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代,开局对比各国阅兵 > 第43章 京师保卫战!于谦登场!
换源:


       大明位面,奉天殿。

朱元璋指着天幕,双目赤红,那一声“废物”的悲吼,依旧在大殿之内回荡。

龙案之上,那口因极致的羞愤与绝望而喷出的鲜血,是那样的刺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位开国雄主心中无尽的悲怆。

耻辱!

继靖康之耻后,汉家天子,再一次,成为了异族的阶下囚!

而且,是以一种比靖康之耻,更为愚蠢,更为窝囊的方式!

他刚刚还在为大明的十六字国策而热血沸腾,还在为那“天子守国门”的刚烈而骄傲。

可转眼之间,这份骄傲,便被他那不成器的子孙,摔得粉碎!

天子,守国门了。

然后,被人从国门里,抓走了!

这简直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咱……咱的脸,都被丢尽了啊……”

老朱颓然地坐回龙椅,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了深深的疲惫与失望。

而在另一个时空,永乐大帝朱棣的脸色,更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亲手将都城从应天迁往京师,为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以天子之尊,镇守国门,直面北方的威胁!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份“守”的决心,到了后世子孙那里,竟变成了一场“送”的闹剧!

天幕之上,那令人窒息的悲剧,还在继续。

【旁白:土木堡之变,大明五十万精锐,毁于一旦。英宗皇帝,沦为瓦剌的阶下之囚。】

【消息传回京师,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瓦剌首领也先,挟持着大明皇帝,率领着得胜之师,兵锋直指那座已无重兵防守的都城——京师!】

画面之中,大明京师的朝堂之上,已是乱作一团。

无数的文武官员,面无人色,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哭喊声,争吵声,不绝于耳。

“国本动摇,京师已不可守!”

一名大臣颤抖着声音,高声喊道。

“为今之计,唯有……唯有南迁应天府,暂避锋芒,以图再起啊!”

“南迁!?”

此言一出,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没错!效仿南宋,固守江南,尚可保半壁江山!”

……

“混账!!!”

“一群混账东西!!!”

奉天殿内,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二人,在听到“南迁”二字的瞬间,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内容完全一致的雷霆咆哮!

朱元璋气得猛地一脚踹翻了面前的香炉。

“又是南迁!又是南迁!”

“这帮读死书的废物!他们忘了靖康之耻是怎么来的了吗?!”

“敌人还没打到城门口,就想着要跑!这帮软骨头的东西,也配做我大明的官?!”

朱棣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天幕,厉声喝道:

“京师,是朕定下的国都!是天子守国门之地!”

“国门尚在,人就要跑?!”

“朕若是还在,必将这些主张南迁的懦夫,尽数斩首,悬于城门之上!”

父子二人,怒不可遏。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即将重蹈那南宋的覆辙,偏安一隅,最终被异族彻底吞噬。

然而,就在这满朝文武皆主张南逃,大明社稷即将毁于一旦的危急时刻。

朝堂的角落里,一个身影,缓缓地,站了出来。

那是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的文臣,身形并不算高大,面容也略显清瘦。

但在那满朝的惶恐与混乱之中,他却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独自屹立,神情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不容置疑。

【旁白:就在这国朝将倾的危难之际,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站了出来。】

画面之中,于谦面对着满朝主张南迁的同僚,面对着早已六神无主的监国亲王,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怒吼!

“岂不知宋朝南渡之事乎?!”

“凡言南迁者,可斩也!”

……

轰!!!

这石破天惊的一声怒吼,如同一道惊雷,不仅震慑住了天幕中那混乱的朝堂,更狠狠地,劈在了万朝所有帝王的心头!

“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那双因失望而黯淡的眼睛里,瞬间重新燃起了万丈光芒!

他死死地盯住天幕上那个名为“于谦”的文臣,那眼神,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欣赏与激动!

“好!好一个‘可斩也’!”

“这才是咱大明的臣子!这才是咱汉家的风骨!”

他仿佛看到了,在最黑暗的时刻,终于有一道光,刺破了乌云!

永乐大帝朱棣,亦是看得双目放光,他连连点头,赞道:

“社稷之臣!此,方为真正的社稷之臣!”

“有此一人,或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赞许之色。

他看着于谦,仿佛看到了自己麾下的魏征。

“以文臣之身,却有武将之胆!”

“危难之际,不退反进!此等风骨,当为天下文臣之楷模!”

……

天幕之上,在于谦的据理力争和强硬态度之下,南迁的论调,终于被压了下去。

【旁白:在于谦的主持下,大明朝廷,正式做出了坚守京师的决定!】

【他临危受命,被擢升为兵部尚书,总揽京师城的一切防务!】

画面之中,于谦身着戎装,亲自登上城头。

他调集京师附近一切可以调动的兵马,整肃军纪,分发武器。

他甚至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出,充作军饷,以激励士气!

【旁白:面对着城外也先率领的二十万瓦剌铁骑,面对着城内人心惶惶的局面。】

【这位文臣,将以一己之力,扛起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他,能否创造奇迹?】

【他又能否,守住这座象征着“天子守国门”的,大明都城?】

天幕,在最关键的时刻,缓缓暗淡了下去。

但所有帝王的心,却都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孤独地,站立在京师城头之上的,文臣的背影之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