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签到:我回到了爸妈确诊那天 > 第100章 签到,为明天多撑一分钟
换源:


       清晨六点十七分,老式挂钟的铜摆刚晃过“六”字,林川就听见厨房传来瓷勺碰锅沿的轻响。

小米粥的甜香裹着水汽弥漫过来,他靠在门框上,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眼尾还有点发青——那是熬夜整理报告留下的痕迹。

手机里《林建国肺结节动态追踪报告V3.0》的图表还在刷新,毫米级的生长趋势线像条细蛇,在“良性”两个字底下蜿蜒。

他划到最后一页,克莱因医生的批注用红笔圈着“建议持续追踪”,字迹比学术论文里的严谨多了,倒像在给老友写信。

林川摸了摸后颈,那里还留着前世陪父亲做化疗时,消毒水渗进衣领的凉意。

“阿川,粥要溢了。”母亲周秀芬的声音从灶台传来,她转身时围裙带子晃了晃,那是林川上个月网购的蓝布围裙,说“妈系这个显年轻”。

此刻她正踮脚够着锅盖,银发在晨光里泛着暖黄,像被粥香浸过似的。

林川没应声,指尖在手机打印键上悬了三秒,还是按了下去。

老式打印机在客厅“咔嗒咔嗒”响,他从抽屉里抽出深蓝色活页册,封皮上“爸的呼吸日历”六个字是用金漆笔描的,边角已经有点毛了——这是他连续三个深夜写废了七张纸才满意的。

“又在捣鼓你爸的检查单?”周秀芬端着粥碗过来,水汽蒙在她眼镜上,“赵教授都说了是良性,你...”

“妈,我去趟书房。”林川把活页册往怀里拢了拢,声音轻得像怕惊碎了什么。

他经过餐桌时瞥了眼父亲的位置——老木椅上搭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外套,是林建国昨晚修冰箱时脱的,衣摆还沾着点机油渍。

前世这时候,父亲正蹲在工地宿舍的水泥地上咳血,血沫子渗进砖缝里,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打印机吐出最后一页纸时,系统光轮突然在他眼前流转。

金色光斑里“今日签到奖励”几个字浮出来,林川盯着“家庭健康监测仪(三代)”的说明,喉结动了动。

监测仪的金属环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数据屏上的“实时肺部血流微变化”几个字,比任何医学术语都烫人。

“动态适配已激活。”系统提示音轻得像叹息,林川忽然想起昨晚给父母削苹果时,母亲说“这苹果甜得像你小时候偷摘的”,父亲笑着补刀“那回还摔了个屁股墩”。

原来他每陪父母吃一顿饭,每多问一句“今天咳了几声”,亲情值不是数字,是系统在学他的心跳。

他没像往常那样点开投资人资源池,那些“互联网风口”的红标在系统界面闪得刺眼。

林川蹲下来,握住父亲搭在椅背上的手——这双手从前能举着他看烟花,现在关节肿得像老树根。

监测仪的金属环扣上手腕时,父亲动了动,含混地咕哝:“秀芬,别收我扳手...”

“爸,是我。”林川把父亲的手放回外套上,监测仪的绿灯开始有节奏地闪烁,“您接着睡,我就看看。”

下午三点的华夏肿瘤医院走廊飘着消毒水味,林川的皮鞋跟敲在瓷砖上,比心跳还响。

赵明远的诊室门虚掩着,他看见老教授正翻父亲的CT片,白大褂袖口沾着点咖啡渍——和前世最后一次见面时一样,那天父亲刚做完第三次化疗,赵明远说“准备后事吧”。

“林先生。”赵明远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你父亲的CT显示结节稳定,血氧、肺功能都在正常区间。这个穿戴设备...”他指了指林川手里的监测仪,“属于过度医疗。”

林川感觉后槽牙咬得发酸。

他想起前世在ICU外守夜,护士说“病人血氧掉了”,等他冲进去时,父亲的氧气管已经滑到了下巴。

现在他把“呼吸日历”摊在诊桌上,五年的血氧数据像串珍珠,每个异常峰值旁边都标着日期——2018年春,父亲第一次说“胸口发闷”;2020年秋,体检报告第一次出现“小结节”。

