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坐井观天录 > 六年 二
换源: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十二岁的吴一般坐在木椅上,面前摊开一幅泛黄的人体经络图。张三手持戒尺,在他身后踱步。窗外春雨淅沥,药园里的草木气息透过窗缝渗入书房。

“云门穴在哪?”戒尺突然点在肩颈交界处。

吴一般不假思索:“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六寸。”

“错了。”戒尺“啪”地打在肩膀上,“旁开六寸是古人同身寸法,实际测量应以患者骨度为准。”

这是吴一般学习针灸的第三个月。起初两个月,张三只让他死记硬背经络走向和三百六十五个正经穴位。现在终于开始实操,却比想象中难上百倍。

吴一般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轻抵

“持针。”张三递来一根三寸银针。

吴一般拇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轻抵针身——这是张三独创的“三才持针法”,说是“天、地、人三才相应”。他手腕微微发抖,针尖在空气中画出细小的银弧。

“抖什么?”张三皱眉,“记住,针者,心之延伸。你心乱,针就乱。”

说着,他取过银针,手腕一翻,针尖已精准刺入桌上的铜人像“曲池穴”,入肉三分,不深不浅。吴一般看得眼睛发直——那铜人表面光滑如镜,针却像扎进豆腐般轻松。

“到你了。”张三指了指另一个标注穴位的铜人。

吴一般深吸一口气,回忆师傅的动作。手腕下沉,针尖对准“合谷穴”——“啊!”针刚触到铜人表面就滑开了,在拇指上划出一道血痕。

张三摇摇头:“力发指尖,意贯针尖。不是用手扎,是用心扎。”

日复一日,吴一般的指尖磨出了茧子。从铜人到冬瓜,再到活鸡活兔,最后是张三亲自当模特。两年过去,十四岁的少年已经能在黑暗中准确刺入任何穴位,针感敏锐到能隔着银针感受到血液流动的细微变化。

“可以了。”这日针灸课后,张三罕见地拍了拍徒弟肩膀,“明日开始,教你些别的。”

次日寅时,天还未亮,吴一般就被拎到了淬体的石室里。

“脱衣,入水。”张三命令道。温汤滚烫,吴一般龇牙咧嘴地沉到肩膀。张三盘坐在岸边,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

“此乃《九阳真经》残卷,我年轻时在峨眉山所得。”张三神色肃穆,“今日传你前三重口诀,仔细听好:‘子后午前,阴阳交替;闭目冥心,叩齿三十六……’”

吴一般跟着念诵,渐渐进入一种奇异状态。温泉水仿佛活了过来,顺着毛孔钻入体内,在经脉中横冲直撞。他浑身剧痛,像被千万根烧红的针同时刺入。

“忍住了!”张三一声厉喝,“意守丹田,引气归元!”

吴一般咬破嘴唇,按照口诀引导那股灼热气流。痛苦持续了约莫一个时辰,突然“轰”的一声,仿佛体内某道闸门被冲开,热流化作暖意周游全身,说不出的舒坦。

“不错。”张三难得露出赞许之色,“九阳神功乃天下至阳内力,练至大成可百毒不侵、内力自生。今后每日寅时来此修炼,不得间断。”

春去秋来,吴一般的九阳真气日渐深厚。起初只能在经脉中运行小周天,两年后已能运转大周天。最奇妙的是,当他持针时,九阳真气会自然灌注针尖,治疗效果倍增。

以前张三在“坐井诊天”坐诊一年时间也不过一两个月,其它时间他都在华夏各处游历;而吴一般来了之后,他基本很少离京了,孜孜不倦地教诲着这个徒弟,但大部分时间他都不亲自出诊了。吴一般现在的针灸手段虽然远比不上他,但放在红尘俗世却已是最顶级的存在。

“师傅,这针……”一次治疗中风患者后,吴一般惊讶地发现银针隐隐发烫。

张三检查患者恢复情况,满意地点头:“九阳真气配合针灸,有通经活络奇效。不过记住,真气运用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如果说学医练武是苦修,那么下厨对吴一般来说就是享受。自从第一次煮面条被师傅“夸奖”后,他暗中发誓要雪耻。师傅张三曾对他说过:他的五感异常灵敏,除了医武兼修外,还可以有一种副业,就是当厨子。

十五岁那年,吴一般做出了第一道让张三动容的菜——“三套鸭”。

“家鸭套野鸭,野鸭套鸽子……”吴一般小心翼翼地将炖了六个时辰的汤盆端上桌,“按《食医心鉴》的方子加了黄芪枸杞。”

张三舀了一勺清如白水的汤,刚入口就僵住了。只见他喉结滚动,闭目良久才道:“鸭肉酥烂而不散,三鲜合一却不夺味。药香若有似无,恰到好处……这汤……”

“师傅,咸淡如何?”吴一般紧张地问。

“……滚去盛饭。”张三头也不抬,已经舀了第二碗。

十七岁那年春天,吴一般的厨艺已臻化境。最让张三震撼的是一道“文思豆腐”——将一块嫩豆腐切成万根细丝,放入清鸡汤中,宛如一朵绽放的菊花。

“这刀工……”张三用筷子轻轻挑起一缕豆腐丝,在阳光下竟能透光,“你什么时候练的?”吴一般挠头:“每晚子时,用九阳真气灌注菜刀切冬瓜……切了两年。”

张三突然大笑,拍案而起:“好!医厨同源,武医相通!”

年冬至,大雪纷飞。张三与近十八岁的吴一般对坐“坐井诊天”后院亭中。石桌上摆着四道小菜:翡翠虾仁、开水白菜、蟹粉狮子头和一道看似普通的蛋炒饭。

“九阳神功练到第几重了?”张三夹了一筷虾仁。

吴一般恭敬答道:“昨夜冲破了最后一处玄关,已能真气外放。”说着,他指尖轻触茶杯,水面立刻泛起细密波纹,片刻后竟微微沸腾起来。

张三点点头,突然将手中竹筷掷出!吴一般头也不抬,右手持筷在空中画了个圆,两根飞来的竹筷“嗒”地落入他筷尖组成的圆圈中,纹丝不动。

“好一招‘画地为牢’。”张三抚掌,“三材针法呢?”

吴一般从袖中取出针囊,手腕一抖,九根银针同时飞出,精准刺入十步外一棵梅树的九处穴位。针尾微微颤动,发出清越的嗡鸣声。

“九针齐发,气贯长虹。”张三难得露出欣慰笑容,他望向院中傲雪绽放的梅花:“难得你如今九阳神功与三材针法皆有小成。”吴一般难得闻听师傅表扬,心中也暗暗窃喜。药园里的积雪渐渐覆盖了那些珍稀药材,但吴一般知道,来年春天,它们又会破土而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