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21章 代号“盘古之凿”!布局,从未来媳妇儿开始
换源:


       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李大叶像一块投入知识海洋的干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

课堂上,他是最认真的学生,笔记记得满满当当。图书馆里,他总是最早来,最晚走。物理学的前沿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初始代码,他都甘之如饴。

但没有人知道,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点亮一盏小小的台灯,研读那些来自红墙的绝密内参。

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高精度的处理器,一边接收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知识,一边用未来五十年的记忆,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推演。

半个月后,他拨通了那个加密电话。

“我是‘东风’,我有一份报告,需要提交。”“东风”,是他和上面约定的代号。

三天后,一份厚达三十页的报告,通过秘密渠道,被送到了那张熟悉的办公桌上。

报告的标题,足以让任何一个经济领域的官员心脏停跳——《论半导体产业作为国家安全基石的必然性与我国核心技术突破口的战略构想》。

办公室里,那位戴着老花镜的领导,一字一句地读着。他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逐渐变为凝重,最后,那夹着香烟的手指竟微微有些颤抖。

报告的第一部分,李大叶用一种近乎上帝视角的口吻,阐述了半导体产业的未来。

他没有用空泛的形容,而是直接引用了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十年前提出的“摩尔定律”,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断言:在未来三十年,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将持续指数级增长,这将引爆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深刻程度,将远超工业革命。谁掌握了半导体,谁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的霸权。

报告的第二部分,直指要害。

“……芯片制造,如在方寸之间建造亿万高楼。其根基,非设计,非封装,而在光刻。光刻机,乃信息时代之‘工业母机’,是悬在我国未来高科技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此利器,一切宏伟蓝图,皆为沙上之塔。”

他甚至在报告中,以“据外刊分析”的口吻,提到了荷兰一家名为ASML的小公司,以及日本的尼康和佳能,断言这几家公司在未来光刻机领域,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美国,则会通过技术专利和关键零部件,牢牢掌控着这条产业链的命门。

看到这里,领导的呼吸,已经变得有些粗重。他缓缓放下报告,眼神锐利如鹰。这份报告的深度和远见,已经超出了“天才”可以解释的范畴!这更像是一份……来自敌对势力的、包裹着蜜糖的战略陷阱!

他没有立刻做出任何批示,而是将报告锁进了最深处的保险柜。

凌晨,他拨通了那个红色电话。

“把科学院搞光学的,搞精密仪器的,还有钱学敏他们,都叫来!另外,通知情报部门的老刘也列席,开一个内部通气会!立刻!马上!”

几个小时后,一场绝密会议在红墙深处召开。

当钱学敏等几位国宝级的专家,传阅完这份报告的复印件(隐去了信息来源)后,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良久,一位白发苍苍的光学泰斗,颤抖着声音开口:“这份报告……是谁写的?”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恐惧。

“报告里提到的技术路径,对国外产业格局的判断……精准到可怕!很多信息,连我们通过内部渠道都未必能掌握得这么全面!这……这不像是分析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亲眼见过!”

“我反对!”另一位负责精密机械的专家却皱起了眉头,提出了质疑:“理论和构想非常惊人,但太理想化了!以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要去实现他说的G-line光刻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他提到的荷兰ASML公司,我从未听说过,这会不会是故意放出的烟幕弹,想引我们走上歧途?”

钱学敏更是激动地一拍桌子:“老张说的警惕性是对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此人的远见,绝对是国宝级的!‘光刻机乃工业母机’,这一句话,就点醒了我们所有人!我们之前总想着炼钢,造大炮,却忽略了这看不见的战场!”

领导看着专家们的反应,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掐灭烟头,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

“第一,立刻成立一个秘密评估小组,由钱老你亲自挂帅,情报部门的老刘配合你,动用一切手段,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关于ASML、尼康、佳能的情报真实性核查报告!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二,如果情报属实,我们将启动一个最高级别的专项工程,代号,就叫‘盘古之凿’!用盘古开天辟地的决心,为我们的信息产业,凿开一条生路!“

”第三,报告中提到的‘火种计划’,可以先行一步!“他的目光扫过那份报告的附件,上面是李大叶建议的,国内几所顶尖大学的相关专业名单,这风险小,收益大。立刻让教育部和科学院去落实!第一批名单,马上就要!

“钱,要多少给多少!人,要谁给谁!”

会议结束,一道道指令,从红墙发出,迅速传递到国家的各个核心部门。一场围绕着“国之重器”的庞大计划,在严谨而审慎的验证程序下,悄然启动。

……

几天后,北大物理系。

系主任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系主任拿起电话,只听了一句,就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腰杆挺得笔直。

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来自一个他只在报纸上见过的部门。

“王主任,国家有一个绝密的‘火种’科研人才培养计划,需要从你们物理系,挑选几位政治过硬、专业最顶尖的学生。我们需要他们在光学、半导体物理和计算机科学方面,有最好的天赋。”

“是!是!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把最好的苗子选出来!”王主任对着话筒,连声应道。

挂掉电话,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立刻从档案柜里,调出了77级新生的档案。

他拿起笔,在一份份名单上仔细斟酌。

最终,他的笔尖,落在了两个名字上。

第一个,是李大叶。他毫不犹豫地画了一个圈。

第二个,他稍作停顿,最终,在一个清丽的名字上,也重重地画下了一个圈。

林晚晴。

而此刻,在燕园的未名湖畔,李大叶正和林晚晴并肩而行。

他并不知道,自己亲手写下的那份报告,掀起了何等滔天的波澜。

他更不知道,他为了国家未来布下的棋局,那枚他试图用来改变历史走向的棋子,在经过了权力中枢的审慎博弈后,第一步落下的回响,竟是精准地将他最想保护、也最珍视的那个女孩,推向了风暴的中心。

她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已经和他,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