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女官施政显成效,新风遍吹润民生
换源:


       女子科举推行三年,奉国各地已有百余位女官任职,从朝堂到地方,处处可见她们忙碌的身影。这日早朝,户部尚书拿着账本,满脸笑意地出列:“陛下,自苏湄主事推行‘连环账法’,各地粮税账目清晰无误,去年查出的贪腐漏洞较往年减少七成,国库增收近百万两,这笔钱已尽数用于修缮各地水利、补贴农户!”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也跟着奏报:“陛下,工部女官谢宁带领工匠改良的纺织机,已在江南十州推广,布匹产量比之前提高五成,织出的细布还远销西域,让不少织女户年收入翻了番,百姓们都称这机器是‘致富机’呢!”

萧玉轩听着连连点头,目光扫过站在朝臣末列的几位女官——苏湄穿着青色官袍,神色沉稳;谢宁一身工装,手上还带着些许机油痕迹,却难掩干练。他笑着说:“女官们任职以来,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事,该赏!”当即下旨,给表现突出的女官们加官进爵,还赏赐了“为民办事”的牌匾。

散朝后,沈若初在御花园遇到苏湄,见她手里还拿着账本,便笑着问:“这是又在核对哪处的粮税?”苏湄躬身回道:“回皇后娘娘,是西南州的秋粮税,那边刚遭了小范围水灾,臣得仔细算算,看看能减免多少,别让百姓吃亏。”沈若初点点头,想起三年前苏湄刚入学堂时,还是个怯生生的姑娘,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不禁感慨:“你们用本事站稳了脚跟,比多少辩解都管用。”

苏湄笑着说:“这都是娘娘和陛下给的机会。臣前些日子回府,见巷子里的私塾都招了女学生,连以前说‘女子读书无用’的老邻居,都主动送女儿去学堂,说‘跟着女官学,将来也能为百姓做事’。”

这话倒让沈若初想起一件事——启慧女学堂如今已在全国普及,可偏远牧区还有不少女孩因路途远、家里缺劳力,没法上学。她当即让人找来负责女学事务的女官柳烟,商议在牧区设“流动学堂”:让熟悉当地语言的女先生,骑着马带着书本、笔墨,定期到各个牧场授课,白天教女孩们读书识字,晚上还教牧民们算牛羊账、识药品。

柳烟领命后,带着几位女先生直奔藏北牧区。刚到第一个牧场,就遇到牧民卓玛阿妈,她抱着小孙女,犹豫地说:“姑娘,我们家丫头要放羊、挤奶,哪有时间读书?”柳烟没多说,只是拿出算盘算给阿妈看:“阿妈,您看,学会算账,就能知道卖多少羊毛划算;认识草药,牛羊病了也能及时治,这不耽误干活,还能帮家里多挣钱呢!”

说着,她让女先生当场教卓玛的孙女写“羊”字,小姑娘握着笔,歪歪扭扭写完,眼睛一下子亮了。卓玛阿妈看着孙女的模样,又想起之前女医官林薇来牧场治病,救了自家生病的羊羔,终于点头:“那……就让她跟着你们学!”

没过多久,流动学堂就在牧区扎了根。女先生们不仅教书,还帮牧民们解决实际难题:教大家用晒干的牛粪做燃料,既环保又耐烧;帮牧女们设计更方便放牧的衣裳,还教她们用羊毛织出花样,卖个好价钱。牧民们都把女先生们当成“亲人”,每次流动学堂一来,就杀羊、煮酥油茶招待。

这年冬天,江南突发瘟疫,太医院女御医林薇主动请命,带着十多位女医官赶赴疫区。疫区里,不少百姓因怕传染,躲在家里不敢看病,林薇便带着女医官们挨家挨户敲门,一边给病人诊治,一边教大家用艾草熏房、勤洗手。女医官们心细,还特意给患病的孩子熬甜甜的药汤,给独居的老人喂饭、擦身。

有个姓王的老汉,起初把药碗摔在地上,大喊“女人哪会看病”,后来见林薇治好自己孙子的病,又帮他熬药照顾,羞愧地说:“姑娘,是我老糊涂了,你们比神仙还灵!”林薇笑着说:“大爷,我们不是神仙,就是想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瘟疫平息后,江南百姓给太医院送来了“救命神医”的锦旗,还特意在锦旗上绣了几位女医官的名字。消息传到都城,萧玉轩感慨道:“当初反对女子从医的人,如今怕是要改口了。”沈若初笑着说:“百姓心里有杆秤,谁真心为他们好,他们就认谁。”

这时候的承安已经十岁了,跟着先生读书时,总会跑去启慧女学堂,看女学生们上课、做算术。有次,他看到女学生们在试验田培育新粮种,好奇地问:“你们种这个,是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吗?”领头的女学生笑着说:“是啊,小皇子,等这粮种成功了,偏远地方的小朋友就不用饿肚子了。”

承安把这话记在心里,回去后就拉着萧玉轩的手说:“父皇,我以后也要像母后和女官姐姐们一样,为百姓做事。”萧玉轩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好啊,那你就要记住,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把百姓放在心里,不分男女,不分出身,只要能帮到大家,就是好本事。”

转眼到了年底,各地送来的民生奏折堆成了小山,其中大半都提到了女官、女学、女医带来的变化:牧区女孩能读书了,江南织户挣钱了,灾区百姓得救了……沈若初和萧玉轩翻看奏折时,承安凑过来,指着上面的“百姓称颂”字样,奶声奶气地说:“父皇母后,这是不是说,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

萧玉轩笑着点头,沈若初则望向窗外——启慧女学堂的方向,灯火依旧明亮,那光芒顺着街道,顺着田埂,顺着牧场的小路,蔓延到奉国的每一个角落。她知道,这不仅是学堂的光,更是无数女子靠自己的本事,为这太平盛世添的暖,而这份温暖,还会继续照亮更多人的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