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林疏桐虽然同意了,但心里却惴惴不安,她怕吴屿又会趁机提出让她卖专利或者卖琵琶的要求。
然而吴屿却说:“我对这把琵琶不太熟,你最好过来设定一下琴弦和音质。”
说完侧了侧身,林疏桐接手了这台笔记本。
脱下手套,她敲击着键盘,认真将自己对这把‘飞廉’的认知填了进去。
琴弦是多股蚕丝绞制的低音弦,音色温润,因为手工削薄了面板内部,所以音梁的共鸣频率也与现代常用的琵琶不同。
吴屿的目光从屏幕下移到键盘,林疏桐修剪圆润的指尖呈现出好看的肉粉色,十指灵活,看得出越是精细的工作越难不倒她。
她微微倾身,腰背呈现出流畅又坚韧的弧度,而她看向电脑的眼神更为专注和认真,遇到需要沉思的地方也只轻轻抿一下唇瓣,随即唇角微勾,自信满满的写出后面的内容。
长睫翩跹间,眼底皆是华光溢彩。
吴屿看了一会,不动声色的将目光转回电脑。
“好了。”林疏桐写完最后一个字,问他:“可以听了吗?”
吴屿又在键盘上敲了两下,电脑上的进度条开始慢慢向前推进,也就不到五分钟,进度条完成,页面中间多了一条音轨。
吴屿做了个请的手势,林疏桐有点紧张的点了播放键。
琵琶声起,仿佛裹挟着千年风沙,从遥远的盛唐而来,又从二十一世纪的扬声器里播放出来。
先是细密急促的轮指,又是推拉弦丝的微颤,音浪扬起长安城外的尘土,瞬间便能模糊视线。
是谁在弹奏?又模糊了谁的视线?
吴屿正听的专注,林疏桐却对他说:“把手给我。”
他不解,但还是将手递给了她,后者握紧,并对他说:“闭上眼睛。”
吴屿愈发疑惑,但看她已经闭上双眸,自己也配合了一把。
封闭视觉后,听觉变的愈发敏锐。
弦音流转间,乐声悠扬,忽而,音调一转,又变得低沉哀伤。
不,不止有弦音,还有风声,有驼铃声,有叫卖声,有吵闹声,有推拉碰撞斥责谄笑声!
这些声音近在咫尺!以至于让他难受的皱起眉头!
他想看看是电脑的问题,还是惊眠斋的隔音问题,但当他睁开眼睛后,他被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惊住了。
他依旧身处林疏桐的工作室,只是让他意外的是,这间工作室被无限放大,除了面前桌上的琵琶和电脑,周围的一切已大变模样!
一位穿着圆领袍衫,戴着幞头的老汉牵着一匹矮脚马从他身边大摇大摆的路过,而他周围,人流如织,熙熙攘攘,有挑担的,有赶车的,还有驼队马队络绎不绝。
吴屿的心跳声被无限放大,他顺着众人所走的方向惊悚回头,赫然看到一座宏伟巍峨的城门!宛如天将一般,守护着这座天下文明的中心之城——长安!
又有一群身着胡服的西域商人,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缓缓走来,他们高鼻深目,与中原人十分不同,
驼铃在行走间‘叮当’作响,与商人们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
守城士兵则身姿挺拔,盔甲锃亮,目光如炬地检查着他们的通关文书,维持着进城的秩序。
就在吴屿有些分不清状况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你听。”
他这才看到林疏桐就站在身旁,此时的他们像身处一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全息影院,旁观着荧幕中的众生百态。
而林疏桐让他听,听什么?
就在这时,琵琶弦音再起,西域驼铃,暮色长安,在这一刻都生动起来。
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茶水摊上正坐着一男一女。
男子是胡人乐师的打扮,女子穿着窄袖襦裙,挽着半臂披帛,额心点着花钿,云鬓斜堕,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原女子。
留着络腮胡的胡人乐师怀抱飞廉琵琶,一边弹奏一边笑盈盈的看着对面女子。
就在吴屿以为这是一场知音邂逅的时候,二人眼底又都蓄满泪水。
忽然!乐师双弦轮指,一弦清冷,一弦浑厚,四弦齐震如忽至的塞外狂风,转瞬又归于绞弦的细碎呜咽。
女子笑容苦涩,抬手拭泪。
于是琴弦又归平缓,如叹息一般,带着难以言说的悲戚,
在近乎无声的弱吟之后,乐师突然以凤点头的技法奏出三个清亮的单音。
女子一怔,似乎勾动深处的回忆,再也没能忍住,一时间涕泪涟涟。
弦停,音停,二人看向彼此的眼神满是不舍与眷恋。
最后还是乐师起身,恭敬的将琵琶交给面前女子,转而牵走一旁载满书籍和货物的骆驼,与进城的行人背道而驰,去往远方……
女子怀抱琵琶目送良久,轮指拨动琴弦由密至疏,最终留下一道悠长的泛音,久不平息……
那一刻,吴屿突然就明白这女子在想什么了。
她二人明知这就是永别,却依旧不愿放下这段感情,一边下定决心将此人此曲永刻心中,一边又盼着对方能把自己彻底忘怀,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这首琵琶曲到这里才彻底完结。
‘啪嗒’,林疏桐敲了一下键盘,吴屿大梦初醒般回到现实世界。
他踉跄站稳,呼吸急促!
是梦?是投影?是他还不知道的高科技?
可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都无法自圆其说,就算是AI生成,林疏桐又是如何在他眼皮子底下,以几秒钟的时间生成如此清晰、精密,又故事完整的画面?
“你……”吴屿看向林疏桐,他后背都在冒汗。
林疏桐举起二人交握的手:“还不松开?”
松手时,他发现自己的手心也全是汗。
方才沉浸‘梦中’的时候来不及思考,现在越想越后怕,他是被林疏桐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刚才怎么回事?我怎么好像,好像看了场电影,还是全息投影,你什么时候做的?”
林疏桐耸肩:“我愿将此称之为——‘器物感知’。”
“什么?”
“当然,我师父还说这是‘文物的记忆’,你想怎么称呼都行,什么‘文明回响’‘匠心印记’‘先祖的传承’都被我那些祖师爷叫过了。不过我师父说名字不重要,因为我们修复的时候会惊醒这些沉眠千年的老物件,自然而然也就能感知到他们的情绪了。”
这就是‘惊眠斋’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