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重生四岁萌娃用科技带着全村起飞 > 第11章 鱼鱼离开家,不舒服了
换源:


       乔家庄的鱼获得了大丰收,名声传到了更远的县市。

几家县城的生鲜超市和酒店慕名而来,想要批量采购。

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面前:长途运输存活率。

传统的充氧袋或简单水箱,无法保证鱼在数小时运输后依然鲜活。

几次尝试性的远途运输后,损耗率居高不下,村民们刚刚燃起的热情又被浇了一盆冷水。

消息很快传到了安安这里。她跑到村委会,看着几条因为运输而奄奄一息的鱼,小脸上满是心疼。

“鱼鱼离开家,不舒服了。”她小声说。

这一次,她甚至没有回学校电脑前。

她就地蹲下,捡起一根小树枝,在泥地上写写画画起来。

周围的大人们好奇地看着,只见她笔下迅速勾勒出一个结构复杂的箱体示意图,标注着各种他们看不懂的符号和参数。

仅仅半个小时后,她站起身,拍了拍小手,语气肯定地说:“我知道怎么让鱼鱼在路上也舒服了!”

她设计的智能生态运输水产箱,理念远超普通增氧箱:

1.循环水系统:内置小型、静音的水泵和过滤器,模拟活水环境,保持水质。

2.温控模块:基于半导体制冷片(TEC)的精准温控系统,确保水温稳定在鱼类最适范围。

3.溶氧维持:不仅有多孔增氧器,还内置了一个小小的化学补氧包自动投放装置(安安计算了反应速率和耗氧量),在长途运输中定时释放氧气。

4.镇静减耗:甚至考虑到了加入极低剂量的天然植物镇静成分(如薄荷提取物),

降低鱼群在新环境中的应激反应和能量消耗。

5.能源:采用大容量锂电池组供电,可支持持续运行48小时以上。

她拿着这份“泥地草图”找到校长时,校长的眼睛再次直了。

“校长伯伯,我们需要建一个小工厂来生产这个‘鱼鱼旅行盒’!”安安开门见山。

“工厂?!”校长又被这超纲的提议吓了一跳,“安安,这……这机器恐怕很贵吧?就为了运鱼?”

安安早就准备好了说服的理由,她的眼睛闪着光,话语条理清晰且充满诱惑:

“校长伯伯,这个盒子不止能运鱼哦!它能保证鱼鱼像在家里一样舒服,活很久很久!

这样我们的鱼就能卖到市里,甚至省城里去啦!能卖更贵的价钱!”

“而且,我们不光自己用,还可以放到网上去卖!卖给所有需要运鱼、运海鲜的人!”

“我问过计算机老师了,网上一个普通的增氧箱都要卖好几百块。

我们的‘鱼鱼旅行盒’更厉害,我们卖……卖成本价的十倍!”

她再次祭出了她的高价策略,但这次理由更充分:

“因为它值这个价钱!它能帮别人减少很多死鱼的损失,赚更多的钱!”

校长听着“卖到省城”、“网上售卖”、“十倍价格”,呼吸又开始急促起来。

智能插秧机和鱼饵的成功,已经让他对安安的判断产生了绝对的信任。

“好!建!学校全力支持!”

校长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拍了板,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学校账户数字再次疯狂跳动的景象。

接下来,整个学校的力量都被动员了起来。

安安迅速画出了生产这种水产箱所需的小型自动化组装台的设计图

(同样是基于各种现成的导轨、气缸、控制板集成),并列出了长长的采购清单。

校长负责审批资金和采购。

李老师、王老师、计算机老师,甚至体育老师,都化身“项目经理”和“建筑工人”,

带着高年级的学生们(作为课外实践),在学校后院的一片空地上,

热火朝天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钢架棚屋作为临时厂房。

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为每个人都从之前的项目里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奖金,他们知道,跟着安安干,有肉吃!

几天后,各种零部件和材料运抵。临时厂房里,在安安的“总指挥”下,

老师们一起动手,对照着图纸,先将自动化组装台搭建起来。

就在这时,安安又拿出了一卷更宏伟、更规范的设计图。

那是一个标准化厂房的设计蓝图,包含了生产区、原料区、测试区,甚至还有小小的办公室和展示厅。

“校长伯伯,老师们,”安安指着新图纸,声音充满了期待,

“等我们卖出去很多很多‘鱼鱼旅行盒’,赚够了钱,

我们就盖一个这样的新工厂!到时候,我们就能生产更多好东西了!”

所有人都围过来,看着那设计精美、功能齐全的厂房图纸,眼中充满了向往和干劲。

他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儿戏,而是共同奋斗的事业蓝图!

乔家村的鱼肉质鲜嫩、品质上乘,而真正让它们具备“远征”能力的,

是安安亲手设计的“智能生态运输水产箱”。这个“神器”的核心奥秘,藏在她独创的长效化学供氧系统里。

她曾抱着自己的设计图,找到校长和老师,用认真又带点稚嫩的语气讲解:

“鱼在水里呼吸,需要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氧气。

我的‘氧气宝宝工厂’,是用一种固态过氧化物和催化剂,

只要一点点水触发,就能稳定、缓慢地释放大量氧气,还没有有害残留。

一块‘氧气饼干’(她给固态过氧化物起的童趣名字),

就能让一箱鱼快活地跑好几千里路呢!”这种靠化学反应供氧的方式,

比电动气泵更安静、更持久,还不用依赖电源,完美解决了活鱼长途运输的核心难点。

有了这个“秘密武器”,乔家村的鱼终于具备了走向更广阔市场的硬实力。

可“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远方的消费者知晓并认可“乔家村的鱼”,又成了新的难题。

这个难题,被村里的小丫头安安看在了眼里——她发现村里年轻人都爱刷短视频,一个大胆的想法瞬间在脑海中成型。

安安立刻召集了村里所有养鱼的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别会议”。

她抱着校长淘汰的、比自己小脸还大的旧智能手机,

站在人群中间,用稚嫩的语气,向大人们讲解着新潮的营销思路:

“叔叔伯伯、阿姨婶婶,我们要让外面的人都知道咱们的鱼最好吃!

我们先不当‘网红’,先当‘演员’,拍小小的视频发到网上,

就像发朋友圈一样,让大家先看看我们的鱼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