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窥光者 > 第十二章:?窥见裂痕,亦见光芒?
换源:


       公寓的门打开,一股混合着旧书纸张、干燥茶叶和某种清新植物(或许是窗台上的绿植)的气息扑面而来。空间很小,标准的单身公寓格局,一室一厅,但布局紧凑合理,收拾得异常整洁,甚至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秩序感。最多的就是书——占据了客厅整面墙的书架上塞满了书,茶几上堆叠着几摞书,甚至连小小的餐桌上也放着几本摊开的书籍和期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静的知识分子的气息,与工作室的修复氛围不同,这里更像是她私密的、卸下专业身份后的精神角落。

“请坐,我去泡茶。”谢居安脱下湿透的外套挂在门后,露出里面同样半湿的衬衫。她快步走进开放式的小厨房,开始烧水。

韩述在米色的布艺沙发上坐下,目光谨慎地环顾四周。公寓的装饰极其简约,几乎没有什么彰显个人喜好的装饰品,除了书。但他敏锐地捕捉到几个细节:窗台上整齐排列着一排长势喜人的多肉植物,饱满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沙发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不大的水墨画,画的是一把撑开的蓝色油纸伞,线条简洁却意境悠远;书架最上层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她与父亲在“修书斋”门前的合影,照片里的笑容温暖而明亮。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玻璃茶几。上面放着一本摊开的、厚重的专业书籍,书名是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研究与治疗。书中夹着许多彩色便签,页边空白处写满了细密的、娟秀的钢笔批注。紧挨着这本书,放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药盒,里面的药片已经按星期分好格子,其中几个格子已经空了。

韩述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他立刻移开目光,如同被烫到一般,一股强烈的窥探了他人隐私的羞愧感涌上心头。那道疤痕,走路时细微的不自然,以及眼前这本专著和药盒……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迅速拼凑,指向一个他不愿深想却又无法忽视的可能性。他强迫自己将目光投向墙上的水墨画,手指无意识地收紧。

谢居安端着茶盘回来,似乎并未注意到他瞬间的僵硬和目光的游移。“普洱茶,顾老师送的,”她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白瓷茶杯温润细腻,“希望合你口味。他说泡茶能培养耐心,是修复者的必修课。”她在他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自己也捧起一杯。

茶香浓郁,带着陈年普洱茶特有的醇厚木质香和淡淡的药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韩述端起茶杯,温热的杯壁驱散了指尖的凉意。他轻轻吹开浮沫,啜饮一口,温热的茶汤滑入喉咙,带来一股暖流和回甘。“很好的茶,”他由衷地说,试图驱散刚才的尴尬,“有岁月的味道。”

“你很爱书。”韩述将茶杯放下,目光再次扫过满屋的书籍,寻找着安全的话题。

谢居安环顾四周,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那笑容里带着无奈和一丝自嘲:“更像是……被书所困。”她轻轻摩挲着茶杯的杯壁,目光变得有些悠远,“父亲走后,这些就是他留下的全部了。它们既是记忆,也是……负担。”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爱、责任、以及难以摆脱的重量。

“修书斋后来怎么样了?”韩述轻声问道,小心翼翼地触碰这个话题。

她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如同烛火被风吹灭。“卖了。”两个字,沉重得仿佛用尽了力气,“父亲生病……需要很多钱。我那时还在跟顾老师学徒,收入微薄,根本无力维持那么大一家店。”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被岁月磨砺后的平静,但韩述能听出那平静之下深埋的痛楚。她下意识地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左手手腕内侧那道疤痕,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那些书……像被风吹散的落叶,四处流散。我后来尽力找回了一些,但大部分……已经找不到了。”她的话语里藏着多少无声的呐喊和遗憾,韩述只能想象。他想起自己经手的那些动辄数亿的投资项目,财富的积累和消散有时只在朝夕之间,而这里,却有人为了挽救至亲的生命,不得不亲手埋葬承载着家族记忆和梦想的书店。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无力。

“抱歉,”韩述的声音带着真诚的歉意,“不该问这些。”

谢居安摇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要用茶水的温热压下翻涌的情绪:“很久以前的事了。”她轻声说,目光投向窗外依旧未停的雨幕。

但韩述能从她低垂的眼帘和微微绷紧的下颌线条中看出,这件事从未真正成为过去。它像一道无形的伤痕,刻在她的生命里,影响着她的每一个选择,包括她将自己藏匿于图书馆管理员身份之下的决定。

雨声似乎又大了一些,敲打着玻璃窗。谢居安起身走到窗边,检查了一下是否关严。她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单薄而坚韧。韩述的目光追随着她,注意到她走回沙发时,右脚落地时有一个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迟滞和轻微的不自然,像是某种旧伤留下的、深入骨髓的印记。

又一处伤痕。这个看似平静如水的女子身上,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过往?那道疤痕,那本关于创伤的书,那个被卖掉的书店,还有这走路时细微的异常……这些碎片在他心中拼凑出一个模糊却沉重的轮廓,让他既心疼又充满更深的探知欲。

“你的茶要凉了。”她重新坐下,轻声提醒道,将韩述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

韩述端起茶杯,又品了一口。茶汤醇厚,回甘悠长,带着时光沉淀的韵味。“很好的茶,”他再次说道,目光落在她脸上,“顾老师说得对,泡茶确实需要耐心。”

“修复也一样,”她微微笑了笑,这是今晚他第一次看到她真正放松的笑容,如同阴霾中透出的一缕阳光,温暖而真实,“甚至更甚。每一刀,每一笔,都要等,都要忍,急不得。”

