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44:赤色龙旗 > 第三十二章 血淬新锋
换源:


       扬州,已成为一座血与火浸泡的孤城。

城墙早已残破不堪,多处坍塌的缺口用沙袋、砖石、乃至阵亡将士的尸首勉强堵塞,又被炮火轰开,周而复始。护城河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河面上漂浮着断肢和破碎的兵器。

多铎改变了策略,不再追求速胜,而是发挥其兵力优势,日夜不停地轮番进攻,消耗明军的每一分力量和意志。清军的红夷大炮几乎从未停止轰鸣,将死亡和恐惧不断倾泻在守城军民的头上。

史可法已然憔悴得脱了形,盔甲上沾满血污和灰烬,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全靠着一股忠愤之气在支撑。他麾下的将士伤亡过半,箭矢早已用尽,火药也所剩无几,就连格物院送来的新式燧发枪,也因高强度使用和缺乏保养而故障频出。

增援而来的五千新军成为了中流砥柱,他们装备较好,士气也旺,但面对无穷无尽的敌人,也只能如同磐石般,在浪潮冲击下不断被磨损。

“阁部!西门……西门又告急了!”一名满脸是血的把总踉跄跑来。

史可法二话不说,提起一把卷刃的长剑,嘶吼道:“还能动的,跟老夫上!”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然而,在这令人绝望的消耗战中,一丝微弱的曙光正在孕育。

南京,文华殿。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雷。

朱慈烺面前摊着史可法字字泣血的求援信,以及王侃秘密送来的江北清军兵力部署草图(由“暗刃”小队冒死绘製)。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草图上的一个点——邵伯镇。这里是清军一个重要的后勤节点,囤积着大量从北方转运来的粮草和火药,守军相对薄弱,且位于运河沿线,利于水师行动。

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高梦箕!”

“立刻传令郑鸿逵!令其水师所有能动之战船,满载‘水底龙王炮’和‘连环舟’,再装载一千精锐敢死之士,沿运河悄然北上,三日内务必抵达邵伯镇水域待命!告诉他,此战若成,孤保他一个侯爵!”

“再,密令史可法,两日后夜间,组织所有能动之兵力,向当面清军发起一次决死反扑!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多铎主力注意力!”

高梦箕听得心惊肉跳:“殿下!抽调镇江兵马?还要史阁老反扑?这……万一……”

“没有万一!”朱慈烺眼神冰冷,“守下去也是死!唯有行险一搏,断其粮草,乱其军心,方能争得一线生机!执行命令!”

“遵旨!”

两日后,夜,扬州城下。

史可法收到了太子的密令。他看着命令,沉默良久,最终惨然一笑:“殿下……果然魄力非凡。也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轰轰烈烈战死!”

他召集残存将领,下达了反扑的命令。所有还能拿得起武器的士兵,包括伤兵,都被组织起来。没有鼓声,没有呐喊,扬州城门悄然打开,数千名抱着必死决心的明军将士,如同沉默的潮水,涌向清军大营!

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困守孤城的明军居然还敢主动出击!前沿阵地一片混乱,杀声震天!

多铎被惊动,立刻判断这是明军的垂死挣扎,意图突围。他冷笑一声,下令各部收紧包围圈,务必全歼这股出城明军!

扬州的死战,成功吸引了清军主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邵伯镇外的运河上。

郑鸿逵率领的水师舰队借着夜色和芦苇荡的掩护,悄然抵达。船上,王侃亲自率领的一千“敢死营”精锐早已磨刀霍霍。

“放!”郑鸿逵一声令下。

数十艘“连环舟”和数百个“水底龙王炮”被放入水中,顺着水流,悄无声息地漂向邵伯镇码头和停泊在那里的清军粮船。

噗嗤!噗嗤!负责警戒的清军哨船发现了异常,刚发出警报!

轰隆!轰隆!轰隆!

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水底龙王炮”被引爆,“连环舟”撞上目标后燃起冲天大火!邵伯镇码头瞬间陷入一片火海!堆积如山的粮草被点燃,弹药库发生殉爆,停泊的船只纷纷起火!

“敌袭!敌袭!”清军乱作一团。

“敢死营,随我杀!”王侃大吼一声,身先士卒,率领一千精锐跃上岸边,猛扑向混乱的清军!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见人就杀,四处纵火,将混乱推向极致!

邵伯镇冲天的火光和爆炸声,即便远在扬州也能隐约看到!

多铎正在指挥围歼出城明军,闻报后方粮草被袭,大惊失色!粮草被毁,军心必乱!

“快!分兵!回援邵伯!”他急怒攻心,不得不从围攻扬州的部队中抽调精锐,火速回援。

然而,已经晚了。

史可法敏锐地察觉到清军阵线的松动和混乱!“殿下之计成矣!将士们!援军已至!杀啊!”他奋起余勇,率领残兵死死咬住试图后撤的清军。

扬州城下的战场形势瞬间逆转!从单方面的围歼变成了混乱的胶着!

王侃在邵伯镇一番大杀特杀,焚毁了大量粮草辎重后,并不恋战,趁着清军援军赶到前的混乱,迅速登船撤退。郑鸿逵的水师发挥火力优势,一顿炮击阻拦追兵,顺利扬帆南下。

多铎赶到邵伯时,只见满地狼藉和冲天的火光,袭击者早已无踪。粮草损失惨重,短期内难以补充。

而扬州城下,史可法趁势收兵回城,虽然出击部队损失极大,但成功搅乱了清军部署,更重要的是——守住了扬州!并且极大地提振了士气!

消息传回南京,朝野震动!

赢了?!竟然真的打赢了?!

虽然只是一场战术性的胜利,并未根本改变双方力量对比,但这是在绝对劣势下取得的胜利!是太子冒险决策、前线将士用命、水师奇兵突袭的共同结果!

它证明了新式水师和精悍小股部队的价值!

证明了太子敢于冒险的战略眼光!

更证明了清军并非不可战胜!

朱慈烺接到战报,一直紧绷的身体终于松弛下来,几乎虚脱。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他立刻下令:

“重赏所有参战将士!战殁者倍加抚恤!”

“擢升郑鸿逵为靖海侯,赏金万两!”

“王侃官升三级,实授总兵!”

“史可法…………”他看着史可法报上来的长长阵亡名单和扬州惨状描述,沉默良久,“……加太师,封英国公!其余封赏,待战后再行议定!”

更重要的是,他抓住这场胜利带来的政治和士气优势,大力宣传:

“此乃新政之功!新军之威!格物院之利!”

“若无新式火器、新式战船、敢死之士,焉有此胜?”

“凡于国有功者,无论出身,皆得重赏!”

他将这场胜利与新政、科技、以及他的个人权威牢牢绑定在一起。

经此一役,朝中暗藏的反对声浪被再次狠狠压了下去。韩赞周、刘孔昭等人更加蛰伏。

军队对新式装备和太子的信任达到新高。

格物院的地位更加稳固,经费和人才流入加速。

就连远在湖广的唐王、李定国等人闻讯,也士气大振。

江北战局,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相持阶段。多铎因粮草问题,攻势不得不暂缓。

朱慈烺站在地图前,看着邵伯镇的位置,目光深邃。

“还不够……”他低声自语,“一场奇袭的胜利,只能缓解一时。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必须要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击溃一次清军主力!”

他的目光,投向了格物院,投向了那些正在日夜赶工的新装备。

下一次,他要的不是奇袭,而是碾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