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44:赤色龙旗 > 第三十五章 武昌
换源:


       南京朝堂上的血雨腥风,被朱慈烺以雷霆手段强行压下。反对派的政变企图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借此机会清洗了一大批中下层官员,空出的位置迅速被少壮派和太子门生填补,“审计司”和“格物院”的权威不降反升。

然而,朱慈烺的心神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武昌。内部的暂时稳定,只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的致命威胁。左良玉,这颗盘踞在帝国腹心的毒瘤,必须被彻底切除。

武昌,宁南侯府(左良玉爵位)。

左良玉的心情如同这江城的天气,阴晴不定。南京传来的消息让他既感快意(太子遇挫),又觉不安(太子反击如此酷烈)。邵伯之败和江北明军的战术反扑,也让他对清军的绝对优势产生了些许疑虑。

“父帅,南京那小太子internal不稳,此刻正是我等……”其子左梦庚在一旁怂恿,眼中闪烁着野心光芒。他一直鼓动父亲趁乱割据,甚至更进一步。

左良玉瞪了儿子一眼,斥道:“糊涂!枪打出头鸟!南京再怎么乱,大义名分仍在!唐王就在九江,李定国那帮流寇也在西边虎视眈眈,北边还有豪格和多铎!此时妄动,是想成为众矢之的吗?”

他虽骄横,却并非无脑之辈。他采取的策略依旧是拥兵自重,观望风色,待价而沽。他加强了武昌的防务,同时派出大量探马,严密监控唐王、李定国以及江北清军的动向。

然而,他低估了朱慈烺的决心和手段,也低估了唐王朱聿键的政治智慧以及李定国的军事才华。

九江,唐王行辕。

唐王朱聿键仔细揣摩着太子的密令,心中已然明了太子的全局谋划。他决定再加一把火。

他并未直接调兵遣将,而是大张旗鼓地以“督师湖广”的名义,在九江召开了一次“军务协调会议”,广发请帖,邀请湖广江西各地文武官员、乃至地方士绅代表参加。

自然,他也给左良玉送去了一份措辞极其客气、甚至带着几分“请教”意味的请柬。

左良玉接到请柬,嗤之以鼻:“黄口小儿(指唐王),也配调停湖广军务?”他随便派了个低级参军前去应付。

会议上,唐王绝口不提左良玉,反而大肆宣扬太子在江北的“赫赫战功”和新政的“伟大成就”,并当众宣布,将一部分太子拨付的粮饷,“优先”分配给那些“服从调遣、忠于王事”的周边小军阀和地方团练。

这一手“分化拉拢”玩得极其漂亮。那些一直被左良玉压制的小军头们得到实惠,自然对朝廷(唐王)感恩戴德。消息传回武昌,左良玉虽然恼怒,却也不好发作,毕竟他自己拒绝与会。

与此同时,李定国和孙可望部,接到了太子通过唐王转送来的第一批补给:一批精良的刀枪、盔甲,以及……少量格物院生产的燧发枪和“掌心雷”。

看着这些远超他们以往装备水平的军械,尤其是那打得响、射得快的燧发枪,李定国眼中精光四射。孙可望虽然依旧心存疑虑,但对实力的渴望也让他心动不已。

“殿下。”李定国抚摸着冰冷的枪管,对信使道,“请回复唐王和太子殿下,李定国……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并未急于向武昌进攻,而是率领精锐,突然向西机动,做出一副要绕过武昌,去攻击豪格侧后甚至入川发展的姿态。

这一动向,让左良玉稍稍松了口气——流寇果然还是流寇,目光短浅。但他也不敢大意,仍派出一部兵力监视李定国的动向。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唐王的高调会议和李定国的向西机动所吸引。

却没有人注意到,一支规模不大、却极其精悍的队伍,正化整为零,通过各种渠道,悄然渗透到了武昌城周边地区。

带头人,正是王侃。

五百“暗刃”死士,历经艰险,终于如期抵达。他们伪装成商队、流民、甚至溃兵,分散隐藏在武昌城外的村镇、码头、乃至山林之中。

王侃本人则潜入武昌城内,在一处秘密据点,与提前潜伏进来的“暗刃”小队汇合。他们带来了最新的武昌布防图、左良玉日常活动规律、以及侯府内部的详细布局图(通过收买内应获得)。

“左良玉老奸巨猾,侯府守卫森严,更有重兵驻扎城内,强攻无异送死。”王侃看着地图,眉头紧锁,“必须智取,一击必中!”

