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遭退婚,我成了皇太孙 > 第36章 帝王霸道,敕设锦衣卫
换源:


       奉天殿内,金砖铺地,龙柱擎天。

晨光透过雕花窗格,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将殿内百官的兴奋与激动映照得淋漓尽致。

北方大捷!

这四个字,如同一剂最猛烈的强心针,注入了初生的大明王朝。

压抑了二十余年的阴霾,似乎在这一刻被彻底扫清。

朝堂之上,再无往日的沉闷与谨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沸腾的昂扬。

“陛下!臣以为,燕王殿下与傅大将军,当效仿汉唐故事,勒石记功,以彰不世之武勋!”

一名兵部侍郎满面红光,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臣附议!北境百姓饱受战火之苦,朝廷当减免三年赋税,开仓放粮,以安民心!”

户部官员紧随其后,慷慨陈词。

一道道奏疏,一声声提议,皆是围绕着论功行赏、开疆拓土。每个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巨大喜悦中,盘算着这场泼天大功,能为大明,为自己,带来何等丰厚的回报。

所有人都以为,今日的早朝,将是一场普天同庆的盛宴。

然而,御座之上,那个身穿龙袍的身影,却始终沉默。

朱元璋的指节,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极有规律的“嗒、嗒”声。

那声音不大,却像是一柄无形的铁锤,一下,又一下,精准地敲在每个人心跳的间隙。

渐渐地,殿内的喧嚣声小了下去。

百官们察觉到了异样,纷纷收声,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诸位爱卿,赏功,固然重要。”

终于,朱元璋开口了。

他的声音里再无半分暖意,每个字都像是从九幽寒冰中凿出,让殿内的温度骤然下降。

一股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奉天殿。

方才还满面红光的官员,脸上的血色迅速褪去。

“但,防患于未然,惩治奸佞,更为重要!”

话音未落,他猛地一掌拍在龙椅之上!

“砰!”

一声巨响,如平地惊雷,震得所有人耳膜嗡嗡作响,心神俱颤!

“前有胡惟庸!”

“后有李善长!”

他陡然拔高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杀伐之气,在宏伟的殿堂内来回激荡。

“此二人,一个是咱的同乡,一个是咱的姻亲!皆是朕之肱股,国之栋梁!可他们,在咱的眼皮子底下,在咱亲手赏赐的府邸里,暗中结党营私,意图谋逆!”

“若非朕察觉得早,我大明江山,咱这颗脑袋,险些就成了他们的垫脚石!”

他缓缓站起身,那道身影,在逆光中显得格外高大,也格外狰狞。

“究其原因,便是监察不力!”

“是朝廷的刀,不够快!是咱的眼睛,看得不够远!这才让这些奸佞之徒,有了可乘之机!”

此言一出,满朝死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他们不明白,为何在这大胜之时,陛下会突然掀开这道血淋淋的旧伤疤。

朱元璋的目光,如冷铁一般,从左到右,缓缓刮过下方每一位臣子的脸。

被他看到的人,无不低下头颅,不敢与之对视。

那目光,不带任何情绪,却让人生出一种被彻底看穿的恐惧。

随即,他用一种不容任何反驳的,近乎宣判的语气,悍然宣布。

“为防此等祸事再生!”

“为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朕决定,于禁军之内,另设一司!”

每一个字,都重逾千斤。

“正式设立,【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锦衣卫!”

“不归五军都督府!”

“不归兵部!”

“不归三法司!”

“只对朕一人负责!”

他每说一句,便向前踏出一步,龙袍带起的风,吹得烛火疯狂摇曳。

“朕,赋予其巡查、缉捕、审讯之权!”

“凡官员不法、百姓谋逆、地方叛乱,锦衣卫,皆可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道催命的符咒,瞬间击溃了所有文官的心理防线。

他们的脸色,在这一刻,变得如同死人般惨白。

恐惧,如同潮水,淹没了他们的理智。

皇帝的私人卫队!

悬在所有臣子头顶上的一柄,可以不经过任何律法,随时落下的利剑!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名须发皆白的御史大夫,浑身颤抖着,第一个冲了出来。

他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金砖上。

“赋予禁军缉捕审讯之权,此乃混淆国朝法度,有违太祖祖制啊!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天下人人自危,百官不敢进言之局面!请陛下三思!”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绝望。

“臣等,附议!”

“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以文官集团为首的数十名官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叩首不止。

奉天殿内,哀声一片。

然而,朱元璋只是居高临下,冷冷地看着脚下跪倒的一片身影。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动容。

“祖制?”

他发出一声满含讥诮的冷笑。

“咱说的话,就是祖制!”

他猛地一甩龙袖,转身走回御座,重重坐下。

那是一种绝对的,蛮横的,不讲任何道理的铁血意志。

他要用最直接,最酷烈的方式,在这座大明朝最高的权力殿堂,告诉天下所有人。

谁,才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主人!

这柄名为“锦衣卫”的利剑,从今天起,被他,也只被他一人,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