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战场归来,我成了男妇联主任 > 第22章 人证物证
换源:


       林叶这一巴掌和随后的厉喝,直接打破了小院的平静。

清脆的巴掌声在夜空中回荡,惊起了远处屋檐上栖息的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飞入昏暗的夜空,也惊醒了四合院的其他邻居。

正房里孩子的哭声更加响亮,而左右厢房和倒座房里,原本紧闭的房门接二连三地打开了缝隙,随后一个个脑袋探了出来。

眼神里带着探究,甚至还有几分压抑后爆发的兴奋。

煤油灯的光亮从门缝里透出,在院子里拉出长长短短、晃动的人影。

“咋回事儿么,深更半夜的闹腾啥?”

“听动静是赵家,准是又打那俩丫头了。”

“哎呦,这回动静不对啊。那男的是谁,瞧着挺唬人,咋还把赵老太给揍了?”

“听着像是街道的干部,说话梆梆响,带着股子部队味儿。”

窃窃私语声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赵老栓和他媳妇看到邻居们都出来了,脸上更挂不住了。

尤其是赵老栓,觉得自家老娘被当众扇了耳光,简直是老赵家祖坟冒了黑烟,奇耻大辱。

可面对林叶那妇联主任的名头,他那点可怜的怒气又被压了下去,只能涨红着脸,脖子上的青筋一鼓一鼓,色厉内荏地嘟囔。

“就算是是主任,是官家人,也不能随便打人吧。这新社会了都。”

这时,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但熨烫平整的中山装男人从东厢房走了出来。

也不知道他是刚穿上的还是没脱,也难为他大半夜穿这身出来。

他先是看了一眼捂着脸腮帮子直哆嗦的赵老太,又看了看脸色铁青,手足无措的赵老栓,最后将目光落在林叶身上。

上下打量了一下那身显眼的军绿色和笔挺的身姿,带着几分谨慎圆滑开口道。

“这位林主任,鄙人是这个院的管事大爷,姓周,周文礼。

您看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有话好好说,这大晚上的,惊扰了四邻休息,影响不好,影响团结不是?”

他的语气还算客气,但透着一种习惯性的和稀泥的味道,试图先把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林叶目光扫视着全场,将每一个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微微整理了一下军装风纪扣,声音清晰而沉稳,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

“没有误会。周同志是吧?我是交道口妇联主任林叶。我们接到反映,并现场核实。

赵铁柱同志家眷,也就是赵爱莲、赵小丫姐妹,长期遭受其奶奶赵王氏、叔叔赵老栓、婶婶张氏虐待克扣,非打即骂,甚至深夜被罚跪门外,险些冻病。

周同志以及各位邻居,赵铁柱同志是上前线保家卫国的军人,他的子女就是军属。

虐待军属,是什么性质,你们都清楚吗?”

他目光转向周围越聚越多的邻居,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

“各位邻居也都是见证,我今天来,就是要彻底核实情况。

现在,谁了解赵家平日是如何对待这两个孩子的,可以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妇联和街道,给大伙儿做主、”

人群一阵明显的骚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大多躲躲闪闪地落在赵老太和赵老栓身上,带着些许快意。

几个女人交头接耳,却没人敢第一个出头,毕竟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周大爷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和为难,他搓了搓手,向前凑近半步,对林叶压低了些声音道。

“林主任,不瞒您说,老赵家这事院里大家伙儿多少都知道点,心里都明镜似的。

铁柱是个好孩子,当年上前线打美丽国鬼子是光荣,是咱们院的骄傲。可他这娘。

哎,确实有点那个重男轻女,老思想了,对这两个孙女是差了些,不是男娃的到底隔一层。

自打老栓媳妇生了儿子后,就更变本加厉了。可这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我们这些外人,街里街坊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不好深说什么,劝几句不听,反倒落一身不是。”

“家务事?”

林叶声音猛地一沉。

“让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务事?动辄打骂、没事罚跪是家务事?

