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混沌遗珠:我靠系统称霸洪荒 > 第77章:结交好友·同门情谊渐深厚
换源:


       油灯的火苗晃了一下,我收回手,那本《太初引气诀残篇》安静地躺在桌上,封面焦痕依旧,再无异动。方才识海中闪过的画面——荒原、裂天、黑影手持玉牌般的物件——已彻底消散,像一场错觉。但我清楚,那不是幻象。

我在桌边坐了许久,指尖轻敲木面,节奏如代码编译时的等待。混沌之气在经脉中缓缓流转,与往常并无不同,可功法推演却卡在某个节点,像是缺了一行关键注释。单靠我自己,已经走到瓶颈。

不能再闭门苦修了。

次日清晨,我没走惯常去的后山小径,而是沿着石阶往上,穿过两道回廊,来到主峰广场。这里每日辰时有弟子集体晨练,吐纳朝阳灵气。以往我从不参与,总觉得独修更稳妥,如今看来,有些东西,或许藏在人与人的交流之间。

广场上已有不少人盘坐,或静修,或演练拳法。我扫视一圈,目光落在东侧角落一名年轻弟子身上。他坐姿端正,呼吸绵长,眉心泛着淡淡的光晕,显然功法已入微境。更重要的是,他周身没有刻意张扬的灵压,也没有窥探旁人的神识波动,是个踏实修行的人。

我走过去,在他身侧三尺处坐下,调整呼吸,模仿他的吐纳节奏。

起初他并未理会,只是继续调息。约莫半柱香后,他微微睁眼,余光瞥了我一眼,又闭上。我能感觉到一丝警惕,但没有敌意。

我开口:“这广场朝阳初升时的灵气潮汐,比别处快半息。”

他睫毛轻颤,睁开眼,认真看了我一眼。“你也感觉到了?”声音不高,带着几分意外。

“不止是快。”我说,“是涌动方式不同。别的地方是平推,这里是先沉后扬,像浪打礁石。”

他点点头,嘴角微动:“我记了七天,每日此时皆如此。原本以为是错觉。”

“不是错觉。”我摇头,“是地脉走向问题。主峰下方有支隐流,平日不显,晨光激发阳气时才会短暂共振。”

他神色一动,终于转过头正对我:“你研究过灵脉?”

“略懂。”我说,“以前为找最佳修炼点,测绘过几处地形。”

他笑了下:“难怪你能察觉。大多数人只管吸,不管为什么能吸。”

我们聊开了。从灵脉分布到时辰节律,再到不同功法对灵气的吸收效率。他修的是基础导引术,一门看似普通却极难臻至圆满的入门功法。但他已将此术练到第九重,体内气息如溪入江,平稳而深厚。

“很多人看不起导引术。”他说,“觉得不如雷法剑诀来得痛快。可我觉得,根基稳了,后面才不会塌。”

我深以为然。现代编程里有个概念叫“底层优化”,再炫酷的功能,若底层逻辑混乱,迟早崩溃。修行也是如此。

话题渐渐深入。我试探着问:“你听说过混沌之力吗?”

他脸色微变,声音压低:“这种力量……宗门很少提。典籍里也语焉不详,只说‘非常规’,涉忌。”

“我知道它危险。”我坦然道,“但我修的功法残缺,只能靠自己补全。每一步都像踩在悬崖边上。若有只言片语能参考,我都感激。”

他沉默片刻,眼神变得复杂起来,像是在权衡什么。最终,他低声说:“我曾在一本废弃札记里看到一句话,批注在页脚,字迹很淡,几乎被虫蛀了。”

我屏住呼吸。

“上面写:‘混沌非乱流,乃未分之序。顺其势,如数据归栈,反能化繁为简。’”

我心头猛地一震。

“数据归栈”四个字,像一道闪电劈进识海。

那是我最熟悉的思维模型——信息在无序涌入时,并非强行整理,而是按入栈顺序暂存,待时机成熟再统一处理。我的《混沌衍天诀》一直试图压制混沌之气的躁动,将其纳入常规运行轨道,可效果有限。若换一种思路……不压制,不引导,只是顺应它的“未分之序”,让它自然沉淀?

我闭眼,体内混沌之气悄然流动。这一次,我没有用功法去约束它,而是以神识模拟“栈结构”,在识海中划出一条临时通道。混沌之气涌入时,不再冲撞经脉,而是逐层堆叠,如同代码指令依次入栈。

三息之后,气流竟自行稳定下来,甚至开始缓慢凝练。

我睁开眼,掌心微热,乾坤离火珠轻轻一跳,像是呼应某种新秩序。

“这句话……是谁留下的?”我问。

他摇头:“札记没有署名,纸张老旧,像是百年前的东西。我翻过几次,只有这一句让我记住。”

“你还能找到那本札记吗?”

“早被收走了。”他苦笑,“这类东西,执事堂见了都会封存。不过……”他顿了顿,“我记得那本书的编号是‘丙七·残卷三’,藏在资源阁西区最底层。”

我记下了。

太阳升得更高,广场上的弟子陆续散去。他起身拍了拍衣角:“我叫陈远,外门十年,没什么名气,但若你在修行上有疑问,可以来找我。”

“苏羽。”我站起身,抱拳,“多谢今日指点。”

他笑了笑:“修行路上,谁都不是孤岛。你能察觉灵气潮汐的差异,说明心细如发。这样的人,不该一个人走。”

我们并肩走出广场,途中又聊了些修炼细节。他提到自己曾因强行突破差点走火入魔,后来改用“日积跬步”的方式,反而进展更快。我听着,心中豁然开朗。

回到居所,我取出笔墨,在纸上写下今日所得:

混沌非乱,乃未分之序。

不强控,不逆流,设栈以承,顺势而化。

参考案例:陈远所述废弃札记批注。

目标:明日尝试全周期栈式运行,观察气机变化。

写完,我将纸折好,放入抽屉。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本《太初引气诀残篇》上。封面焦痕在光线下显得更深,像是某种符号。

我伸手抚过书页,温度正常,毫无反应。

但就在指尖离开的瞬间,书脊内侧,一道极细的银线悄然浮现,一闪即没。

我转身去取水杯,脚步刚动,背后桌上,那本书的第一页,无声翻开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