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签到:我回到了爸妈确诊那天 > 第106章 爸,这次我来定时间
换源:


       清晨六点的晨光刚漫过窗棂,林川握着温热的瓷杯站在老厨房的瓷砖地上。

案台边缘还留着母亲擦灶台时溅的水痕,他低头时,系统界面的金光正从脚边光轮里浮起,像片被揉碎的金箔。

“叮——”

机械音比往日轻了三分,光屏上“家庭健康监测仪(三代)”的图标正缓缓旋转,下方“动态适配已激活”的提示泛着暖黄。

林川指尖轻轻抚过空气里的虚拟屏幕,玻璃触控的凉意在指尖跳跃——这不是从前那种随机掉落的奖励,他能清晰感觉到,这是系统对他连续七十二小时守在父亲床前记录呼吸频率、对他在专家会诊时拍板“加做支气管镜”的回应。

“小川,粥要溢了。”母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醒的沙哑。

林川转身时,看见周秀芬正踮脚关煤气阀,蓝布围裙上还沾着昨晚剥蒜的碎末。

她抬头时,眼角的细纹里盛着笑:“你爸说今天想去机械厂老同事家坐坐,我正说让他等你一起——”

“妈,今天我们不去老张家。”林川打断她,从裤袋里摸出手机,“我带爸去肿瘤医院。”

周秀芬的手顿在煤气灶上。

蒸腾的白雾漫过她的眼镜片,模糊了眼底的波动:“不是刚做完免疫组化吗?赵教授说三个月复查......”

“这次我来定时间。”林川打开“呼吸日历·终章”,翻到最新一页。

纸质日历边缘被他翻得卷了毛边,新写的“复查周期:7天一次”字迹深到几乎戳破纸背,“医学的三个月是给大多数人的安全线,但我爸......”他喉结动了动,“他只活一次。”

厨房陷入短暂的静默。

抽油烟机的嗡鸣突然变得清晰,林川听见父亲在客厅套外套的声音——老格子衫袖口磨得起了球,是他去年过年买的新衣服,父亲说“旧的穿着得劲”,到底没舍得扔。

“走了?”林建国探进半张脸,皱纹里还沾着剃须膏的白渍,“秀芬,我把你晒的梅干菜装罐了,在阳台第三层——”他的目光扫过林川手里的病历夹,声音顿住,“又去医院?”

“爸,做个CT。”林川把外套递过去,手指触到父亲肩头时,摸到洗得发薄的毛衣下突兀的骨节,“很快,做完请你吃早茶,你不是念叨陶然居的虾饺皇?”

林建国没接外套。

他盯着儿子眼底的青黑看了三秒,突然伸手揉乱林川的头发——像他小学时逃学被抓包那回。

“行,听你的。”他接过外套,转身时背影像片老树皮,“但说好了,虾饺皇要双份,你妈那份我替她吃。”

华夏肿瘤医院的走廊飘着消毒水味。

林川看着父亲在候诊椅上坐下,背挺得笔直,像从前在机械厂检查零件时那样。

他攥着CT申请单走向诊室,门把手上还带着前一位患者的余温。

赵明远正低头写病历,听见脚步声抬眼,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林先生,你这是第几次加塞了?”他扫过申请单上的“7天后复查”,钢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墨点,“频繁CT的辐射累积风险你清楚吗?结节形态稳定,没有临床指征。”

林川把三份文件摊在桌上。

最上面是父亲近五年肺部影像趋势图,蓝色曲线像条颤抖的蛇;中间是克莱因博士的远程会诊意见书,德式花体签名旁贴着“高风险个体需缩短监测间隔”的批注;最后一份是免疫组化检测全流程复盘报告,关键数据用红笔圈成了团火。

“赵教授,我尊重您的专业。”林川指着趋势图中一段锯齿状的血氧波动,“但您看这里——每次异常前7到10天,心率变异性和呼吸频率已经出现微幅震荡。前世......”他顿了顿,喉结滚动,“我等过三个月,等成了晚期。”

赵明远的手指在文件上慢慢移动。

他翻到克莱因博士的意见书时,镜片后的瞳孔缩了缩——那是他在海德堡进修时的导师。

再翻到复盘报告最后一页,看到林川手写的“每0.1毫米的变化都可能是癌症的起跑点”,钢笔尖轻轻敲了敲桌面。

“特例。”他在申请单上签下名字,又补了一行小字,“不代表临床推荐。”抬头时,他看见林川眼底的光,像当年自己第一次主刀成功时的模样,“但......如果后续数据支持,我会在学术会议上提一提。”