“赵教授,我不是要您改方案。”林川的声音哑得像砂纸,“我是那个在太平间给父亲穿寿衣的人,他最后攥着我的手,说‘阿川,爸不疼’。”他指着日历上的峰值,“这些数字不是过度干预,是我求来的,求命运再给我一次机会,在他说‘不疼’之前,先替他疼。”

诊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麻雀的叫声。

赵明远的手指在日历页边摩挲,咖啡渍在白大褂上洇成小太阳。

“记录可以。”他突然合上病历,声音轻了些,“但别让老林觉得他是病人——他上次来复查,还跟我炫耀修好了科室的空调。”

林川走出诊室时,阳光正穿过走廊的窗户,在墙上投下斜斜的光带。

他摸出手机,监测仪的APP显示父亲的呼吸曲线平稳得像首摇篮曲——此刻老林应该在楼下花园,和张大爷下象棋,棋子拍在石桌上的声音比谁都响。

晚上八点,客厅的暖光裹着监测仪的蓝光。

林川蹲在茶几前调试数据端口,屏幕上的呼吸曲线随着父亲的鼾声起伏,像座温柔的小山。

周秀芬端着热牛奶过来,玻璃杯上凝着水珠,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

“你小时候总做噩梦。”她突然说,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什么,“有回你梦到老虎追,抱着我哭,说‘妈妈的手要牵紧’。”

林川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住。

监测仪的蓝光映着母亲的脸,他这才发现她眼角的皱纹比上个月又深了道——前世这时候,她正蹲在医院楼梯间吃冷掉的包子,眼泪滴在馒头上,说“省点钱,给你爸买药”。

“现在是不是又梦见你爸咳血了?”周秀芬坐下来,掌心覆在他手背,“我昨天收拾衣柜,翻出你高中的校服,口袋里还塞着半块水果糖。你那时候总说‘等我挣钱了,给爸妈买大房子’,现在房子有了,可你看你爸——”她指了指沙发上打呼噜的林建国,“他修冰箱时哼的小曲还是跑调,买菜绕远就为陪我走滨江路,他活得比谁都用力。”

林川的眼眶突然热得发烫。

他以为自己在当救世主,却忘了父母早就学会了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他——父亲修冰箱不是为省修理费,是想让他回家能吃上冰西瓜;母亲绕远路不是爱散步,是想多和他说会话。

午夜十二点,书房的台灯在“呼吸日历”上投下暖黄的圈。

林川把最后一页数据同步到加密云盘,自动预警机制的提示音“叮”了一声,三套应急方案像三盏小灯,在屏幕上依次亮起:远程会诊通道24小时畅通,备用资金池的数字让他想起前世凑手术费时的借条,专家联络清单里赵明远的名字排在第一个,备注是“可以吵醒”。

他关闭电脑时,窗外传来轻微的引擎声。

林川推开窗,一辆白色冷链车正缓缓驶过街角,车顶“川晚生鲜”的logo在夜色里发着柔光——那是他用签到奖励的启动资金创立的公司,前世他忙着当客服时,母亲还在超市站到脚肿。

手机突然震动,系统提示的金光在黑暗里格外醒目:【检测到用户建立主动防御机制,触发隐藏成就“未雨绸缪”——亲情值 50,医疗模块响应速度提升30%】。

林川望着屏幕上父母的照片,那是上周在滨江路拍的,父亲搭着母亲的肩,两人都笑得眯起眼,身后的江水泛着碎金。

他忽然笑了。

原来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逆转过去,是把每一个“明天”都攥得更紧——紧到命运再也抽不走,紧到父母的呼吸曲线永远平稳,紧到冷链车的灯光能照亮每一个清晨,载着新鲜的菜,载着热乎的粥,载着他再也不会松开的手。

远处传来冷链车的鸣笛声,林川关窗时瞥见驾驶座上的司机正低头看表。

他知道,明天早上六点十七分,这辆车会准时停在老屋楼下,后车厢里装着最新鲜的小米,还有——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监测仪说明书——比小米更珍贵的,是终于学会如何去爱的,今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