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狙击霸总:双面龙渊 > 第75章:柯九的新发现
换源:


       凌晨三点十七分,柯九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了一瞬。幽蓝的光映在他腕带的刻痕上,二进制码无声流转,最后一个数字从“0”跳成“L”。他没察觉,只是将顾轩最后一次治疗中断的数据流重新导入“幽灵9-灵析”系统,调出银针震频与领针蓝痕的波形叠加图。

信号衰减曲线在屏幕上蜿蜒,像一条被截断的蛇尾。他把医疗舱断电前的最后三秒波段拉长,逐帧解析。灵能频率不属于任何已知电磁谱系,但它在消散过程中留下了微弱的生物反馈回路——不是单纯的能量释放,而是某种回应。他闭眼,调出自己十七岁那年破解军方加密协议时用过的逆向追踪模型,重新编写参数,把“人体经络”作为信号接收节点嵌入算法。

代码一行行滚落,屏幕右下角的倒计时跳到第十一分钟时,系统终于锁定了信号终点:南都生化研究所B区地下三层。坐标精确到厘米级,误差范围低于0.3。他盯着那个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双肩包里的备用电源。那里曾是顾氏集团名下的废弃项目地,十年前因环保违规被查封,产权几经转手,如今登记在一家名为“绿洲养护”的空壳公司名下。

他调出这家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流水,合同明细里只有一条记录:园林设备维护,年费八万,含地下管道巡检。金额合理,项目合规,没有任何异常。但他记得秦澜提过,顾轩中毒前一周,林婉如曾以集团副董身份签署过一笔特殊设备采购审批,金额未公开。他切换界面,接入军方遗留的“天网-财务侧写”模块,将“绿洲养护”的资金流向与顾氏集团同期异动账户做时空耦合分析。

结果在凌晨三点四十九分弹出。维护合同的实际执行方是“蓝雾科技”,一家注册于境外的微型技术公司,主营业务模糊标注为“精密仪器支持”。柯九输入关键词“蓝雾科技 林婉如”,系统跳出一条隐藏日志:该公司邮箱后缀频段,与顾震北书房窃听器使用的加密频道完全一致。

他靠向椅背,呼吸略重。这不是巧合。有人用七层壳公司遮掩真实交易路径,把生化研究所的设备维护伪装成园林保养,目的就是让所有常规审查都无法触及核心。他点开“蓝雾科技”的服务器入口,防火墙立即弹出动态加密提示:密钥每十一分钟更换一次,三次失败触发自毁。

他深吸一口气,调出人格隔离协议界面。左脑区显示“主控线程:激活”,右脑区弹出“情绪缓冲区:隔离中”。宅男人格的焦虑感被强制压制,意识沉入纯粹的代码逻辑层。他不再试图破解密钥,而是回溯顾轩治疗时领针蓝痕的频率数据——那是一种独特的共振波形,曾在系统误判中被识别为“内部授权信号”。

他将这段波形设为密钥种子,注入登录验证层。屏幕闪烁三次,进度条缓慢爬升。倒数第四秒,防火墙裂开一道缝隙。他立刻切入核心服务器,启动自动扫描。

文件库庞大而混乱,多数被加密或损毁。但在“实验日志备份”子目录下,他找到一段未归档的影像片段,录制时间标注为04:44:04。他点开播放。

画面中,林婉如身穿白大褂,站在一个金属操作台前。她神情冷静,手中握着一支细长注射器,内盛幽蓝色液体。镜头角度偏斜,只能看到她下半身和操作台的一部分。她将针头刺入一个人体模型的颈动脉位置,缓慢推注。液体流入模型血管的瞬间,模型内部泛起微弱的脉动光纹,与顾轩皮肤下那道蛊纹的形态惊人相似。

