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大明留学生 > 第三十七章 招聘
换源:


       “熹记茶餐厅”的装修已近尾声,阳光透过崭新的临街橱窗,洒在锃亮的不锈钢操作台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新到的木质桌椅整齐摆放在用餐区,米黄色的卡座靠垫透着暖意,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油漆味,却已隐约能想象到日后这里烟火蒸腾的模样。

朱熹站在厨房中央,看着工人将最后一台蒸箱安装到位,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开业在即,他需要一支靠谱的团队。

他没打算找中介,也没想过登报,而是转身回到临时办公的小房间,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大红纸、一锭墨和一杆狼毫笔。

研墨、铺纸,他手腕微悬,笔尖饱蘸浓墨,工整的楷书落在红纸上,笔锋间还带着几分书法的风骨:“熹记茶餐厅开业在即,诚聘:厨师2名,需有茶餐厅或酒楼后镬经验,手脚麻利,肯学肯干;帮厨(楼面)3名,男女不限,年轻力壮,吃苦耐劳,样貌端正;收银1名,女性,细心伶俐,略懂算术。以上职位,待遇从优,有意者请于X月X日至X时,携身份证明亲临铜锣湾糖街XX号面试。东主:朱先生。”

墨迹干透后,朱熹亲自将红纸贴在玻璃门上。

在1966年的香港街头,大多招聘启事都是打印或手写的小纸片,这样一张红底黑字、毛笔书写的启事格外显眼,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这字写得真好啊!跟书法家似的!”一个路过的老先生忍不住称赞。

“熹记茶餐厅?新开的吗?待遇从优,不知道给多少钱。”几个年轻小伙围在门口,小声议论着。

面试当天,朱熹早早来到店里,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纸笔、几份模拟菜单和一叠空白的登记表格。

他穿着简单的灰色工装,神情平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老板的架子,倒像个等待开工的伙计。

八点刚过,第一个应聘者就来了。

是个约莫四十岁的男子,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自称陈大昌,之前在湾仔一家大排档做了十几年“炒锅”。

“朱老板,我做炒粉面、焗饭都熟,你要是不信,我现在就能露两手。”陈大昌搓了搓手,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他前几天刚从大排档辞职,正愁找不到工作。

朱熹点点头,没多问过往经历,直接起身引他到厨房:“正好灶台现成的,食材我也备好了,你炒个干炒牛河,再煮个西洋菜陈肾汤,我看看手艺。”

陈大昌愣了一下,以前面试都是问东问西,从没遇到过直接让上手的,但他也不含糊,挽起袖子就动起手来。

点火、热锅、下油,动作一气呵成,牛肉下锅的瞬间,“滋啦”一声爆响,镬气立刻弥漫开来。

他颠勺的动作熟练,手腕翻转间,河粉、豆芽、牛肉裹满酱汁,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不一会儿,一盘油亮的干炒牛河和一碗清亮的例汤就端到了朱熹面前。

朱熹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河粉爽滑有嚼劲,牛肉嫩而不柴,豆芽脆爽,咸淡也正好。

他放下筷子,点点头:“手艺不错。厨师月薪暂定380港币,包两餐,做得好的话,三个月后再加薪。愿意的话,后天来上工,我给你讲下店里的菜品标准。”

1966年,香港有经验的茶餐厅厨师月薪大多在320-350港币,380港币的待遇已经算是中等偏上。

陈大昌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连连点头:“愿意!愿意!多谢朱老板!我后天一定准时到!”

送走陈大昌,紧接着来了一对年轻兄妹,男孩叫阿强,十七岁,女孩叫小芳,十五岁,是从新界来香港找工作的,看起来怯生生的,却很老实。

“朱老板,我们没做过茶餐厅的活,但我们肯学,也能吃苦,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阿强低着头,声音不大,却很坚定。

朱熹看了看他们,没让他们试技术,而是指着角落里一袋刚送来的土豆:“这些土豆,你们把皮削了,切成均匀的粗条,我看看你们的耐心和速度。”

兄妹俩立刻找来削皮刀和菜板,蹲在地上埋头干起来。

阿强削皮快,小芳切条仔细,虽然动作稍显笨拙,手上也沾了不少土豆汁,却没有丝毫懈怠,连掉在地上的土豆皮都赶紧捡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一袋土豆全处理好了,粗条切得还算均匀。

朱熹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他们满是汗水的额头,开口道:“帮厨月薪180港币,包两餐。要是做得好,以后可以跟着陈师傅学切菜、备料,学好了还能加薪。”

这个薪水对于刚出来打工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很有吸引力了。

兄妹俩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赶紧鞠躬:“谢谢朱老板!我们一定好好干!”

临近中午,来应聘收银的姑娘到了。

她叫阿萍,二十岁出头,穿着干净的碎花连衣裙,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中学毕业,之前在亲戚的杂货店帮过手,会算账,也懂点英语。

朱熹拿出几份手写的模拟菜单,上面有意写错了几个价格,还有一份搭配好的“A餐 奶茶”的组合:“你先看看这菜单上的价格对不对,再算一下这份A餐加一杯奶茶总共多少钱。”

阿萍接过菜单,仔细看了起来,手指在纸上轻轻点着,没过多久就指着两处地方说:“朱老板,这份叉烧饭的价格应该是8块,写成7块5了;还有这个焗猪扒饭,应该是9块,写成9块5了。A餐是12块,奶茶3块,加起来一共15块。”

她算得又快又准,朱熹又问:“要是有顾客觉得饭菜不好吃,要退钱,你该怎么办?”

阿萍想了想,认真回答:“我会先跟顾客道歉,问清楚哪里不满意,然后马上告诉您或者陈师傅,要是确实是我们的问题,就按规定给顾客退款,尽量不让顾客生气。”

虽然回答略显稚嫩,但态度诚恳,脑子也灵活。

朱熹点点头:“收银月薪220港币,包午餐,主要是要细心,不能算错账,也不能收假钱。你愿意来吗?”

当时香港文员类岗位的月薪大多在180-200港币,220港币的待遇很有竞争力。

阿萍高兴地答应:“我愿意!朱老板放心,我一定会细心做事,不会出错的!”

一天下来,朱熹招到了2名厨师、3名帮厨和1名收银,刚好凑齐了开业初期需要的团队。

他的面试没有虚头巴脑的问题,全是实打实的能力考察,给出的薪水也公道慷慨。

他心里清楚,餐饮生意,人是根本,他需要的是能踏实干活、值得培养的人,而不是只会说漂亮话的“空心草”。

夕阳西下时,新招的员工们陆续离开,店里只剩下朱熹一人。

他看着空荡荡的用餐区,想象着几天后这里坐满顾客的场景,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熹记茶餐厅”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上了。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