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26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载着梦想的二八大杠!
换源:


       王主任的“特事特办”,解决了场地这个燃眉之急。当李大叶拿着那串钥匙,带着团队成员,在夜色的掩护下,打开旧电教馆大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这是一个布满灰尘,却无比广阔的秘密基地。

但新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依然横亘在他们面前:设备和零件。

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各种型号的芯片、电阻、电容……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都是被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是普通人连接触都接触不到的宝贵资产。

团队刚刚重燃的热情,似乎又要被现实浇灭。

就在陈默和赵铁柱都一筹莫展之际,李大叶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看着众人愁眉苦脸的样子,神秘一笑。

“走,我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一个能淘到宝贝的地方。”

第二天是周末,天刚蒙蒙亮,李大叶就带着赵铁柱和陈默,一人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叮叮当当地出了北大东门。

他们没有往城里去,而是一路向东,来到了一片尘土飞扬的区域。

这里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和零散的低矮平房,夹杂着几个国营单位的家属区。但在荒地之间的空地上,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

一些国营电子厂的供销员和技术员,正用蛇皮袋或军绿色帆布包,鬼鬼祟祟地交易着一些“计划外”的、或者是从仓库里“损耗”出来的电子元器件。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旱烟和电子元件受潮后特有的金属锈味,每个人的眼神都带着三分警惕,七分贪婪,压低声音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你这批苏联的管子脚都锈了,还想卖两毛一个?”

“爱要不要,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偶尔还会有人警觉地朝路口望去,生怕撞见戴红袖章的巡逻队。这年头,“投机倒把”的帽子一旦扣上,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没收全部财物,重则直接送去劳改。

这里,就是未来那个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硅谷”的科技圣地——中关村,最原始、最混乱的雏形。

陈默和赵铁柱,看着眼前这幅景象,都看呆了。

陈默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压低声音道:“大叶,这地方……靠谱吗?万一被当成倒爷抓起来……”

“富贵险中求,”李大叶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四周,“放心,我们是学生买实验材料,不是倒爷。真有事,我来扛。”

李大叶却对此地表现得轻车熟路,仿佛来过无数次。他内心涌起一股奇异的激动和怀念,眼前这些在后世看来一文不值的“电子垃圾”,却是共和国信息产业蹒跚起步时,最真实的注脚。

他带着两人,在各个地摊和草棚子之间从容穿梭。他的目光没有像探照灯一样四处扫射,而是像老猎人巡视陷阱般,看似随意,却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摊位上物品的细节。

很快,他的目光,锁定在一个愁眼神油滑、正假装愁眉苦脸的中年男人身上。那人面前的蛇皮袋里,装着一堆用油纸包着的芯片。

“师傅,您这东西怎么卖?”李大叶蹲下身,随手拿起一包。

“处理品,报废的。”那人瞥了他一眼,看他一身学生气,懒洋洋地吐了个烟圈,“怎么着,同学,想买回去当摆设?”

李大叶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排排崭新的芯片,上面印着“2716”的字样。他的心脏猛地一跳,是它!就是它!

跟在他身后的陈默,只看了一眼,就拉了拉他的衣角,低声说:“大叶,别看了,这是EPROM芯片,紫外线可擦写存储器。既然说是报废,那肯定是擦写模块出了问题,或者干脆就是次品,一点用都没有。”

赵铁柱也凑过来看了一眼,摇了摇头。

李大叶却笑了。

他不动声色地将芯片放回袋子,显得有些意兴阑珊,对那供销员说:“师傅,反正也是废品,我们学校实验室做实验正好缺些焊锡练手的材料,这东西拆了也能炼出点金丝银线。您看,按废品价,全包了,给个实在价?”

那供销员眼睛一亮,但立刻又警惕地眯了起来,像只闻到腥味的狐狸:“同学,北大的吧?你们学校做实验,会缺这点焊锡?拿我当棒槌耍呢?”

他嘿嘿一笑,指着芯片说:“而且,这可是进口货!我们厂里新进的紫外线擦除设备坏了,这批芯片程序烧错了,擦不掉,才忍痛处理的!就算炼金,那价值也高着呢!一口价,五块钱一片!”

“五块?!”赵铁柱差点跳起来,这价格简直是抢钱。

李大叶心里一沉,知道遇上老江湖了。

他站起身,故意用一种“我也就是随口一问”的语气说:“行吧,那我们再看看别家。”

“哎,别走啊!”供销员急了,但没拉他,只是慢悠悠地说:“同学,整个市场,就我这有这批次的货。你们搞研究的,最讲究个型号匹配吧?错过了我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这一下,直接拿捏住了陈默这种技术人员的软肋。

李大叶回过头,好整以暇地看着他,平静地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师傅,紫外线设备坏了,不代表芯片就废了。拿回去,揭开上面的石英窗口,搁太阳底下暴晒一个礼拜,比你那宝贝设备还好使。这法子,国外爱好者圈子里都传遍了,您不会不知道吧?”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那供销员瞬间就懵了,叼在嘴角的烟都忘了往下拿,烟灰烫到了嘴唇才“哎哟”一声弹掉。

他眼神里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死死盯着李大叶,想从他脸上看出一丝吹牛的痕迹,但李大叶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你……你瞎说的吧?”供销员色厉内荏地嘴硬,“太阳晒?要是这么简单,这还能叫高科技?”

