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滚烫年代:从草莽到一世豪雄 > 第十七章:老街
换源:


       王东终于划了根火柴,点着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烟雾在阳光里散成一道淡灰色的纱。

“沪上滩这么大,总会有个落脚的地方。”他语气平静,可我知道他在装。

他不比我大多少,三十啷当岁,可背已经微驼,像被生活压弯的扁担。

他是我在这码头唯一信的人,昨晚若不是他拦着,我可能已经被黑帮拖进江里喂鱼了。

我低声道:“我……认识一个人。”

王东侧头看我,眼神带了点好奇:“谁?”

“林秀兰。”

我顿了顿:“火车上认识的。我来沪上滩那天,她在车厢里站着,我让的座。一路二十来个小时,我站着,她坐着。”

王东挑眉:“你傻啊?自己也是苦力命,还给人让座?”

我笑了下,嘴角扯得疼:“她晕车,吐了两次,脸色白得像纸,还抱着个孩子,我不让她坐,她能栽倒。而且……她没买坐票。”

王东愣了愣,继而摇头笑了:“你这脑子,是被木凳砸坏了吧?现在谁还做这种事?”

“可她记得我。”

我认真看着他:“下车时,她塞给我一张纸条,写着地址——虹口区山阴路237号。她说:‘以后在沪上滩,有困难,可以来找我。’”

我从胸口掏出那张纸条,边缘已经磨毛了,可字迹还在,蓝墨水写的,清秀工整。

王东接过,眯眼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

“山阴路?”他低声咕哝:“那一带……最近不太平。”

我心一沉:“怎么了?”

“你没听说?”

他把纸条还给我,声音压低:“最近半个月,光虹口就报了七起失踪案。”

“女工、小摊贩、外来妹,人一出去,就没了。有说是人贩子,有说是地下黑厂抓苦力,还有说……是‘仙人跳’团伙,专门骗外乡人,骗进来就拘着,卖到云南、广西去。”

我手指一抖,纸条差点飘走。

“你是说……林秀兰,也可能……”

“我不是说她有问题。”

王东按住我的手,语气缓了些:“我是说,你一个字不识她背景,就敢找上门?她为啥偏偏记得你?你长得俊?还是你让她感动得一夜没睡?”

我没说话。

他说得没错。

我太天真了。

可我分明记得她的眼神——那双眼睛清澈得像山里的溪水,说话时微微低头。

她不像坏人。

“可我们没别的路了。”

我低声说,拳头慢慢攥紧:“没工钱,没身份,没介绍信。三十二号码头的黑名单一上,整个浦西没人敢收我们。你是头儿,你比我清楚。”

王东沉默了。

烟烧到了尽头,烫到他手指,他才猛地一扔,踩灭。

良久,他叹了口气:“……走吧。”

我抬头。

“你说什么?”

“我说,去山阴路。”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就算她是骗子,也得见一面。总比睡桥洞强。而且……”

他瞥我一眼,语气突然柔和:“你让座那一下,是活人该做的事。这年头,活人太少,鬼太多。我信你一次,也就信了这世上还有点人味儿。”

我心里一热,喉咙像被什么堵住,想说谢谢,却只挤出一句:“哥……你不该为我辞职的。”

他转头看我,忽然咧嘴笑了,那笑容在阳光下竟然有点晃眼:“你当我真为了你?我王东是条狗,可狗也有鼻子。我闻得出,那码头的规矩早就烂透了。”

“赵乾坤那种货色都能当大爷,镰爷坐在那儿收黑钱,谁敢吭声?老子干了十年,忍了十年,昨晚看见你跪都不跪……我心里那口气,终于松了。”

他顿了顿,拍了下我肩膀:“走,满仓。别总低头。抬头走路,天塌不下来。大不了,咱俩一起去卖烤红薯。”

我笑了,眼眶却有点发热。

我们起身,背起麻袋,沿着老街往北走。

路上,王东一边走一边给我讲外面的世道。

“你不知道,”

他说:“现在不是八十年代了。浦东开发,画了个圈,这边要变天。外滩对面,全是塔吊,地皮炒得比金子还贵。”

“各个国家来的洋人,拎着钱袋子满街跑,找厂子合作。听说有个宁波佬,借了五万块,倒腾服装出口,三年买下两套内环房。”

我听得眼睛发亮:“那……咱们能不能也做点生意?”

“生意?”

王东笑出声:“你连账都不会算,做什么生意?开个小店?租金一个月三千,你卖什么能回本?卖力气都比这稳当。”

“可我不想再扛麻包了。”

我咬牙:“我不想被人踩在脚底下,抢我东西,还要我磕头认错。我要是有一天……能自己当老板,哪怕是个小作坊,我也要让人喊我一声‘林老板’!”

王东脚步一顿,回头看着我,眼神复杂。

“你小子……野心不小啊。”

他轻声说:“可野心这东西,饿的时候是火,撑的时候是刀。”

“你现在一无所有,火能暖你命,可要是烧过头……能把你自己烧死。”

我没说话,但心里那团火,已经越烧越旺。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山阴路。

老城区的格局没变,窄巷、青砖、铁门,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横在头顶。

237号在一排低矮的厂房尽头,门脸不大,铁门锈迹斑斑,门框上挂着块木牌,写着“申沪食品加工厂”几个褪色的红字。

门口堆着几个空纸箱,墙上贴着“严禁烟火”的告示,角落里还摆着一台老式磅秤,秤砣都生了绿锈。

“就这?”王东皱眉:“小得跟杂货铺似的。”

我心跳加快:“可……地址对得上。”

我们不敢贸然进去,站在屋檐下躲太阳。

巷子里安静得很,只有蝉鸣和远处自行车铃声。

等了快半小时,终于听见“叮铃铃”的车铃声由远及近。

一个女人骑着老式二八自行车拐进巷子,穿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一截纤细的小臂。

她戴着一顶遮阳草帽,帽檐下,是一张清秀的脸。

是她。

我心跳骤停,喉咙发干。

林秀兰也看见了我,刹车停下,打量了我一眼,才认出来:“你是山里那小子?”

“你来找我了?”

说着。

林秀兰从怀里摸出一包龙泉,很自然的点燃了一根,放在嘴里,还给我递过来一根:“遇到什么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