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川晚家安”直播间还未亮起暖黄的补光灯,林川站在镜头正中央的签到点前,指节刚触到虚拟的签到按钮,系统界面突然迸出刺目的金光。
他瞳孔骤缩,后颈泛起细汗。
这金光与往日签到时的淡蓝完全不同,像老家过年时炸开的烟花,在视网膜上灼出光斑。
手机震动得几乎要从掌心滑落,系统提示音连响三声,他这才看清浮现在屏幕上的字:【检测到家庭价值完成社会化跃迁,触发终极成就“根脉成林”——亲情值加110,累计达1000;系统提示:亲情机制全面升级,后续签到奖励将基于“家庭影响力指数”动态生成】。
“社会化跃迁……”林川喉结动了动,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直播台边缘的木纹。
前世他总觉得系统是个“哄人多陪父母”的小工具,可此刻盯着那行字,突然想起昨夜妈妈织围巾时念叨的“菜站要加菌菇类”,想起妹妹文档里“宁州高校社区菜站联盟”的标题——原来系统在算的,从来不是他陪爸妈吃了几顿饭,而是他们这一家人,在宁州的土壤里扎了多深的根。
后台调试灯光的小妹喊了声“林总,设备好了”,他这才惊觉自己站在原地发了两分钟呆。
对着镜头时,他原本准备好的“今日主推有机番茄”的台词突然变了味。
他摸了摸胸前的工牌,上面“川晚生鲜”四个字被灯光照得发亮:“各位家人,今天不说菜价。我想讲讲我妹妹——她昨天带着同学去了红星村,蹲在田埂上和菜农对账。你们总说‘川晚的菜新鲜’,可真正新鲜的,是有人愿意蹲在泥里,把菜农的汗水也算进价格里。”
直播间弹幕刷起“林总今天好感性”,他却没看。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妹妹发来的定位:宁州红星村小学。
林小雨把帆布包往课桌一甩时,帆布带勾住了掉漆的课桌角。
她弯腰去扯,发梢扫过课桌上歪歪扭扭的“早”字——这是村里小孩用铅笔刻的,和她小学时刻在桌角的“林小雨要考大学”如出一辙。
“小雨姐,周教授的车在村口停了十分钟。”同行的学弟凑过来小声说。
林小雨抬头,透过教室蒙灰的窗户,果然看见一辆黑色轿车的尾标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她扯出个笑:“周老师想看我们是不是来镀金的?那她可有的看了。”
上午十点的田埂被太阳晒得发软,林小雨蹲在菜农张婶的萝卜地里,笔记本垫在膝盖上。
张婶的手像老树皮,掰着她的手腕:“姑娘,这收购价不能再涨了,上次有公司说给八毛,最后只给五毛……”
“婶,我们签三年协议,价格写进合同。”林小雨翻开文件夹,露出里面盖着宁州大学学生会公章的纸,“您看,这是我们学校食堂的需求量,这是社区菜站的订单量——您种多少,我们收多少。”她指尖点过数据栏,“八毛五,包含运输损耗补贴。要是年底您家收入没涨两成,差额我们补。”
远处树影里,周文澜的墨镜滑下鼻梁。
她握相机的手紧了紧,镜头里的林小雨正帮张婶把沾泥的萝卜码进筐,发绳散了也顾不上,碎发黏在汗湿的额角。
这和她上周在评审会上看到的“靠哥哥资源的学生”判若两人——那时林小雨站在投影仪前,PPT上“安心菜角”的盈利曲线被她划了个叉:“我们不要利润,要的是菜农能多买两袋化肥,社区老人能少走半里路。”
周文澜低头看表,十点半。
她原计划只观察半小时,此刻却鬼使神差跟着林小雨进了下一片菜地。
回程大巴的座椅硬得硌屁股,林小雨把笔记本抱在怀里,车窗映出她泛红的眼尾——张婶塞给她的煮玉米还热着,玉米香混着车厢里的泥土味,让她想起小时候哥哥骑车载她去菜市场,妈妈总在摊前煮玉米等他们。
