这一日,常平城一派肃杀之气。
北城门外,两万铁甲森然列阵,旌旗猎猎,枪戟如林,寒光凛冽。
晨光如金丝线般穿透云层,洒在披甲军士的肩铠之上。城墙两侧的御道上,文武百官按品级垂首肃立,礼官高擎七色蟠龙旗,旗随风动。
萧彻身穿龙袍,十二串白玉珠在冠冕前微微晃动。他亲手将虎符放在方青远的掌中,青铜符节相撞发出清脆响声——两半虎符合在一起没有丝毫间隙。
“瀛洲蠢蠢欲动,卫东将军此去东海务必时时小心谨慎,为朕斩断蛟龙,护卫大康百姓。”萧彻郑重地对方青远说到。
“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方青远拱手说道。
三通战鼓响彻常平城,方青远接过将旗,两万军士齐声高吼:“必胜!必胜!”
萧彻站在城墙上远眺,身后是朝堂的文武百官,出征的军队离常平城越来越远。皇上乘龙辇从北城门回宫,众臣行完礼后便各自离去了。
这次送军出征东海,萧彻十分看重,下旨令常平城四品以上官员皆需到场。阵容之大,人数之多,也是这一朝前所未有。如此重要的场合,竟有一人并未到场,而皇上却并未问询,如此明显的缺席,也是让许多大臣心中疑惑。
虽说文武百官众多,没有列队其中也不容易被发现,可此人的缺席却足以让所有人都注意到,因为唯一没来为出征将士送行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左丞相林忠甫。
大家心中都很困惑,但皇上又并未追究此事,甚至若无其事,众臣自然也只能把所有想法都埋在心里。
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寻常百姓,大家对此次出兵都议论纷纷,以前觉得远在东海的瀛洲也渐渐出现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中。
“这次出兵,不会真的要和瀛洲打起来吧?”“我看不一定,瀛洲弹丸之地拿什么和我们大康打。”“咱常平城里还有不少瀛洲的生意人呢,你看他们不是照样做着买卖嘛。”常平城街上酒肆中经常能听到大家的谈论。
“你还别说,咱隔壁那家从瀛洲来的商人五日前就不见了,现在也没看到人影呢。”店小二一般倒着茶水,一边回应着食客的话头。
“怕不是害怕战争爆发,早早地逃出常平城了吧,哈哈哈。”食客们也没当回事,继续嬉笑聊天道。
寻常百姓哪里知道,早在方青远还未当兵出征前,常平城就有很多人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然,他们大多是瀛洲人。他们现在都身处黑衣谍眼的卫狱之中,经受着严刑拷问。
黑衣谍眼这把大康皇室手中最锋利的剑,总是可以出现在大康最需要的时候。被抓到卫狱的这些人,大多是瀛洲潜藏在常平城中的暗探,还有一些则是被瀛洲策反的大康人。
在皇帝萧彻的眼中,那些早就被黑衣谍眼掌握的暗探,只要两国安宁,倒可以让他们在常平过着平静的生活。让他更为痛恨的是那些为瀛洲奔走的大康人,他们为了私利出卖大康,不论两国是否爆发战争,都是要除之而后快。
其实想要通过这些暗探来了解瀛洲,从而在战争准备上做的更加充分,是不太现实的。刚开始审讯这些暗探,黑衣谍眼们就察觉到他们根本不会承认自己在大康所做的一切。而对于瀛洲国内的情况,他们本就知之甚少,常年生活在大康,为瀛洲方面提供他们想要知道的情报,他们又哪里会知道瀛洲内部的情况呢。
萧彻心里也早就明白这些,他并不奢望从这些暗探的口中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只是把他们控制起来,以防他们有给瀛洲方面传递消息的机会。派到常平城内的暗探几天之内全部断了联系,瀛洲方面自然会有所察觉,这也是萧彻想给瀛洲的一个警示。
瀛洲人自然也明白,大康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要想从这样的一个国家手里抢到好处,自然要做充足的准备。如今瀛洲使臣敢在金殿上公然发难,显然是手上已经有了准备,这也是让萧彻隐隐感到不安的地方。
黑衣谍眼自认为在大康手眼通天,但毕竟也会有掌握不到的地方。若真靠黑衣谍眼就能掌控天下消息,那也不至于大康皇室对于二十五年前的那场大火,依旧不明所以。
萧彻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中,看着案上摇曳的烛火,眉间深锁如山。他已经不记得多少次想起父王曾对他说起的那件事,如今过了二十五载,自己仍是未能查清当年真相。这个包袱就像手边冰冷的玉玺,沉重的让他不敢松懈。
在萧彻召见完方青远之后,便收到了林忠甫的奏折。林相在奏折中陈诉了此次海防的重要性,并极力主张自己愿意亲赴沿海三州之地,察查吏治民生。
萧彻知道自己没有拒绝林相的理由,而他也需要一位重臣来处理瀛洲这个麻烦。方青远初涉朝堂,又是第一次带兵,虽说只是前去巩固海防,但萧彻心中终究还是有太多的不确定。
在大军还未开拔之前,就有不少黑衣谍眼从常平赶赴沿海三州之地,他们无需受制于任何人,他们只听命于大康皇帝。他们相互不知道对方的任务,更不知道对方的去处。
萧彻是很倚仗林忠甫,萧彻也很青睐方青远,但坐在这龙椅之上,他从小学得到总归是如何掌控这个天下。
至尊帝王,终究会成为这万里江山最孤寂的囚徒。
方青远带领的两万军士,历经旬月的跋涉,终于是抵达了青州。
青州刺史储瑞良早已接到圣旨,时刻关注大军行进。在大军抵达青州时,更是率领青州所属官吏,在城门迎接方青远的大军。
两万军士列队而来,打头的那面赤底黑纹将旗迎风展开,远远地便能看见上书一个“方”字。
“止!”前军令官一声令下,各营将领勒住缰绳,两万军士一齐驻步,塌地之声也是在城门回响。
方青远策马上前,侧身下马。储瑞良疾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卫东将军星夜驰援,一路辛苦,本官青州刺史储瑞良携青州众僚在此迎候将军。”
方青远也急忙行礼道:“刺史大人大可不必如此,末将与刺史大人品阶相同,怎敢如此劳驾大人。”
储瑞良笑着说道:“卫东将军说的哪里话,如今朝野上下何人不知卫东将军威名。青州早已备好粮草军需,请将军入城歇马。”
方青远率领单山泉等一众将军随刺史大人入了城,两万军士自然是在城外安营驻扎。
大康太祖便定下铁律,百骑以上兵马无旨不得擅自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