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44:赤色龙旗 > 第九章 文华殿问对
换源:


       翌日,文华殿。

朱慈烺端坐于原本属于皇帝听政的偏殿御座之上,虽略显瘦弱,但腰背挺直,目光沉静。他换上了一身较为朴素的常服,而非正式的朝服,刻意淡化朝会的正式感,突出“听取汇报”的务实意味。

殿下,以韩赞周、刘孔昭为首,南京六部的主要堂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由侍郎代理)、工部尚书等,以及几位重量级勋贵,稀稀拉拉站了十余人。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昨日孝陵惊魂未定的神色,看向御座上少年的眼神充满了复杂情绪。

高梦箕侍立在一旁,低眉顺眼。

“开始吧。”朱慈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口,声音平稳,“孤于深宫,于路途,所闻江北消息纷乱不一,心中甚忧。今日请诸位卿家来,便是要听听实实在在的情形。韩公公,刘伯爵,就从南京防务说起如何?”

韩赞周率先出列,脸上堆着笑:“回殿下,南京防务可谓固若金汤!长江天堑,非北兵可轻易逾越。城中京营兵勇万余,日夜操练,士气高昂。沿江炮台、水寨均已加强戒备,可谓万无一失!殿下尽可安心静养。”他依旧是那套粉饰太平的说辞。

朱慈烺点点头,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刘孔昭:“诚意伯,京营具体员额几何?操练情况如何?粮饷可足?军械可备?可能拉出城去,与北兵野战争锋?”

一连串具体至极的问题,如同连珠炮般打出,直接问到了细节实处!

刘孔昭猝不及防,他习惯了在朝堂上大而化之的敷衍,没想到太子问得如此刁钻!他额头微微见汗,支吾道:“这个……员额……员额充足!操练……甚是勤勉!粮饷……户部按时拨发……军械……”他眼神瞟向一旁的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是个老油条,立刻出列接口:“殿下放心,军械库充盈,刀枪箭矢俱备!”

“俱备?”朱慈烺轻轻重复了一句,手指在扶手上敲了敲,“孤怎么听说,北京陷落前,京营火铳多有朽坏,火药受潮,弓弦无力?南京京营,可曾查验?火器比例几何?合格者几何?每月操练,实弹射击几次?耗用火药多少?”

“这……”工部尚书顿时语塞,脸色尴尬。这些问题他哪里清楚?历来都是糊弄过去便可。

兵部侍郎见状,硬着头皮出来打圆场:“殿下明鉴,军械之事,琐碎繁杂……”

“琐碎?”朱慈烺声音微微提高,“将士们拿着朽坏的火铳、受潮的火药上阵杀敌,这叫琐碎?这是人命关天,是江山社稷!!”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扫过在场众人。

殿内气氛瞬间压抑起来。韩赞周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朱慈烺不再看他们,目光转向户部尚书:“王尚书,户部库银现存几何?粮仓存粮几何?如今每月各项开支多少?收入多少?江北诸镇索饷,可能满足?”

户部尚书王铎是个瘦削老头,闻言出列,苦着脸开始倒苦水:“殿下啊……国库实在艰难啊!去岁江南水患,今岁又……赋税难征。库银早已空空如也,各卫所兵饷拖欠已久。粮草更是捉襟见肘,漕运不畅……江北诸镇,如黄得功、高杰等部,催饷文书如雪片般飞来,臣……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他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困难,核心意思就一个字:没钱没粮。

朱慈烺静静听着,等他说完,才缓缓道:“也就是说,无饷募兵,无粮养兵,无钱造械。那这战,该如何打?守着长江,坐吃山空吗?”

王铎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躬身道:“臣……臣无能……”

“不是无能!”朱慈烺猛地一拍扶手(并未用力,但声响清脆),所有人都是一惊!

“是没办法!还是没办法!”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孤一路南来,见江北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而江南之地,秦淮河上画舫如织,酒楼夜夜笙歌!富商巨贾囤积居奇,一石米卖到十两银!藩王宗室,田连阡陌,库藏金银如山!你们告诉孤没钱没粮?!”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鞭子抽打在众人心上!

