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漠北互市显生机,粮道优化固根基
换源:


       漠北的初雪落下来时,沈若初收到了阿勒泰派人送来的互市账本。账本上的字迹虽算不上规整,却记得清清楚楚:开张一个月,漠北部族用羊毛、肉干换走了三千斤茶叶、两千斤盐,还有近百件铁器,大奉商户也收购了大批皮毛,双方交易公平,没有一起争执。沈若初指尖划过“牧民日均交易量比上月增两成”的记录,嘴角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

“娘娘,工部的人来了,说之前您让他们设计的‘暖棚粮仓’图纸改好了,请您过目。”青禾掀开帘子,引着工部的郎中进来。郎中捧着图纸,躬身递到案上:“皇后娘娘,您要求的‘防风、保温、防鼠患’三个要点,我们都做了调整——粮仓外墙加了三层夯土,屋顶铺了厚厚的驼毛毡,底部还垫了石板隔潮,墙角的通风口也装了细铁丝网,能防老鼠进去。”

沈若初接过图纸,仔细翻看。暖棚粮仓的设计很精巧,不仅分了“储粮区”和“晾晒区”,还在粮仓旁加了个小耳房,方便守仓人居住。她指着图纸上的“通风口”问:“漠北冬天风大,这通风口会不会漏风?要是粮仓里的粮食受潮发霉,麻烦就大了。”

“娘娘放心,我们早考虑到了。”郎中连忙解释,“通风口外面装了可活动的木板,平时关上能挡风,需要通风时再打开,木板内侧还贴了驼毛毡,就算冬天开一点缝隙,也不会漏太多风。另外,我们还在储粮区放了石灰包,能吸潮气,确保粮食干燥。”

沈若初点头,在图纸上圈出“晾晒区需加围栏”的批注:“漠北多牛羊,要是牲畜闯进晾晒区踩坏粮食,就可惜了。加道半人高的木围栏,既能防牲畜,也能防小孩进去玩耍。”

郎中连忙应下,又递上一份预算清单:“按这个设计,每个暖棚粮仓的造价大概五十两银子,漠北需要建二十个,总共一千两。我们核算过,比之前的普通粮仓,每个能多储粮三成,还能减少粮食霉变损耗。”

“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快。”沈若初将图纸递回去,语气笃定,“让工匠们尽快动身去漠北,和牧民一起建——正好现在修堡工程快结束了,牧民有空闲,让他们参与建粮仓,还能按之前的‘以工换粮’标准给报酬,一举两得。”

郎中领命退下后,沈若初又拿起漠北的粮道地图。之前粮草运输走沙驼道,虽比官道近,但中途要经过三个沙丘,遇到大风沙天气,驼队容易迷路。她指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新路线,从沙驼道分支出来,绕过沙丘,连接到漠北的“黑石堡”——那里有守军驻扎,既能提供补给,又能保障驼队安全。

“青禾,去把兵部的舆图官叫来,我要重新规划漠北的粮道。”沈若初铺开空白的舆图,拿起炭笔,开始标记新路线。舆图官赶来时,见她已在图上画好了大致路线,连忙上前辅助:“娘娘,这条新路线要经过‘月牙泉’,那里有水,驼队不用再绕道去远处补水,能节省半天路程。不过月牙泉附近有片湿地,冬天可能会结冰,驼队走的时候要小心。”

“结冰就提前铺路。”沈若初毫不犹豫,“让黑石堡的守军派些人,在湿地里铺一层碎石,再撒上草木灰防滑。另外,在新路线上每隔十里设一个‘补给站’,放些水和干粮,要是驼队遇到大风沙,能去补给站躲避,也能及时报信。”

舆图官一边记录,一边暗自佩服——皇后娘娘不仅考虑到了路线的便捷,还想到了突发情况的应对,比他们这些常年研究舆图的官员想得还周全。

正商议着,萧玉轩带着户部尚书进来。见案上摊着粮道地图和粮仓图纸,萧玉轩笑着说:“看来你又在为漠北的事谋划了。户部刚报上来,上个月漠北互市的税收比预期多了两成,这些银子正好能用来建粮仓和修粮道,不用从国库额外拨款。”

沈若初抬眸,眼中闪过一丝亮色:“互市税收能覆盖开支?那正好。让户部把这笔税收单独存起来,专门用于漠北的民生和边防建设——以后漠北的互市越红火,能投入的钱就越多,形成良性循环,不用再依赖朝廷拨款。”

户部尚书连忙点头:“娘娘说得是。我们已经按您的要求,在漠北设了‘专项账户’,所有互市税收都存入账户,由户部和阿勒泰的人共同监管,每一笔开支都会记录在案,确保用在实处。”

“还要让牧民参与监督。”沈若初补充道,“每月把账户收支情况贴在互市的显眼处,让牧民知道钱用在了哪里。他们放心,才会更支持互市,支持我们的政策。”

萧玉轩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认同。沈若初从不把牧民当“被管理者”,而是当成“合作者”,事事考虑他们的感受,处处给他们实在的好处,这才让漠北的局势越来越稳。他走到沈若初身边,看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轻声道:“忙了一上午,歇会儿吧。林御医说你现在要多休息,别太累了。”

“快好了。”沈若初放下炭笔,揉了揉手腕,“粮道和粮仓的事定下来,漠北的冬天就安稳了。等明年春天,再让工部教牧民种些耐寒的蔬菜,他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萧玉轩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暖意:“这些事不用急,慢慢来。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等孩子出生,我们一起去漠北看看。我想亲眼看看,你为那里带来的变化。”

沈若初点头,靠在他肩头。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长乐宫的琉璃瓦上,积起薄薄一层白。殿内暖炉里的炭火烧得正旺,映着案上的图纸和账本,满是生机与希望。

几日后,工部的工匠带着粮仓图纸赶赴漠北,阿勒泰组织牧民们热火朝天地开始建粮仓。同时,新粮道的修建也动工了,黑石堡的守军和牧民一起铺碎石、设补给站,不到半个月,新粮道就通了。第一支走新粮道的驼队回来后,领队的牧民特意给沈若初写了信,说新路线不仅快,还安全,遇到的风沙也少了,粮食损耗比之前减少了一成。

沈若初看着信,心中安稳。她知道,漠北的民生和边防,就像这新修的粮道和粮仓一样,正在一步步变得坚固。而她腹中的孩子,将来也会在这样安稳的天地里长大,会知道他的母亲,曾用智慧和心血,为这片土地筑起了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屏障。

这日傍晚,沈若初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雪景,忽然感受到腹中一阵明显的胎动。她轻轻抚摸着小腹,轻声说:“孩子,等春天来了,我们带你去漠北,看看那里的草原,看看那里的牧民,看看母亲为你守护的这片安稳天地。”

萧玉轩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语气温柔:“好,我们一起去。让孩子看看,他的母亲,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好的。”

雪光映着殿内的暖光,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长乐宫内没有寻常后宫的柔情蜜意,只有并肩而立的坚定与默契。沈若初知道,她的“大女主”之路,从不是靠谁的扶持,而是靠自己的谋略与担当,靠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真心,一步步走出来的。而这份担当,这份真心,也会成为她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