影像只有二十三秒,结束时自动删除。但柯九已截取关键帧,并导出原始数据包。就在他准备关闭系统时,文件底部浮现出一行水印:“访问者ID:K9-幽灵,已记录”。

他盯着那行字,手指僵住。这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标记,而是嵌入在文件元数据中的追踪代码,意味着对方不仅知道有人入侵,还精准锁定了他的身份代号。他迅速切断网络连接,拔出硬盘,插入物理隔离终端重新解析。水印依旧存在,且带有时间戳——与他登录的时刻完全同步。

他重新戴上耳机,将影像中的背景音单独提取。除了林婉如的呼吸声和注射器推杆的摩擦音,还有一段极低频的电子嗡鸣,藏在音频底层。他放大波形,发现那是一串不规则的脉冲信号,间隔恰好是11分钟——与服务器密钥更换周期一致。

他调出顾轩体内残留的灵能频率图谱,进行频段对比。两组信号在某个特定区间完全重合。这意味着,研究所不仅曾向顾轩体内注入某种物质,还在持续发送远程信号,试图激活或维持其活性。而顾轩治疗后出现的“鼓声”幻觉,正是神经系统对这种信号的残余响应。

他打开地图,将南都生化研究所的位置标红,再叠加顾轩过去一个月的行动轨迹。所有异常症状发作的时间点,都与他靠近城市东南区域的时段高度吻合。最远的一次,他在江岸大厦开会,距离研究所直线距离八点七公里,但地下管网走向恰好经过该地。信号可能通过地下水道或电缆井的金属结构传导。

他站起身,从包里取出三块备用电源,依次插入主机。系统重启后,他启动“幽灵9”的深层扫描模式,将目标锁定在研究所B区地下三层的电力负载记录。如果那里有持续运行的设备,必然留下能耗痕迹。

数据在五分钟内返回。过去三十天,该区域每日凌晨四点四十四分准时启动一组高耗能装置,持续十二分钟,功率峰值达两千千瓦,远超普通实验室需求。而每次启动后,顾轩的生理监测数据都会出现短暂紊乱,心率波动、脑电波异常,持续时间恰好也是十二分钟。

他盯着屏幕,指尖发凉。这不是偶然。有人在固定时间向顾轩体内发送信号,试图唤醒某种沉睡的东西。而林婉如注射蓝色液体的画面,正是整个链条的起点。

他调出影像截图,放大她手中的注射器。标签上有一串模糊编号,他用图像增强技术还原,得到一组字母与数字组合:LN-7B。他将编号输入医学数据库,无结果。再试军工项目档案,依旧空白。最后,他接入南疆边境十年前的一份废弃科研报告索引,输入关键词“LN系列”。

一条记录跳出:LN-7B,代号“寄生脉冲体”,南疆某秘密实验室研发,用于远程操控神经活性,实验阶段因受试者集体脑死亡终止。

他盯着那行字,喉头滚动。顾轩体内的东西,不是单纯的毒素,也不是普通的蛊术,而是一种被改造过的神经寄生体,能通过特定频率激活,实现远程影响。而南都生化研究所,就是现在的控制中心。

他迅速整理所有证据链:信号源定位、财务关联、影像片段、能耗记录、历史科研数据。每一条都指向林婉如与研究所的深层勾结。他将资料加密打包,准备发送给顾轩和沈知微。

就在他点击发送的瞬间,主机屏幕突然黑了一下。再亮起时,桌面多了一个新文件夹,名称是二进制码转换后的“L”。他点开,里面只有一张图片:他常去的网吧角落座位,拍摄时间是昨天下午三点二十一分,正是他短暂切换回宅男人格、观看女团直播的时刻。

图片下方,有一行小字:“你看到了开始,但结局早已写好。”

他猛地合上电脑,呼吸急促。对方不仅监控了他的一举一动,还在他破解系统的同时,反向植入了追踪程序。他拔掉所有电源,将硬盘拆下,准备物理销毁。

可就在他拿起锤子的刹那,腕带上的二进制码再次跳动。原本的“L”缓缓扭曲,重组为另一个字母:M。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