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初歇,杨家村还笼罩在一片湿漉漉的雾气中。嫣然早起准备去孙婆婆家,却发现村里人看她的眼神有些异样。几个在井边打水的妇人见她走来,立刻压低声音,眼神躲闪。
“就是她...看不出来啊...”“省里来的干部能看上她?怕是用了什么手段...”“听说在集市上就勾搭上了,还一起吃饭呢...”
零碎的闲言碎语飘进耳朵,嫣然的心猛地一沉。她立刻明白,这是有人在散布关于她和顾青山的谣言。
果然,刚到孙婆婆家,老人就拉着她焦急地问:“丫头,村里那些闲话是怎么回事?有人说你和省里那个顾同志...”
嫣然气得脸色发白:“婆婆,这是谁在胡说八道?顾同志只是看我好学,鼓励我读书而已!”
孙婆婆叹口气:“树大招风啊。你最近又是卖药挣钱,又是认识省里干部,难免有人眼红。”
嫣然咬牙:“让我知道是谁造的谣,绝饶不了他!”
回家路上,谣言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有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说什么看见她和顾青山在河边私会,还收了人家贵重礼物。
王桂花早就听到了风声,一见嫣然回来就尖声道:“好你个死丫头!竟敢在外面偷人!我们杨家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嫣然冷静地反问:“大嫂亲眼看见了?还是有什么证据?”
王桂花一噎,随即更大声地嚷道:“无风不起浪!全村都在说,还能有假?你要没做亏心事,人家能说你?”
杨建国蹲在门口闷头抽烟,半晌才说:“嫣然,以后少和那个顾同志来往。人言可畏啊...”
嫣然看着大哥懦弱的样子,心中一片冰凉。外人造谣也就罢了,自家人也不分青红皂白。
“大哥也觉得我是那样的人?”她直视着杨建国,“顾同志惜才爱才,帮我争取读书的机会。到你们嘴里,就成了龌龊事?”
王桂花尖声道:“读书?骗鬼呢!省里干部能平白无故帮你?肯定是你看人家有权有势,主动贴上去的!”
嫣然气极反笑:“大嫂既然这么看不起我,那我明天就去省城报名。省得在家碍你们的眼!”
这话一出,王桂花反而愣住了。她这才想起省城读书的事,态度立刻软了下来:“哎呀,大嫂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让你注意影响...”
嫣然心中冷笑。大嫂变脸比翻书还快,无非是看中了省城的机会。
但她不动声色,决定将计就计。既然有人想用谣言毁她名誉,那她就让这些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影响”。
第二天,嫣然故意在村里人多的地方出现。有人指指点点,她就主动上前:“婶子听说我和省里干部的事了?正好,我这儿有省中医药学校的招生简章,您帮我看看?”
她拿出招生简章,大声念给众人听:“...山区特招生,包吃住有补贴...顾同志说这是省里的扶贫项目,专门培养咱们山区人才...”
一听到“包吃住有补贴”,许多人的态度立刻变了。“还有这好事?”“嫣然要是真能去省城读书,可是咱们村的荣耀啊!”“顾同志是惜才啊,咱们都想歪了...”
嫣然又去村委会,找文书开了证明。文书早就听说了谣言,有些为难:“嫣然啊,不是我不帮你,只是这风言风语的...”
嫣然正色道:“叔,顾同志是省里干部,咱们乱传谣言,万一追究起来...”
文书顿时冷汗直流:“说得对!说得对!我这就开证明!”
拿到证明,嫣然又故意在村里转了一圈,逢人便说要去省城读书的事。很快,舆论就开始转向。
“原来是要去读书啊!”“我就说嫣然不是那种人!”“造谣的人真缺德!”
王桂花见风使舵,也开始帮着说话:“可不是嘛!我们嫣然可是正经姑娘!谁再乱说,我撕烂她的嘴!”
嫣然冷眼看着这一切。她知道,谣言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压下去了。必须找到造谣的元凶,否则后患无穷。
通过孙婆婆的帮助,她很快查到了谣言的源头——竟是李大奎的媳妇!李大奎被带走调查,他媳妇怀恨在心,故意造谣报复。
嫣然决定亲自会会这个女人。
李大奎家住在村东头,嫣然去时,李媳妇正在院里晾衣服。看见嫣然,她脸色一变,转身就要进屋。
“婶子慢走。”嫣然拦住她,“有件事想请教婶子。”
李媳妇强作镇定:“什么事?”
嫣然单刀直入:“村里那些关于我和顾同志的谣言,是婶子传的吧?”
李媳妇顿时慌了:“你、你胡说!凭什么赖我?”
嫣然冷笑:“要不要找几个证人当面对质?昨天在井边,你和几个长舌妇说得可热闹了。”
李媳妇脸色煞白,嘴硬道:“就算是我说的又怎样?无风不起浪!你要没做亏心事,怕人说?”
嫣然不怒反笑:“婶子,造谣诽谤可是犯法的。特别是诽谤省里干部...你说顾同志要是追究起来,会怎么样?”
李媳妇顿时吓住了:“我、我没诽谤干部...我就是说说你...”
“说我就是诽谤干部!”嫣然厉声道,“顾同志是省里派来的,你造他的谣,就是破坏省里的扶贫工作!这个罪名,你担得起吗?”
李媳妇腿一软,差点跪下:“嫣然...婶子错了...我就是嘴贱...你饶了我吧...”
嫣然冷冷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次我可以不追究,但要是再让我听到半句闲话...”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李媳妇连连保证。
从李家出来,嫣然长舒一口气。这一仗,她赢了。
但她也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世,她绝不会再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