手机在兜里震动,是哥哥的来电。
她接起来,听见熟悉的“需要车吗?我让小陆去接”,突然就笑了。
以前每次她参加比赛、生病住院,哥哥的车总是第一时间等在门口;可今天她望着车窗外扛着菜筐等三轮车的村民,脱口而出:“哥,我们搭村民的三轮车回去,他们顺路送菜进城。”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林川的声音带着笑:“行,路上拍点视频,妈想看看你干的‘大事’。”
林小雨挂了电话,掏出手机拍路边的青山。
镜头里,三轮车夫老张头正帮学弟把调研资料搬上车,车斗里码着带露的青菜,像一摞摞绿色的云。
她忽然想起哥哥昨晚发的消息:“社区经济模型已设为公开模板,需要的话我让技术部给你们讲。”那时她盯着屏幕,突然懂了哥哥总说的“根脉”是什么——不是他一个人撑着全家,而是全家一起,把根须扎进更多人的生活里。
深夜十点,林川在书房揉着眉心。
电脑屏幕亮着,妹妹的调研报告《从餐桌到土地:一个家庭企业的社会回路》占满整个界面。
他翻到最后一页,看见那句“川晚生鲜救了我爸,但它真正改变的,是我们全家看待‘责任’的方式。我们不再问‘能赚多少’,而问‘能帮多少’”,喉结猛地动了动。
邮件末尾的小字刺得他眼睛发酸:“哥,以前你带我走,这次,我带路。”
他抓起手机回拨,那边几乎秒接。
“明天回家吃饭?”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发哑。
“好。”妹妹答得干脆,背景音里有翻书声,“哥,我带同学回来吃,他们想尝尝‘安心菜’的味道。”
林川走到阳台,晚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
城市灯火像撒了把星星,可他望着对面楼里透出的暖光,突然想起十岁那年停电,妈妈贴的星星贴纸在天花板上明明灭灭。
那时他缩在爸妈中间,觉得那点光够照亮全世界;此刻他望着夜空,终于明白——最亮的光从来不是一个人扛着走,而是一家人,把各自的光拧成一束,再分给更多人。
手机在掌心震动,系统提示跳出来:【亲情值已达1000,系统等级5解锁——现金奖励上限提升至50万;医疗资源升级:可预约华夏顶级肿瘤医院院长级专家会诊】。
他没点开详情,只是对着手机笑。
妈妈在客厅喊他喝牛奶,他应了声,转身时瞥见书桌上妹妹的调研报告,纸张边缘被夜风吹得掀起一角,像只准备起飞的蝴蝶。
凌晨五点,林川被窗外的鸟叫惊醒。
他摸黑摸到眼镜戴上,看见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亮着——系统界面浮着层若有若无的金光,像在酝酿什么。
他伸手去碰,屏幕突然闪过一行小字:【家庭影响力指数实时更新中……】
他望着窗外渐白的天色,忽然想起妹妹今天要带同学回家。
妈妈肯定天没亮就去菜市场了,爸爸说不定在厨房偷偷煮青菜面——那是妹妹从小到大的最爱,汤里要放三棵小青菜,面要煮得软些,再卧个糖心蛋。
晨光漫进窗户时,林川轻轻掀开被子。
他站在卧室门口,听见客厅传来爸妈压低的说话声:“老林,你说小雨带的同学能吃惯咱们家的粗茶淡饭不?”“吃惯的,咱小雨选的人,差不了。”
他低头看表,五点五十。
再过十分钟,该去“川晚家安”直播间签到了。
系统界面的金光比昨夜更盛,像在等什么。
林川望着镜中自己带笑的眼睛,突然想起妹妹在报告里写的:“当一个家庭学会分享,它就不再是一个家庭。”
他伸手按向手机屏幕,晨光透过纱窗落在他手背上,像极了小时候妈妈织围巾时,阳光透过毛线针的样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