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秦少琅转过身,不再看他。
“赵武。”
“在!”
“给他纸笔,单独关押。他写完之前,除了送饭,不准任何人见他。”
“是!”
赵武走上前,像拖死狗一样,将已经失魂落魄的刘承拖了下去。
院子里,再次恢复了寂静。
秦少琅走到井边,打了一桶水,仔细地清洗着刚刚踢过刘承的靴子。
仿佛上面沾了什么天底下最肮脏的东西。
王铁柱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大气都不敢喘。
直到秦少琅清洗完毕,直起身子。
他才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方向。
那是关押着说书先生张三的院子。
“走。”
秦少琅吐出一个字。
“去看看我们那位,知道‘前朝秘闻’的说书先生。”
关押张三的房间,比刘承那边要简陋得多。
除了一堆稻草,什么都没有。
秦少琅推门进去的时候,张三正蜷缩在角落里,听到动静,吓得一个哆嗦,猛地抬起头。
看到是秦少琅,他脸上的恐惧更甚,挣扎着想要爬起来行礼。
“大……大人……”
“躺着吧。”
秦少琅淡淡地说道,自顾自地在房间里唯一一张破凳子上坐了下来。
“你的烧,退了。”
他用的是陈述句。
张三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好像……真的不那么烫了。
这两天,有人按时给他送饭送水,还送来一碗黑乎乎的苦药。
他本以为是毒药,抱着必死的决心喝下去,没想到,竟然真的活了下来。
“谢……谢大人救命之恩。”张三的声音依旧沙哑。
“我救你,不是让你来谢我的。”
秦少琅的目光,平静地落在他的身上。
“你是个说书先生?”
“是……是,小人以前在京城天桥底下说书,糊口饭吃。”张三连忙回答。
“那你说说。”
秦少琅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靠在椅背上。
“把你知道的,关于三十年前那场‘靖康之乱’,关于大燕顾氏皇族的事,原原本本地,都说给我听。”
“越详细越好。”
张三的心,猛地一沉。
又来了。
他最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这些天,他拼命地想忘记那块玉佩,忘记那个姓顾的贵人,忘记自己多嘴说出的那些话。
他只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囚犯,活下去。
可现在,这位杀神,显然不准备放过他。
“大人……这……这些都是要掉脑袋的禁忌啊!小人……小人不敢说……”张三的声音都在发抖。
“不敢说?”
秦少琅笑了。
“我让你说,你就得说。”
“你现在,有选择的余地吗?”
冰冷的话语,像一把刀,瞬间刺穿了张三所有的侥幸。
是啊。
他有什么资格,说一个“不”字?
张三的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色。
他知道,自己今天,要是不把知道的全都吐出来,绝对活不过今晚。
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神已经变得空洞。
“好……我说。”
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天桥底下的说书先生,只不过这一次的听众,只有一个,却比皇帝还要可怕。
“要说这‘靖康之乱’,就得从三十五年前说起。”
“那时候,还是大燕朝的天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当时的皇帝,是燕昭宗,也就是如今咱们口中的‘前朝末帝’。”
“燕昭宗有两个儿子,大皇子顾长青,二皇子顾长明。”
“大皇子顾长青,文韬武略,英明神武,深得朝野上下的拥戴,早早就被立为了太子。”
“而二皇子顾长明,则恰恰相反,据说……据说心胸狭隘,嫉贤妒能。”
张三小心翼翼地看了秦少琅一眼,发现他听得认真,并没有不耐烦,这才继续说了下去。
“转折,就发生在三十年前。”
“北方蛮族入侵,边关告急。太子顾长青亲自请命,挂帅出征。与他同去的,还有当时的大将军,也就是如今的大魏开国皇帝,赵匡义。”
“那一战,打得天昏地暗。太子殿下身先士卒,将蛮族大军挡在了雁门关外,自己也身负重伤。”
“可就在此时,京城,却发生了惊天之变!”
说到这里,张三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带着一种讲述禁忌历史的神秘感。
“二皇子顾长明,联合了朝中几位权臣,突然发难!他们伪造证据,诬告太子顾长青与蛮族勾结,意图谋反!”
“燕昭宗……竟……竟然信了!”
“他下令,废黜太子,并派人前往雁门关,要将太子押解回京问罪。”
秦少-琅静静地听着。
原来,是宫廷内斗。
自古以来,最是寻常,也最是血腥。
“那赵匡义呢?”他插了一句。
“赵匡义,当时是太子殿下的副将,也是太子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张三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接到圣旨后,赵匡义……反了。”
“他打着‘清君侧,诛奸佞’的旗号,宣称二皇子矫诏,挟持了皇帝。”
“他没有班师回朝,而是直接率领着边关的二十万精锐大军,掉头南下,直扑京城!”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靖康之乱的开端。”
秦少琅的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脑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兵变。
何其熟悉的剧本。
“后来呢?”
“后来……”张三苦笑一声,“二皇子顾长明,哪里是百战精兵的对手。赵匡义的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兵临城下。”
“城破之日,皇宫血流成河。燕昭宗和二皇子顾长明,尽皆自焚于宫中。”
“而大燕皇族顾氏,几乎被屠戮殆-尽。”
“赵匡义,在众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魏’。”
“为了斩草除根,他下令,天下追杀所有顾氏余孽。凡是藏匿者,一律同罪。”
说到这里,张三停了下来。
该说的,他都说了。
秦少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对。”
“你还漏了一点。”
张三一愣。
秦少琅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还没说,那个在忠臣拼死保护下,逃出去的,当时年仅五岁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