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44:赤色龙旗 > 第三十三章 新政砺剑
换源:


       邵伯之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持续荡漾。朱慈烺抓住这宝贵的战略间歇,将太子的权威和新政的成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向整个控制区的方方面面。

军事上,革新步入快车道。

“大明军事革新都督府”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凭借邵伯之战证明的有效性和太子的大力支持,史可法(遥领)、王侃等人开始雷厉风行地推行新军制。

被命名为“皇家第一近卫旅”的燧发枪部队成为标杆和军官摇篮,不断扩编。更多从京营和各地抽调来的精锐被送入其中接受新式训练和装备。虽然全面换装依旧遥远,但一支规模达五千人、全部装备燧发枪和轻型野战炮(格物院最新产品,仍显笨重但已堪用)的核心新军,已初具雏形。

“勋功田”制度开始落实。王侃亲自监督,将扬州附近清查出的部分逆产土地,丈量分发给邵伯之战及此前历次战斗中立功的将士。当实实在在的地契交到那些浴血搏杀的老兵手中时,所带来的震撼和激励远超金银赏赐。军队的忠诚度和求战欲望飙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经济上,触角深入肌理。

“江南清丈审计司”的工作在血腥镇压后,进入了更“制度化”的阶段。虽然依旧阻力重重,但大规模的武装对抗已然消失。审计司开始系统性地编纂《鱼鳞图册》(土地清册),试图摸清江南真实的家底,为合理征税和土地改革打下基础。

“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新式银元和新宝钞,凭借其成色足、设计精、防伪强(以当时标准)的特点,开始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缓慢流通。虽然远未取代旧银和铜钱,但至少官俸和军饷的一部分开始使用新币,朝廷初步获得了金融调控的杠杆。

科技上,格物院迎来爆发。

邵伯之战中,“水底龙王炮”、“连环舟”以及燧发枪的表现,成为了格物院最好的广告。经费和人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于此。

毕懋康几乎住在了军工区,燧发枪的生产线从一条扩展到三条,虽然依旧手工为主,但通过“标准化”理念(零件互换性初步尝试)和流水化作业,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他甚至开始根据实战反馈,设计更轻便、射程更远的“二代燧发枪”。

宋应星则展现了他百科全书般的才华。他改进了水力鼓风炉,提高了生铁产量和质量;指导工匠试制更高效的水车和纺车;系统整理江南农作物习性,推广套种和肥田之法;甚至根据朱慈烺模糊的描述,开始琢磨一种能“自行抽水”的蒸汽装置(距离成功极其遥远,但理念已萌芽)。

朱慈烺数次亲临格物院,不仅关心军工,更对农业、纺织、矿冶的改进表现出极大兴趣,重奖有贡献的工匠,甚至破格提拔其中佼佼者为“技术官”,虽品级不高,却意义非凡。

然而,辉煌之下,暗涌依旧。

“审计司的清丈,清到老子头上来了!”南京城内,一处隐秘的宅邸内,几名衣着华丽的士绅咬牙切齿。他们的田产被清出大量隐亩,需补缴巨额赋税。

“还有那银行!发的什么宝钞?分明是想收刮我等金银!”

“格物院?一群匠户贱籍,如今倒骑到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了!”

旧利益阶层的怨恨在积累,他们不敢公开反抗,却通过各种方式软抵抗:拖延税赋、抵制新币、暗中破坏清丈、甚至故意散播格物院的“失败实验”消息。

朝堂上,韩赞周、刘孔昭的党羽虽不敢直言,却常常在具体事务上扯皮推诿,拖延新政落实。马士英则继续扮演骑墙派,左右逢源。

更大的危机,来自外部。

多铎在邵伯受挫后,并未远离,而是退至淮安一线,舔舐伤口,补充兵员粮草。来自北方的消息表明,清廷对南方的僵局极为不满,正在向多铎增兵!下一次进攻,必将更加猛烈。

湖广方面,豪格与唐王、李定国部的战斗呈胶着状态。左良玉依旧坐山观虎斗,甚至暗中与豪格信使往来,其心叵测。

江西的金声桓在内部火并后,暂时稳定下来,却依旧割据一方,对朝廷号令阳奉阴违。

郑芝龙方面,其子郑森已被半强制地送往南京(名为入国子监读书,实为人质),郑鸿逵因封侯而稍显积极,但郑芝龙本部主力仍徘徊福建,态度暧昧。

朱慈烺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雨前的间歇。

他站在文华殿的巨幅地图前,目光锐利。光靠防守和内部改革,无法赢得战争。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他的手指,缓缓点在了两个方向:

一是江北。多铎大军云集,是心腹之患。但正面决战,时机尚未成熟。

二是湖广。左良玉,这颗毒瘤必须拔除!不仅是为了整合湖广力量,更是为了杀鸡儆猴,彻底震慑内部所有心怀二心者!而且,左良玉与豪格若即若离的关系,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突破口。

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他需要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一场足以震动天下的斩首行动!

“传王侃!”

“传史可法(密信)!”

“传令给唐王和李定国……”

一道道密令从东宫发出,调兵遣将,布局设套。

战争的齿轮再次缓缓加速咬合,但这一次,推动它的,是更具主动性和侵略性的意志。

南京城内外,依旧是一派“中兴”的繁忙景象:新军在操练,工匠在敲打,农人在耕种,商贾在交易……但知情人却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越来越浓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新政砥砺出的利剑已然寒光四射,剑尖直指内外之敌。

朱慈烺的目光穿越宫殿,望向北方,冰冷而坚定。

他知道,决定国运的惊雷,即将在他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悍然炸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