第七天清晨的CT室门口,林建国把外套递给林川:“你去买杯豆浆,我自己能行。”

“爸。”林川没接外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监测仪,“前世你最后一次进CT室,我在回客户邮件。”他望着父亲鬓角的白发,声音轻得像片雪,“那次我连你进去多久都不知道。”

林建国的手停在半空。

他盯着儿子泛红的眼尾看了很久,突然伸手用力抱了抱他——这个动作太陌生,林川闻到父亲身上熟悉的机油味混着洗衣粉香,眼眶瞬间发热。

“臭小子。”林建国拍了拍他后背,转身时脚步比平时慢了些,“等会出来,你得赔我两杯豆浆。”

扫描舱的门合上时,林川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盯着操作间的红灯,数到第一百二十秒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系统推送的实时数据:呼吸频率18次/分,心率72次/分,和平时晨练后一模一样。

“林先生,影像出来了。”技术员递过U盘,“边界清晰,密度和上次比没变化,血流信号也没新增。”

林川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敲得飞快。

AI辅助比对工具的绿色光斑在两张影像间跳跃,每一处像素差异都被标记成极小的红点——这次,红点数量比上次少了三个。

他长舒一口气,却仍将数据逐条录入“呼吸日历”,手指在“下次复查倒计时”框里输入“7”。

当晚,周秀芬的手机在餐桌上震动个不停。

她戴着老花镜点开“银发数字姐妹团”群,群里99 消息炸成一片:

“秀芬姐,你家小川开发的APP能设用药提醒?”

“那个情绪状态建议准得很!我昨天和老陈拌嘴,APP居然提醒我‘今日宜听评弹’!”

周秀芬笑着截图——屏幕上“家属关怀提醒”功能的界面里,林建国的复查倒计时正跳着“6天5小时”。

她指尖在发送键上顿了顿,打下一行字:“我儿子说,时间不是用来等的,是用来守的。”

二十公里外,肿瘤医院护士站。

小陈护士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在后台调出林建国的监测数据。

夜间血氧稳定性提升28%的柱状图像面小旗子,焦虑指数曲线从陡峭的山峰变成平缓的丘陵。

她鬼使神差地把数据打包,备注“主动干预周期有效性案例”,转发给了赵明远。

赵明远是在凌晨两点看到的。

他戴着老花镜凑近电脑屏幕,白大褂搭在椅背上,像只展开的灰蝴蝶。

趋势图里那条逐渐平滑的曲线让他想起自己刚工作时,在急诊守了三天三夜救回的那个工人——同样是用“不按常规”的手段,把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他拿起钢笔,在林建国的病历备注栏写下一行话:“以患者为中心的时间节奏或可改善预后”。

写完后又觉得不够,添了句中文批注:“值得进一步观察。”

午夜的书房飘着咖啡冷掉的苦香。

林川把第七日复查数据录入加密云盘,最后一个字节上传完成时,窗外传来熟悉的引擎声——川晚冷链车的车灯划破夜色,像两颗温柔的星。

手机在此时震动。

系统提示的蓝光映得他嘴角上扬:“【检测到用户连续执行主动监测周期,触发隐藏成就‘时间主权’——亲情值 60,医疗模块新增‘风险预警前置72小时’功能】”

他望着屏幕上跳动的亲情值总数,忽然想起父亲进CT室前回头看他那一眼。

那眼神和他小学一年级时,父亲送他到校门口时一模一样——带着点不放心,又藏着说不出口的骄傲。

窗台上的绿萝在夜风里晃了晃叶子。

林川起身关掉电脑,月光透过纱窗落在书桌上,照亮“呼吸日历”最新一页的字迹。

明天六点,他还要签到——这次不是为了抽奖,是为了亲手定下下一个七天。

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掌控时间,从来不是和命运掰手腕。

是父亲现在会因为粥太稠皱眉头,是母亲会偷偷往他包里塞润喉糖,是他能在每一个可能的危险冒头前,替他们把所有的裂缝都堵上。

而这些,才是时间最珍贵的模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