“你们没办法!孤有!”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所有大臣都愕然抬头,看向御座上那个语出惊人的少年太子。

韩赞周忍不住尖声道:“殿下……有何良策?”语气中充满了怀疑。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知道图穷匕见的时刻到了。他根据昨夜王侃手下带回的零星信息和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抛出了初步的方案:

“第一,理财!即刻由户部牵头,成立‘战时经济统筹会’,孤要亲自主抓!发行‘复兴债券’,向南京富商巨贾借款,以未来盐税、关税为抵押,许以厚利!同时,清查府库,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第二,筹饷!请诚意伯(刘孔昭)会同宗人府,召集滞留南京的藩王宗室、勋贵大臣,‘劝捐’钱粮,共体时艰!国若不在,要那些黄白之物何用?!”

“第三,整军!兵部、工部即刻派人,彻底清查京营兵额、军械库存!淘汰老弱,补充青壮。设立‘军械研制局’,招募能工巧匠,专司改进火器,尤其是火铳与火炮!孤要知道,一个月内,能有多少可用的枪炮交付军中!”

一条条,一款款,虽然粗略,却直指核心问题——钱和枪!而且手段强硬,明显要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太子这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计划惊呆了。

这哪里是个柔弱太子?这分明是个要刮地三尺的狠角色!

刘孔昭脸色铁青,让他去“劝捐”宗室勋贵?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韩赞周眼皮狂跳,发行债券?向商人借钱?这成何体统!还要清查军械?这里面的烂账能查吗?

户部、工部尚书更是面面相觑,感觉天都要变了。

“殿下!此事……此事恐需从长计议!”韩赞周急忙道,“发行债券,有损国体!劝捐宗室,恐寒了亲亲之心!清查军械,更是牵涉甚广……”

“从长计议?”朱慈烺冷冷打断他,“清军会给孤时间从长计议吗?是国体重要,还是国祚重要?是亲亲之心重要,还是亿万百姓的身家性命重要?!至于牵涉甚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森然:“孤不怕牵涉广!谁若觉得孤的办法不行,那就拿出更好的办法来!若能解这无饷无粮无械之困,孤立刻采纳,并向他鞠躬道谢!若拿不出……”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无人敢接话。谁能拿出办法?谁又敢保证?

看着沉默的众人,朱慈烺心中冷笑,知道初步的震慑达到了。他不能逼得太紧,需要给他们“消化”的时间,也需要给自己布局的时间。

他语气稍缓:“既然诸位卿家暂无良策,便先按孤说的去办。韩公公,诚意伯,王尚书,你们即刻下去商议个章程,明日呈报于孤。退下吧。”

他不容置疑地结束了这次问对。

众臣心思各异地躬身退下,许多人背后已被冷汗浸湿。

走出文华殿,刘孔昭立刻对韩赞周低吼道:“他这是要掘我们的根!绝不能让他胡来!”

韩赞周面色阴沉:“急什么?章程?哼,章程怎么拟,还不是我们说了算?拖!拖到马士英来!再说,没钱没粮是实情,他空口白牙,就能变出钱粮来?”

他们打定了主意阳奉阴违。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退下的同时,朱慈烺对高梦箕低声吩咐道:

“去,把孤今日文华殿问对的内容,尤其是关于理财、筹饷、整军的方略,‘不小心’透露给今日未曾与会的姜曰广、刘宗周等人知道。”

“再,让王侃的人,继续去接触那几个徽州商人,可以给他们透点风,就说……朝廷或将用未来江南盐业的专营权,酬谢‘雪中送炭’之功。”

高梦箕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太子的意图——这是要借清流之口为自己造势,同时绕过官僚系统,直接与拥有资本的商人进行利益交换!

“臣……遵旨!”他躬身应道,看向太子的眼神,敬畏之中又多了几分恐惧。

这位太子,不仅有心机,更有手段!南京的这潭水,真的要被他搅得天翻地覆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