克扣前线军人用命换来的血汗钱,是家务事?。

周同志,新社会了,上面三令五申,要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要优待军属。

这不是谁家关起门来的私事,这是公事,是关系到军心稳定,关系到咱们政权性质的公事。”

他的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成年人,压得一些人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你们都知道,却都选择沉默?

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挨饿受冻挨打?

就因为一句轻飘飘的家务事?

如果上前线流血牺牲的军人,知道自己的骨肉在后方被这样作践,他们能安心打仗吗?

他们保卫的就是这样的家务事吗,保护的就是你们这些人?”

一番话,说得周大爷和四周围观的人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只能讪讪地点头。

“是,是,林主任您教训的是,是我们觉悟不高。”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低下头,面露愧色。

人群中终于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辩解,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我们也看不过眼,私下劝过赵老太两句,劝不住啊,反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赵老太太那臭脾气,浑不吝,谁劝骂谁祖宗十八代,惹不起啊。”

“到底是人家家里事,管深了,怕被记恨,以后这院子还咋住。”

林叶心中了然,这就是当下最普遍的人情世态。

他不再逼问众人,而是将目光重新投向冷汗直冒的周大爷。

“周同志,你是院里的联络员,负有调解邻里、反映情况的责任。

现在,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关于赵家如何对待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当着大家的面,一五一十,跟我说清楚。还有你们。

谁亲眼见过赵王氏或者赵老栓夫妇打骂孩子,不给孩子饭吃,冬天让穿单衣出门,或者像今晚这样罚跪的,现在都可以站出来说。

妇联和街道办,会保证你们的安全,今天不说,以后这两个孩子若真出了什么事,你们良心上过得去吗?”

有了林叶这个官方人士作保,又被他最后那句话戳中了心窝子,再加上确实对赵家的做法积怨已久,人群中的声音终于不再掩饰,纷纷响了起来。

一个膀大腰圆的大婶率先开口。

她指着赵老太:“我见过,就上个月,爱莲不小心洗坏了件破衣服,赵老太抄起烧火棍就抽她腿肚子,抽得那叫一个狠。

丫头瘸了好几天,我听着哭声都心疼。”

另一个瘦高个男人接口“小丫才多大点,才六岁啊。

天天让她去胡同口倒那沉甸甸的痰盂,摔了磕了,回来轻则骂一顿,重则就没饭吃,哪有这样使唤孩子的?”

“赵铁柱以前好像往家寄过钱和票。”

一个抱着胳膊的中年妇女压低声音说。

“邮递员老李送来的时候我碰见过一回,可后来呢,没见这俩丫头片子穿过一件新衣吃过一口零嘴。

那钱哪去了?全贴补他弟弟一家子了。瞧老栓媳妇身上那件的棉袄,估计就是拿那钱做的。”

“可不是嘛,还有细粮票,肯定也截留了。你看他们家小子养得白白胖胖,再瞧这俩丫头,风一吹就倒。”

邻居们七嘴八舌,一条条一件件,平日里被压抑的议论此刻找到了宣泄的地方,纷纷开口。

彻底坐实了赵家虐待孩子,克扣口粮的事实。

周大爷叹了口气,眼神复杂地看了面如死灰的赵家母子一眼。

“铁柱走之前,是个明白人,确实把这房子的房契拿来给我看过一眼,还写了张字据按了手印,托我做个见证。

说是万一他回不来,这房子无论如何得留给俩孩子,算是她娘留给她们的念想,以后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可后来铁柱一走没多久,赵老太就来找我,哭天抢地说房契得她收着,我是外人不好管人家家里事,也就没再好意思深问。

这事,是我做得不妥,请林主任批评。”

林叶静静地听着,眼神越来越冷。

他看向面身体微微发抖的赵老太和赵老栓。

“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赵老太三角眼一翻,还想拿出惯常的撒泼伎俩,但对上林叶那眼神,那口气顿时堵在了嗓子眼,嚎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差点没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