他们反复推演,最终选定了一个计划:利用左良玉近期因局势微妙而频繁召集部下议事的习惯,在其一次重要会议结束时,于其返回后宅的路径上设伏突袭!同时,在城内几处关键地点纵火制造混乱,牵制守军!

机会很快到来。

这一日,左良玉再次于侯府召集心腹将领议事,商讨应对李定国西进和南京局势之策。会议直至深夜方散。

左良玉在亲兵护卫下,穿过侯府花园,返回后宅歇息。月色朦胧,路径两旁树影婆娑。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从假山后、树丛中暴起!弩箭破空之声凄厉响起!

噗噗噗!左良玉身边的亲兵瞬间被射倒数人!

“有刺客!保护侯爷!”护卫首领惊骇大叫,拔刀护在左良玉身前。

更多的黑影扑了上来,他们沉默无声,出手狠辣刁钻,用的全是战场搏杀的技巧,刀刀致命!而且他们之间配合默契,显然经过长期训练。

左良玉的亲兵也是百战精锐,拼死抵抗,花园内顿时刀光剑影,杀作一团!

左良玉又惊又怒,拔剑在手,且战且退。他武艺不俗,但毕竟年事已高,猝不及防之下,手臂已被划开一道口子。

就在这时,武昌城内多处突然火起!粮仓、马厩、甚至知府衙门方向都冒起浓烟!城内顿时一片大乱,警锣声、哭喊声响成一片!

侯府外的驻军被城中的混乱吸引,一部分下意识地赶往起火地点,导致侯府周边的防御力量出现短暂真空!

花园内的厮杀已进入白热化。王侃亲自带队,手持一柄特制的厚重燧发短铳(可击发一次),在近距离一枪轰翻了一名挡路的左家骁将,大吼道:“左良玉!纳命来!”

左良玉见对方如此悍勇,武器诡异,心中已生怯意,只想尽快退入内宅坚固建筑。

就在他分神之际,一名“暗刃”士兵舍身扑上,用身体硬生生撞开两名亲兵,另一名士兵则如同狸猫般贴近,手中淬毒的短刃狠辣地刺向左良玉肋下!

左良玉躲闪不及,被一刀刺中!虽然他身穿内甲,未能致命,但剧痛和毒素仍让他惨叫一声,动作一滞!

王侃岂会放过这个机会?猛地掷出手中已无弹药的短铳,砸向左良玉面门,同时合身扑上,战刀直劈其脖颈!

千钧一发之际,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带着大批闻讯赶来的援兵终于冲进花园!见状目眦欲裂,弯弓搭箭,一箭射向王侃!

王侃听得弓弦响,不得不回刀格挡箭矢,致命一击稍偏,只重重砍在左良玉肩胛骨上,几乎将其一条胳膊卸下!

左良玉发出杀猪般的惨嚎,被亲兵拼死抢回,重重护卫起来。

“撤!”王侃见事不可为,且对方援军大至,毫不犹豫地下令。

“暗刃”死士们立刻投出剩下的“掌心雷”。

轰!轰!几声爆炸和弥漫的硝烟,暂时阻断了追兵。他们如同来时一般,迅速消失在黑暗和混乱之中。

这场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功败垂成。

左良玉身受重伤,奄奄一息,虽经抢救暂时保住性命,但已彻底失去对军队的控制能力。

武昌城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混乱之中。

左梦庚在混乱中迅速接管了兵权,但他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军中诸将人心惶惶,各有算盘。

消息很快传到九江和南京。

唐王朱聿键立刻意识到天赐良机已到!他一边飞报南京,一边毫不迟疑地打出“讨逆护国”的旗号,命令李定国、孙可望部立刻东进,直逼武昌!同时传檄湖广各地,宣称左良玉“勾结北虏,图谋不轨,已遭天谴”,要求各地官兵弃暗投明!

李定国闻讯,立刻率精锐东返,兵锋直指武昌!孙可望虽慢了一步,也不甘落后。

南京,文华殿。

朱慈烺接到消息,长身而起!

虽然未能竟全功,但目的已然达到!

“传旨!左良玉悖逆不臣,天理难容!其部若能幡然醒悟,献城归顺,朝廷概不追究!若执迷不悟,则以附逆论处,格杀勿论!”

“令史可法,加强对江北清军攻势,使其无法西顾!”

“令郑鸿逵,水师西进,封锁武昌江面!”

一把淬毒的利剑已然刺入敌人心脏,虽未立刻毙命,却已引发了致命的溃烂。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