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宝妈幼师成长记 > 第二十七
换源:


       周四清晨的阳光,透过幼儿园阳台的玻璃,温柔地洒在育苗盆上。谢芸刚走到阳台,就看到朵朵蹲在自己的育苗盆前,双手捧着花盆,眼睛亮晶晶的,像藏了两颗小星星。

“朵朵怎么这么早?”谢芸轻声走过去,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育苗盆里的番茄种子终于冒芽了!嫩绿的胚芽顶着两瓣圆圆的子叶,像个撑开的小绿伞,子叶中间还隐约露出一点针尖大的绿芽,那是即将长出的真叶。

“谢老师!我的种子发芽啦!”朵朵看到谢芸,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颤,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子叶,“它好软呀,像小棉花一样。”谢芸蹲下来,轻轻拨开土壤,指给她看:“你看,这两瓣圆圆的是子叶,是种子自带的‘小粮仓’;中间这个小小的绿芽,以后会长成真叶,能像向日葵叶子一样,吸收阳光制造营养呢。”

周围的孩子听到动静,纷纷围过来。阳阳指着自己黄瓜苗的子叶说:“朵朵你看,我的黄瓜苗也有子叶,比你的大一点,不过还没长真叶。”乐乐则凑过来看了半天,好奇地问:“谢老师,真叶长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呀?和子叶一样圆吗?”

“当然不一样啦!”谢芸从包里拿出昨天准备好的真叶与子叶对比图,展开给孩子们看,“大家看,子叶是圆圆的、厚厚的,颜色比较浅,主要作用是给幼苗提供营养;真叶呢,边缘有锯齿,颜色更深,形状也更尖,等它长出来,就能帮植物‘吃饭’——吸收阳光制造营养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理解,谢芸还特意带来了两株长势不同的番茄苗:一株只有子叶,另一株已经长出两片真叶。她把两株苗放在一起:“左边这株只有子叶,像个刚睡醒的小宝宝,需要子叶‘喂奶’;右边这株长了真叶,像个能自己吃饭的小朋友,以后就能靠真叶长大、结果了。”

孩子们看得入了迷,阳阳伸手轻轻摸了摸真叶的锯齿边:“真的有小锯齿!像小梳子一样。”朵朵则认真地对比着自己的幼苗和对比图,小声说:“我的幼苗中间有小绿芽,很快就能长出真叶了。”谢芸笑着点头:“只要好好浇水、晒太阳,用不了几天,真叶就会舒展开来的。”

接下来的观察记录环节,孩子们格外专注。朵朵在“育苗观察表”上画了带子叶的幼苗,还在中间画了个小小的绿点,标注“真叶芽,很快长大”;阳阳发现自己的黄瓜苗子叶又大了一圈,在表格上画了两片大大的子叶,写着“子叶变大,能给幼苗更多营养”;乐乐则在表格上贴了一张小小的真叶贴纸,旁边写着“期待真叶长出来”。

观察结束后,黄瓜小组的成员又忙活起来——他们要给攀爬架缠上软绳,方便黄瓜藤攀爬。阳阳拿着软绳,从攀爬架底部开始往上缠,每隔10厘米打一个结:“谢老师说过,软绳要缠得松一点,不然会勒坏藤蔓。”乐乐则在旁边扶着竹竿,帮阳阳调整绳子的松紧:“这里太紧了,松一点,藤蔓才能绕上去。”

浩浩负责把缠好的绳子固定在竹竿交叉处,他踮着脚,努力把绳子系成蝴蝶结:“这样又好看又牢固,黄瓜藤肯定喜欢。”谢芸在旁边看着,偶尔帮忙扶正歪掉的竹竿:“你们考虑得真周到,软绳不仅能帮藤蔓攀爬,还能保护它们不被竹竿划伤,真是细心的小园丁。”

中午吃饭时,孩子们还在讨论真叶和攀爬架。朵朵跟旁边的小朋友分享:“我的番茄苗有子叶了,很快会长真叶,等真叶长多了,就能结小番茄了。”阳阳则跟浩浩说:“我们的攀爬架快做好了,等黄瓜藤长出来,就能顺着绳子爬上去,到时候我们的阳台就会挂满小黄瓜,像绿色的小房子一样。”

下午的教学活动,谢芸带孩子们做了“真叶成长日记”手工——用绿色卡纸剪出子叶和真叶的形状,贴在画纸上,还在旁边留了空白,让孩子们每天记录真叶的生长变化。阳阳剪的真叶格外认真,锯齿边剪得整整齐齐,还在旁边画了攀爬架,说“真叶长出来,藤蔓就能爬上去了”;朵朵则在手工上写了“我的番茄苗成长记”,还画了个小太阳,说“要给真叶足够的阳光”。

离园时,谢芸把孩子们的“真叶成长日记”和攀爬架的照片发到家长群里,还附了一段话:“今日见证朵朵番茄种子发芽,引导孩子分辨真叶与子叶;黄瓜小组完成攀爬架软绳缠绕,为藤蔓攀爬做准备。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观察植物真叶的生长,记录真叶数量变化,培养持续观察习惯。”

朵朵妈妈来接朵朵时,朵朵拉着妈妈的手,非要给她看自己的幼苗和手工:“妈妈,这是子叶,这是真叶芽,谢老师说真叶长出来就能制造营养了;我还做了成长日记,要每天记录它的变化。”朵朵妈妈笑着说:“朵朵现在不仅会观察,还会记录,真是越来越棒了!妈妈晚上陪你一起给成长日记贴贴纸好不好?”

阳阳妈妈则跟谢芸说:“阳阳回家后,非要给家里的绿萝缠绳子,说‘这样绿萝的藤蔓就能爬上去了’,还跟我们讲真叶和子叶的区别,说得特别清楚,太惊喜了。”谢芸笑着说:“这就是实践教学的意义,让孩子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主动探索、主动应用。”

浩浩妈妈也笑着说:“浩浩今天回家后,跟爸爸一起用树枝搭了个小攀爬架,说要种小豆子,让豆子藤爬上去,还说‘要像在幼儿园一样,给藤蔓缠软绳’,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谢芸点点头:“分组合作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能,还培养了责任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回家的路上,谢芸把今天的情况跟陈凯说了,还提到孩子们对真叶生长的期待。陈凯笑着说:“从胚根胚芽到子叶真叶,孩子们一步步见证植物的生长,这种沉浸式的观察体验,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过程。等真叶长多了,你还可以教他们‘间苗’,让他们知道植物也需要‘呼吸空间’,进一步拓展种植知识。”

谢芸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查资料,准备‘间苗’的科普内容,等孩子们的幼苗长出两三片真叶,就教他们怎么给幼苗留足够的空间,让每一株苗都能健康长大。”

晚上,谢芸坐在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收获:“今日见证朵朵番茄种子发芽,引导孩子分辨真叶与子叶,深化植物生长阶段认知;黄瓜小组完成攀爬架软绳缠绕,团队协作与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植物生长的期待感增强,主动观察与记录的习惯逐渐养成。后续计划:筹备‘间苗’科普内容,待幼苗长出多片真叶后开展教学;持续关注育苗盆照料,为移栽到阳台种植区做准备。”

写完后,她又拿出“间苗”科普图,在旁边标注了关键步骤:“1.选出健壮幼苗;2.拔除弱小幼苗;3.保留株距3-5厘米”,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方便孩子们理解。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在书桌上,谢芸看着科普图上的标注,心里满是期待——期待着孩子们的幼苗长出舒展的真叶,期待着他们学会“间苗”的技能,更期待着在阳台小花园的旅程中,陪伴孩子们继续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收获更多属于他们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