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剧透洪荒:我预知封神榜 > 第25章神秘势力:追踪路上的未知阻碍
换源:


       经过一阵激烈动荡后,陶符的躁动逐渐平息,此刻在掌心微微发凉,好在经过一番努力,我重新激发镇灵阵,那股躁动的黑线终于被压回裂痕深处。铁檀匣上的锁扣也因阵法稳定重新凝实,书页不再翻动。

我盯着匣子,手指缓缓收拢,昨夜浮现的命格新字仍在脑中回响——“执卷者,亦将承命”。

不是警告,是宣告。

我起身将陶符埋入阵眼最底层,三重土诀叠加封印,又在四周布下五行流转的隐息阵。做完这些,天色已亮。我摊开竹简,笔尖蘸墨,写下四行:

“符印纹路扭曲如蛇,首尾交缠,非阐非截。”

“北极星旁现裂光,持续三息即隐。”

“残卷遇灰烬有共鸣,黑线躁动加剧。”

“对方未动杀意,目标在卷。”

写完,我合上竹简,取出《封神演义》,翻至空白页,指尖轻抚纸面,催动剧透神通。画面浮现:夜海翻涌,漩涡倒悬于天际,一名黑袍人立于浪尖,手中残卷封皮裂痕与我所藏之物如出一辙。他未动,却有无数水汽自海面升起,凝成符文,环绕其身。

这不是预知某人的命运,而是窥见一场正在进行的行动。

我闭眼,将神通锁定“符印所属势力”。信息碎片涌入——他们不供奉三清,不拜通天,不入西方极乐。他们的目标是“洛书现世”,而手段是追踪所有与残卷共鸣的命格。我,已在名单之上。

他们早于我行动,且早已锁定残卷气息。

我收起书,将竹简贴身藏好。不能再等。云梦泽是唯一线索,玄微子弟子曾在那里采药,而“寻光者”的踪迹也指向南方水泽。我换下青灰布袍,披上普通外门弟子的素色短衫,腰间只挂竹简与水囊,将《封神演义》用三层油布包裹,藏入内襟暗袋。

出发前,我最后一次检查静室。镇灵阵稳定,陶符无异动。我走出门,脚步未停,直奔玉虚宫南门。

离宫十里,进入断渊溪谷地界。此处地势低洼,常年雾气不散,溪水呈暗青色,据传是上古水脉断裂后残留的死流。我放慢脚步,故意在溪边停留片刻,取出火石点燃干草,施展火遁术时故意让灵息外泄,留下明显痕迹。

火光映照下,我将袖中一枚假陶符悄然滑入掌心。那是我昨夜用黄泥与符纸仿制的,裂痕纹路与真符一致,甚至洒了少许灰烬,模拟残卷共鸣后的状态。

我继续前行,步伐平稳,神识却已铺开。剧透神通在体内缓缓运转,不为预知他人命运,而是捕捉即将发生的“事件节点”。三刻前,神通曾闪过一道预警:“雾中伏杀,五行属水,非截非阐。”

现在,雾气渐浓。

我未停步,反而加快速度,穿过一片枯芦丛,踏入溪畔泥地。脚下湿滑,每一步都留下清晰脚印。走到中央时,我忽然驻足,似在辨认方向,实则借机调整五行遁节奏——土气下沉,金气藏于指尖,火气微提于喉间,随时可转。

就在此刻,地面微震。

一道水链自泥中暴起,如黑蛇破土,直取我双足。我早有预料,脚尖轻点,借土遁沉身三寸,避开绞杀。水链扑空,砸入泥中,溅起的不是水花,而是墨绿色的浊液,落地即腐蚀出细小坑洞。

我未退,反而向前半步。

剧透神通瞬间推演:三秒内,七种攻击路径。最优解——头顶水雾将凝刃而下,角度十七度,速度高于寻常水法三成。

我抬手,将假陶符向空中一抛。

水雾果然凝聚,化作一柄半透明短刃,疾斩而下。陶符被击中,裂痕处泛起微光,仿佛真有残卷之力逸散。几乎同时,一道黑影从浓雾中掠出,直扑陶符。

就是现在。

我左手结“金”字诀,灵力自掌心爆发,破土而出。身形如箭射出泥地,右袖一抖,剑气横扫,逼得黑影仓促后撤。借着这一瞬交锋,我看清对方——全身裹在黑袍之中,面部被一层流动水膜覆盖,无法辨识五官,唯有一只左手裸露在外,腕部刻着一道蛇形符文,首尾交缠,与焦灰符印纹路完全一致。

他落地后未再进攻,反而后退三步,站定。

我未追击。对方能借地脉引水成链,又能操控雾气隐匿身形,必有阵法支撑。贸然深入,恐入陷阱。

黑袍人低声道:“你留下的火息太刻意。”

我没答。

“你以为用假物就能诱我出手?”他声音沙哑,像是从深井中传出,“但你忘了,残卷的气息,无法伪造。”

我心头一紧。

他能分辨真假?那昨夜灰烬共鸣,是否也已被察觉?

“你们要的是残卷。”我开口,语气平稳。

“不止。”他缓缓抬起手,指尖划过空气,一道水痕浮现,竟在空中拼出两个字:“执卷者。”

我呼吸微滞。

他们要的不只是残卷,还有“执卷者”本身。

“为何?”

“天机将倾,唯有执卷者可入归墟之门。”他顿了顿,“但门只开一瞬,卷只认一人。你,不是那个人。”

我冷笑:“谁是?”

他未答,只抬手一挥,四周雾气骤然翻涌,地面的墨绿浊液如活物般回流,汇聚成一道水柱,托着他缓缓后退。身形渐淡,竟不是遁术,而是整个躯体化作雾气,与环境融为一体。

我未动。

剧透神通悄然启动,捕捉他撤离时的灵力轨迹。水属,但非寻常水灵之气,更像是从地脉深处抽取的“死水之精”,带有腐朽与禁锢之意。这种力量,不在阐教典籍记载之中,也不见于截教水系法门。

第三势力,确凿无疑。

我缓缓蹲下,从泥地中拾起一片碎布——是黑袍撕裂时留下的。布料非丝非麻,触手如湿鳞,轻轻一搓,竟渗出微量墨绿液体。我将其收入陶瓶,封紧。

随即盘坐调息,催动神通回溯交手全过程。七秒交锋,对方出手三次,皆以水为媒介,但攻击角度违背常理——水链从泥中升起,却如金属般坚硬;水刃斩落,轨迹呈螺旋状,似有引力牵引。这非单纯法术,而是结合了某种阵图或符咒体系。

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未动杀意。

目标明确:试探我是否持有真卷,确认“执卷者”身份。

我取出竹简,翻开最后一页,提笔补写:

“寻光者,行于暗,识卷纹,忌天机外泄。其目,不在杀我,而在夺卷。”

笔尖停顿。

他们知道归墟之门将启,知道执卷者是钥匙,也知道我已介入。而“你不是那个人”这句话,意味着他们心中已有替代人选。

是谁?

我闭眼,再次催动剧透神通,试图锁定“寻光者”下一动向。神通运转,却只浮现一片模糊水域,中央有一道裂缝,似门非门,似眼非眼。画面停滞,无法深入。

有屏蔽。

我睁开眼,望向南方。云梦泽仍在百里之外,而对方已在此设伏,说明他们不仅掌握线索,且行动迅速。若我不加快脚步,恐怕还未抵达,线索已被截断。

我收起竹简,站起身。

就在此时,袖中暗袋微微一震。

《封神演义》的书页,正在发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