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鉴宝爆金币开局上交国家 > 第29章: 声名渐起,暗流袭近
换源:


       自徐老雅集之后,林国恩在本地高端收藏圈这个小圈子里,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几位老先生对他这个眼力惊人又谦逊好学的年轻后辈颇有好感,偶尔有小聚或得到什么新玩意,也会邀请他一同品鉴。

林国恩深知这些机会的宝贵,每次参与都抱着学习的心态,少说多听,偶尔在关键处凭借能力点出一二,总能令人刮目相看。他不再仅仅依赖能力的直接信息输出,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将那些涌入脑海的知识与老先生们讨论的理论、历史背景相结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和阐述,使得他的“眼力”看起来更加“合理”和“有根基”。

这天,一位做实业起家的藏家马先生,得到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小鼎,邀了几位朋友including徐老和林国恩前去把玩。小鼎皮壳老旧,绿锈斑驳,但器型略偏,纹饰也有些模糊难辨,真伪莫辨。

几位老先生轮流上手,看法不一。有的认为锈色和手感对头,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小件器物;有的则觉得器型古怪,纹饰潦草,怀疑是后世仿古甚至是赝品。

马先生有些拿不定主意,目光下意识地瞥向了安静坐在一旁的林国恩,笑道:“小林先生,你也上手看看?听听你们年轻人的新鲜看法。”

林国恩道了声“献丑”,上前小心捧起小鼎。入手沉甸,意念瞬间给出反馈:【物品:青铜兽面纹小鼎】【年代:战国早期】【材质:青铜合金】【状态:皮壳自然,锈色层次丰富,底部有轻微范线残留(已磨蚀),一足有旧磕碰伤。】【价值评估:真品,虽器型特殊且略有损,但具有较高历史与艺术价值。估值:人民币80-120万元。】【特别提示:鼎腹内壁有极模糊的刻划符号,疑似罕见氏族徽记,需专业设备辅助辨认,若确认可小幅提升价值。】

林国恩心中了然。他放下小鼎,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开口道:“马总,各位老师,依晚辈浅见,此物应为战国早期真品无疑。”

他先是指出几处皮壳锈色过渡自然、与地层环境吻合的特征,又提到底部那几乎难以察觉的、已近乎磨平的范线残留痕迹。“至于器型特殊,”他继续道,“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礼制嬗变,出现一些地域性较强的特殊器型,也并非不可能。晚辈曾在一本考古报告上见过类似器型的残片图录…此外,”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最关键也最大胆的一点,“晚辈感觉鼎腹内壁,似乎有些非铸造形成的、极其微弱的刻划感,或许…值得用内窥镜仔细探查一番。”

他这番话,既有基于实物细节的客观分析,又引用了学术来源(虽是他临时杜撰,但无人会去深究),最后更提出了一个可供验证的大胆猜想,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徐老首先点头:“小林观察入微,老夫也倾向于认为皮壳锈色无大问题。内壁刻划之说,虽是大胆假设,却不失为一个有趣的思路。”

马先生大喜,立刻让人取来专业的内窥镜设备。一番小心操作后,屏幕上果然清晰地显示出鼎腹内壁几个极其古老而模糊的刻划符号!

“真有!真有刻符!”马先生激动不已,“这…这可能是某个小氏族的徽记!太珍贵了!小林先生,你这眼力,神了!真是神了!”

经此一事,林国恩“神眼”的名声在小圈子里更加响亮了几分。众人对他的态度,也从欣赏后辈,隐隐变成了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在某些方面需要请教的行家。

聚会散场时,徐老特意慢走了几步,与林国恩并肩而行。

“小林,”徐老的声音压低了些,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你近来风头颇盛,这是好事,但也需谨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林国恩心中一凛:“徐老,您的意思是?”

“圈子里人多口杂。”徐老目光扫过四周,声音更低,“我听闻,最近有些…不太上得了台面的人,似乎在打听你的消息。特别是你上次赌石大涨和这次在拍卖会入手古画的事,好像传出去了。”

林国恩立刻想到了赵鲲鹏和黑熊:“您指的是…?”

“一个叫赵鲲鹏的。”徐老吐出这个名字,眉头微皱,“此人是本地古玩黑市的一霸,手底下很有些不干净,专做些巧取豪夺、走私文物的勾当。他那人,对真正有本事的人,要么想控制起来当他的‘寻宝鼠’,要么就…总之,你务必小心。近期尽量低调些,若非必要,那些公开的市场少去。”

虽然早有预料,但得到徐老的亲口确认和警告,林国恩还是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迫近。他知道,赵鲲鹏的注意,绝不会仅仅是“打听”那么简单。

“谢徐老提醒,晚辈记下了。”林国恩郑重道谢。

离开之后,徐老的话一直在林国恩脑中回响。高端圈子的认可带来的喜悦被冲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迫感。

赵鲲鹏这条地头蛇,终于要正式露出獠牙了吗?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存有巨款的银行卡,又想到家中安享晚年的父母和勤奋学习的妹妹。

平静的日子,恐怕要暂时结束了。

他需要更快地强大起来,不仅是财富,还包括…应对风雨的能力。

暗流已然涌动,风暴正在酝酿。

(第29章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