“高科技的原理,有时候就这么简单。”李大叶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补充道,“紫外线,太阳光里就有。只不过慢一点而已。不信,您自己留两片试试。当然,等您试出来,我们早就从别处搞定了。”

最终,在这场信息不对等的心理博弈中,供销员败下阵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像是吞了只苍蝇,半晌才颓然道:“……算你狠。两毛一片,全拿走,少一片都不卖!”

李大叶以一个近乎羞辱性的“废铁价”,将这一大袋子,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报废”EPROM芯片,全部买了下了。

这批芯片,将成为他们汉卡项目最核心的字库存储器。

淘完了芯片,他们又在一个专门倒卖从各大研究所淘汰下来的旧设备的老贩子那里,有了新的发现。

老贩子的摊位上,摆着一台指针已经不准的旧示波器,和一台明显缺了几个关键零件的逻辑分析仪。

李大叶看着这两台“破烂”,却如同看到了绝世珍宝。

“老板,这两台机器,怎么说?”李大叶上前,敲了敲示波器的外壳。

老油条眼皮一抬,伸出五根手指:“五百!”

这个价格让三人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三个人凑在一起,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一百块钱。

李大叶却笑了,他指着逻辑分析仪上一个不起眼的接口说:

“老板,这台惠普的1615A是好东西,可惜啊,这数据探头接口是专用的,您这机器没配探头,就是个铁疙瘩。还有这台泰克的示波器”

他没等老板反驳,又转向赵铁柱,“铁柱,你来看看这高压包。”

赵铁柱立刻上前,像个老兽医一样,这里敲敲,那里听听,最后断言:“老板,这行扫描变压器肯定老化了,我听这高压通电的嗡嗡声都不对,高频有杂音。买回去没几天就得烧!”

一个懂行,一个懂修,这组合拳打得老油条一愣一愣的。

经过一番艰苦的拉锯战,价格被砍到了一百二十块。但问题来了,他们钱不够。

”还差三十多块……”陈默脸色发白,这几乎是他们两个月的生活费。

“要不……就要一台?”赵铁柱为难地说,“没了示波器,我就是瞎子。可没了逻辑分析仪,默哥你就没法干活。”

李大叶也陷入了沉默,这是他两世为人,都很少遇到的窘境。

就在这时,赵铁柱一咬牙,猛地转身,背对着众人,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洗得发白的手绢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

他一层层打开,像是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里面是十几块被汗浸得有些发软的毛票,和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大团结。

“叶哥,默哥,这是……我攒着给我妹买新棉袄的钱……先拿去用!项目要紧!”他把钱塞到李大叶手里,黝黑的脸上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决绝。

李大叶只觉得手里的钱滚烫。他看着赵铁柱,又看了看旁边同样深受触动,默默从口袋里掏出自己仅剩的几张全国粮票的陈默。

“我这还有几张全国粮票,应该能在这换几块钱。”

李大叶看着他们,一股滚烫的暖流从心底涌起,冲散了那50岁灵魂的沉静。这才是真正的创业,不是商业计划书上的冰冷数字,而是这帮兄弟掏心掏肺的信任和付出!

他用力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拿起钱,转身对老板说:“老板,就这些了,八十五块钱,两台机器我们拉走。我们是北大的学生,交你这个朋友。以后我们实验室缺什么,第一个找你!”

老油条看着这三个穷学生,又看看那堆钱,最终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得得得,算我今天开张做慈善了!拉走拉走!”

在回去的路上,三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都载着沉甸甸的“战利品”。

赵铁柱看着绑在自己车后座上的那台旧示波器,兴奋得满脸通红,仿佛那不是一堆破铜烂铁,而是一个绝世美女。

陈默骑在车上,看着前面带路的李大叶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叶,我怎么觉得……你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连那种用太阳晒芯片的法子,你都知道。”

李大叶没有回头,只是拍了拍自己车把上绑着的逻辑分析仪,笑着说:

“我只是平时看的闲书,比你们杂一点罢了。”

他感受着车把传来的冰冷而坚实的触感,心中豪情万丈。

“走吧,我们的万里长征,这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渐笼罩了京城。

三个年轻人,骑着吱呀作响的自行车,消失在通往燕园的林荫道上。

赵铁柱兴奋的声音在风中飘荡:“叶哥你放心!这俩玩意儿,看着惨,但筋骨都在!特别是那台惠普的,电源模块是好的!给我三天时间,我拿废收音机里的零件给它凑一套探头出来!保证让它们重新唱起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