他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茶,聊起了普洱的年份、口感的变化;聊起了古籍修复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和趣事;聊起了这座城市里正在消失的老手艺和老匠人。韩述发现自己前所未有地放松,那些平日充斥脑海的K线图、财务报表、并购条款仿佛都远去了,被雨声隔绝在另一个世界。此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这方寸的温暖空间,手中这杯温热的茶,和眼前这个卸下些许防备、流露出真实温度的女子。他听着她讲述修复一幅虫蛀严重的古画时如何与时间赛跑,如何调配出最接近原纸颜色的补纸,她的眼神里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和一种近乎虔诚的热爱。这种专注和热爱,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当墙上那座老旧的挂钟发出沉闷的“铛——铛——”声,敲响十下时,韩述才惊觉时间的流逝。他放下早已凉透的茶杯,起身告辞:“太晚了,我该走了。”

谢居安也站起身,送他到门口。“谢谢你的顺风车和……陪伴。”她说,语气真诚,目光清澈地看着他。在门厅温暖的灯光下,她的脸颊似乎染上了一层极淡的红晕。

“谢谢你的茶和……课程。”韩述回应道,目光与她交汇,一种奇异的暖流在两人之间流淌。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周四……还会培训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谢居安点点头,唇角似乎弯起一个极小的弧度:“如果你还想来。”

“我会的。”韩述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坚定而清晰。

走下略显狭窄的楼梯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谢居安还站在门口,暖黄的灯光勾勒出她纤细而挺直的轮廓。在那一瞬间的光影里,她看起来既坚韧不拔,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脆弱感,像一本被精心修复、承载着厚重历史却依然需要小心翼翼呵护的珍贵古籍。那本关于创伤的书和药盒的影子,再次掠过他的心头。

开车回家的路上,雨势终于小了许多,从狂暴的鼓点变成了淅淅沥沥的低语。韩述的思绪却比窗外的雨丝更加纷乱复杂。今晚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烛光摇曳中她专注包扎他手指的侧脸,她指尖微凉的触感和身上清冷的檀香;车内她冷静剖析他身份的锐利目光;公寓里满屋的书籍和沉重的往事;那本刺眼的专业书籍和药盒;她走路时细微的不自然;她讲述父亲和书店时眼底深藏的痛楚;以及最后,门口灯光下她那个既坚强又脆弱的身影……这些画面交织缠绕,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牢牢裹挟其中。

回到空旷而豪华的公寓,韩述没有立即开灯。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雨夜中朦胧的城市轮廓,霓虹在湿润的空气中晕染成一片迷离的光海。手机在手中转动,屏幕的冷光映亮他轮廓分明的侧脸。

最终,他没有打开那个名为“观察日记”的备忘录。那些冰冷的电子文字,似乎无法承载今晚如此丰富、如此私密、如此充满情感张力的体验。他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叠质地精良的米白色信纸和一支沉甸甸的钢笔——这是他多年后第一次,选择用纸笔来记录心绪。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癸卯年雨夜??

暴雨如注,工作室烛火摇曳如豆。黑暗猝临,唯她镇定如恒。烛光勾勒她低垂的睫,覆我指尖创可贴时,气息拂过手背,檀香混着纸浆微涩。她言我手“天生稳”,宜修复。此言如石投心湖,涟漪至今未散。

车内密闭如茧,她目光如刃,剖开我“普通投资者”的伪装,直指核心(车、表、纸巾、笔茧)。我坦承风投身份,她问:“为何学修复?”答曰:“正因我世界太快太‘经济’。”她侧目,烛光映眸,似有波澜。

公寓狭小,书盈四壁,秩序井然如她心防。瞥见茶几:《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药盒分格俨然。心骤沉,如窥秘匣。腕间旧疤,步态微滞,父逝店散之痛……重重谜影,织成她沉默的铠甲。

普洱茶汤醇厚,顾师所赠。她谈父与“修书斋”,言“书如人生,破了须修”。眼底痛楚如碎瓷,虽经年,刃犹锋。我坐困书城,听雨敲窗,恍觉她亦如待修古籍,伤痕累累,灵魂却兀自发光。

临别,她立于门灯暖光中,肩线单薄如纸,眸色复杂难辨。脆弱与坚韧,矛盾共生。

??今夜,二十七步之距,坍缩于暴雨、烛光与一杯陈普的方寸之间。窥见裂痕,亦见光芒。??

将信纸仔细折好,放入一个未使用过的信封,再郑重地收进书桌最底层的抽屉。韩述再次走到窗前。雨已经彻底停了,厚重的云层被夜风撕开几道缝隙,几颗疏朗的星辰挣脱束缚,在深邃的夜空中闪烁着清冷而坚定的光芒。

他想起谢居安所说的修复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它焕然一新,而是帮助它优雅地老去,尊重时光留下的每一道印记。

也许人也是如此。我们都有破损之处,都有无法愈合的伤痕和沉重的过往。重要的不是假装完美无瑕,而是学会与这些伤痕共存,理解它们,接纳它们,让它们成为生命故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带着这些印记,优雅地、坚韧地继续前行。

这个认知,像夜空中那几颗穿透云层的星辰,给他带来一种奇特的平静和更深的理解。

周四的培训,他一定会去。不仅是为了学习如何修复那本承载着咖啡渍和金融历史的旧书,更是为了靠近那个正在学习如何修复自己、如何在伤痕中优雅前行的女子。

夜空中,一颗流星倏然划过,拖着短暂而璀璨的光尾,转瞬即逝,如同这个暴雨之夜中偶然缩短的距离,美丽而珍贵。

但有些东西,已经在这雨水的冲刷和烛光的映照下,永远地改变了。那堵名为“二十七步”的心墙,正在以一种温柔而不可抗拒的方式,悄然瓦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