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接通了。
顾清远还没开口,街角猛地冲出一个人影,手一挥,手机被狠狠砸在地上,屏幕瞬间裂成蛛网。他抬头,是陈屿。
“你现在打给他,等于送他进太平间。”陈屿声音压得很低,眼神扫过四周,“他要是接了你这通电话,明天实验室就该出‘意外’了。”
顾清远没动,也没反驳。他知道陈屿说得对。刚才那一瞬的冲动,差点毁了唯一能查到真相的活口。
陈屿弯腰捡起手机,直接塞进自己口袋,转身拉开一辆黑色轿车的后门:“走。”
车没挂牌,内饰很旧,座椅边缘磨出了线头。顾清远坐进去,车窗贴了深色膜,外面的街景像被蒙了层灰布。车子启动,拐进一条窄巷,七绕八拐,最后钻进地下隧道。信号断的那一刻,车内陷入短暂沉默。
“林教授给你的东西,是钥匙。”陈屿终于开口,递来一个黑色耳塞,“但她没告诉你怎么开门。”
顾清远接过耳塞,没戴。他知道接下来不会是谈话。
车子停了。铁门从上方缓缓降下,露出一条仅容一车通过的通道。两侧墙壁布满电缆,头顶的灯管一闪一闪。车子驶入,身后铁门重新闭合,空气里多了股金属冷却液的味道。
他们到了。
训练室不大,四面白墙,中央摆着一张金属桌,桌上放着三台平板。墙角立着一台主机,散热风扇嗡嗡转着。一个穿灰制服的男人站在控制台前,面无表情。
“特训官。”陈屿介绍了一句,没说名字。
特训官点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三台平板同时亮起,画面分别是:量子研究院办公室监控、校园东门人流录像、沈氏集团发布会现场布置。
“测试内容:同步推演三条独立线索。”特训官语速平稳,“第一条,周砚舟办公室未来两小时内的人员进出;第二条,陈屿潜入路线可行性;第三条,沈知夏发布会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你有三分钟准备。”
顾清远盯着屏幕,没动。
他知道推演视觉还没完全恢复。昨天在咖啡馆外,他连一个电话都不敢打。但现在,他必须动。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眼前忽然浮现出一条半透明的链条,蓝色,从周砚舟办公室的门框开始延伸,标注着“预计九点十四分,助理取文件,停留三分零七秒”。链条刚成型,又断了。
一次。
他睁开眼,额头已经出汗。
“推演不是追线索。”特训官突然开口,“是你带着线索走。别让它牵着你跑。”
顾清远没说话,又闭上眼。
这次他没急着锁定目标。他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的节奏——呼吸、心跳、指尖的触感。然后,他把三次机会预设成“触发式”:一旦某个信息点出现异常波动,推演自动启动。
眼前一暗,随即三组链条同时浮现。
第一条,周砚舟办公室。蓝色链条稳定延伸,标注着“九点二十三分,清洁工进入,实际为技术员伪装,目的:替换抽屉内U盘”。
第二条,陈屿潜入路线。绿色链条亮起,显示“通风管道B-7段有监控盲区,可利用,耗时缩短四十秒”。
第三条,沈知夏发布会。红色链条跳动,“演示PPT被植入虚假数据包,发布时间前十分钟自动替换”。
三线并行,颜色分明,动态交织,像一张缓缓张开的网。
他睁眼,声音很稳:“周砚舟的助理会在九点二十三分换U盘,用的是清洁工身份。陈屿走B-7通风管能避开摄像头。沈知夏的PPT被人动了手脚,十分钟前会自动更新。”
特训官看了眼时间,又看了眼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下记录。
“测试结束。”他说。
顾清远没动。推演链还在眼前流转,尤其是第三条,绿色漏洞标记持续闪烁——那个数据包的植入路径,还有后门没关死。
“系统已经关闭。”特训官提醒,“推演终止。”
“但漏洞还在。”顾清远盯着空气中的链条,“那个后门,能反向追踪。”
“训练不包括实战干预。”特训官语气不变,“你今天只有三次机会,用完了。”
顾清远低头,忽然掏出手机,打开前置摄像头。屏幕里,他的瞳孔深处泛着微弱蓝光,像没熄灭的火苗。
能力没停。
他没再争,直接对着陈屿说:“告诉沈知夏团队,检查PPT源文件,别用云端同步。后门在第三层嵌套代码里,关键词是‘Q-7’。另外,B-7通风管尽头有松动铁板,踩上去会响。”
陈屿愣了两秒,立刻掏出加密手机开始发消息。
特训官盯着控制台,屏幕上本该熄灭的推演日志,还在自动记录。他沉默几秒,最终在系统里输入一行指令:“记录,第13次特训,目标顾清远,多线预判模式,激活成功。”
训练室的灯亮了些。
顾清远站起身,腿有点麻。他没看任何人,径直走向门口。门开时,一股夜风灌进来,带着城市尾气和远处工地的尘土味。
他走出基地,站在天桥边缘。脚下是车流,远处是沈氏大厦的灯光。他抬头,城市灯火连成一片,像无数未闭合的电路。
眼前,三条推演链仍在缓缓流转。周砚舟办公室的清洁工刚换完U盘,陈屿的路线标记已推进到B-7段,沈知夏团队的技术员正打开源文件,手指停在“Q-7”文件夹上。
他低声说:“三次?不够。”
风卷起他卫衣的帽子,扫过肩膀。他抬手按住,没让它落下。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
他拿出来,是张默的号码,来电显示。
他盯着屏幕,没按接听,也没挂断。
信号格满格,电量百分之八十九,时间显示二十三点零七分。
他拇指悬在接听键上方,一动不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