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签到:我回到了爸妈确诊那天 > 第58章 这协议,得按咱家的规矩来
换源:


       晨光穿透纱帘时,林川的手机在床头柜上震了三下。

他迷迷糊糊去摸手机,指尖刚触到屏幕,系统界面便自动弹开。

淡金色的签到提示像团活物,在锁屏上跳了跳,地点标记“华夏肿瘤医院实验室”四个字泛着暖光,奖励栏里躺着张泛蓝光的电子文档,标题是“数据加密共享协议模板(患者主导型)”。

林川彻底醒了。

他翻身坐起,手机举到眼前,指腹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条款预览——动态脱敏机制、三级授权体系、退出即焚协议、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模型……这些专业术语像串烧红的铁签,烫得他指尖发颤。

再往下翻,区块链存证的技术逻辑清晰标注,连数据泄露后的追责流程都细化到小时单位。

“这哪是模板……”他喉结滚动,“分明是套完整的患者权益操作系统。”

昨夜系统那句“亲情守护者,亦可成为光”突然在耳边炸响。

林川盯着屏幕里流动的蓝光,后颈泛起细汗——系统不是在给他奖励,是在递刀。

他掀开被子冲去书房,打印机“嗡嗡”作响时,晨光正爬上协议首页。

林川握着红笔逐条标注,在“动态脱敏”旁写:“您说不想让老同事知道病情?这条能把‘机械厂林建国’变成‘样本L-01’”;在“成果分成”下画圈:“陈博士说这研究能救三万人,那三万人的感谢,该分我们家一份”;最后在封面贴了张便签,手写体歪歪扭扭:“咱们能帮人,但不能白帮”。

“小川?”

周秀芬端着豆浆推门进来时,林川正把装订好的协议往文件袋里塞。

她围裙上还沾着芝麻,视线扫过桌上的红批注,眉头慢慢拧成结:“这上面写‘随时可删数据’……医院能答应?”

林川把文件袋递过去:“不是他们答不答应,是我们提不提。”他蹲下来,仰头看母亲鬓角的白发,“您和爸不是躺在实验室里的数字,是教他们怎么把‘一把米’‘半碗汤’变成科学计量的老师。这研究,得按咱家的规矩来。”

周秀芬的手指抚过“患者主导型”几个字,突然笑了:“像我当年当超市质检组长那会儿,拿着小本本查货架——”她抽了抽鼻子,“那会儿你爸总说我‘事儿多’,现在倒好,儿子比我还能折腾。”

林建国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攥着磨得发亮的茶杯。

他没说话,只伸手拍了拍林川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衬衫渗进来:“你妈当年查货,能蹲在仓库里数三小时鸡蛋。”他喝了口茶,声音闷在杯沿后,“你俩商量的,我信。”

下午三点,华夏肿瘤医院的会议室飘着苦咖啡味。

赵明远的白大褂搭在椅背上,陈博士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键盘,见林川进来,推了推眼镜:“林先生,赵教授说——”

“时间宝贵,直奔主题。”赵明远从文件堆里抬头,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有话快说。”

林川没接话,转身打开投影仪。

白色光斑在墙上晕开,《患者主导型早期肺癌干预研究合作书》的标题映得满室发亮,副标题“基于林氏家庭样本的共建协议”让赵明远的钢笔“啪”地掉在桌上。

“我爸妈愿意参与。”林川按下翻页键,第二页是“数据授权流程”,“但有两个前提:第一,所有数据需经家庭三级授权后上传;第二,未来专利收益,我们家至少拿15%。”

“你这是谈生意?”赵明远的指节抵着桌面,骨节发白。

“是谈尊重。”林川迎上他的目光,“您要的是能写进教科书的数据,我要的是——”他顿了顿,“我妈说‘这研究我放心’时,眼里没阴影。您实验室的服务器再强,强不过我妈的一句‘我放心’。”

陈博士突然抽了口冷气。

他快速翻着纸质协议,指尖停在“动态脱敏算法”那页:“赵老师,这个……和我们内部草案的底层逻辑几乎一致,但数据加密层级多了三重。”

赵明远的瞳孔缩了缩。

他扯松领带,起身绕着会议桌踱步,皮鞋跟敲得地面“哒哒”响:“林先生,你从哪弄到这种东西?”

“我妈教的。”林川说,“她当年在超市管仓库,教我‘好菜要自己掌勺’——这协议,就是我们家的‘灶台’。”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赵明远突然停步,盯着墙上的合作书标题:“如果我不签呢?”

林川弯腰收拾文件,动作不紧不慢:“那我们就去省人民医院复查。您这儿设备先进,可人心……”他抬头笑了笑,“未必最暖。”

“等等!”陈博士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赵老师,您想过没有?如果真能建立‘患者共治模型’,这研究能颠覆整个临床样本采集模式!《柳叶刀》的审稿人看了都得敲桌子——”

赵明远的脚步顿在门口。

他背对着众人站了会儿,突然转身抓起桌上的协议:“15%太高。”他翻到收益分成页,钢笔尖悬在纸面上,“10%,不能再让。”

林川没说话,只是把协议往回拉了拉。

“12%。”赵明远的声音低了些,“这是实验室能申请到的最高比例。”

林川伸出手。

赵明远盯着那只年轻的手看了三秒,突然笑了——那笑里带着点认输的意味:“成交。”

傍晚的风裹着桂花香钻进小区。

林川坐在长椅上看手机,陈博士的消息刚跳出来:“协议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初审,赵教授让我转告,他签了。”

“不是因为论文。”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川回头,赵明远站在单元楼下,手里捏着份盖了红章的协议,白大褂被风吹得鼓起来:“是因为你让我想起我妈。她临终前抓着我的手说‘命要自己看着’,那时候我在实验室熬了三天三夜,连她最后一句话都没听清。”

他把协议递过来,指尖有点抖:“明天启动会,你来做开场陈述。”

林川接过协议,纸页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他望着赵明远转身的背影,忽然发现那背影有点佝偻——和前世父亲在病房里的背影,叠在了一起。

手机在掌心震动。

系统界面再次亮起,还是那句小字:【光,始于不肯退让的夜晚】。

林川抬头,路灯正次第亮起,把小区的路照成一条光河。

他摸了摸文件袋里的协议,想起母亲下午说的话:“明儿我穿那件蓝底白花的衬衫,你爸的西装得熨熨——咱们得像模像样当发起人。”

明天的医院报告厅里,三十多台摄像机已经架好,伦理委员的笔记本摊开在桌上,数据工程师调试着区块链存证设备。

而林川知道,当他站在聚光灯下翻开协议的那一刻,所有目光都会落在“林氏家庭样本”这行字上——不是因为数据多完美,是因为有人敢在规则里,为父母凿出一道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