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从觉醒签到系统开始崛起 > 第35章:任务完成,系统解锁新点位
换源:


       风卷着枯叶撞在公告栏腿上,又弹开。

秦守平的手还搭在图钉上,指尖压着蓝皮账本微微翘起的边角。他没动,也没看谁一眼,只是站着。院子里的人声由低转高,再渐渐散去。王婶提着水桶走了,李大爷拄拐回屋,三大爷沉默地经过时点了下头,聋老太太啐完那一口后也扶着墙挪进了西厢。易中海家的窗帘依旧死死拉着,像一堵隔开两个世界的墙。

人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风吹木板的轻响。

他慢慢收回手,掌心有些汗湿。目光从账本移开,落在自己脚前那片被踩过又被风吹起的叶子上。它打了几个旋,最终停在门槛外半尺的地方。

这时候,脑子里忽然清晰了一道意念,不带声音,也不浮现文字,却像一道光劈进来——

“最终任务完成。”

秦守平眼皮微跳。

紧接着,另一个信息直接落进意识里:“系统升级开启,时空交易所前置权限激活。”

他没眨眼,呼吸也没变。但心跳沉了一下。

这是第一次,系统不只是给个拳谱、一张粮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级”。不是奖励物品,是改变了规则本身。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过去那些零散签到积累的东西,以后或许能换来更关键的东西——情报、技术、甚至时间差里的先机。

可还没等他细想,“交易所”三个字怎么理解,脑海里画面一闪。

一间老式厅堂浮出来,四根柱子撑着雕花横梁,正中挂着一块牌匾,字迹斑驳,只能辨出“时空交……易所”几个轮廓。下一瞬,景象切换。

自家屋顶结构出现在眼前,瓦片、檩条、椽子一层层掠过,最后聚焦在主梁上。一根深褐色的老木横贯屋脊,在靠近东侧接口处,一圈淡淡的红晕浮现,像是有人用朱砂画了个记号。旁边浮出几行小字般的记忆碎片:

“1945年冬,苏军撤离北平。

某部后勤官藏匿军用物资于民宅房梁夹层,位置隐蔽,未登记。

含望远镜一部、莫辛纳甘步枪一支、压缩干粮若干、急救包一个。”

画面到这里戛然而止。

秦守平站在原地,抬头。

他的视线顺着屋檐往上,越过瓦楞,落在那根主梁外露的一截端头上。那里有一道裂痕,年头久了,边缘泛白,像是被雷击过又修补过的痕迹。以前从没注意过,现在看去,竟隐隐和刚才脑中的红圈位置吻合。

他缓缓闭眼,试着在心里默念:“查看签到点。”

片刻后,一行信息浮现:

“检测到新签到点位——房梁(未解锁)。

条件未知,需满足特定触发机制方可激活。”

睁开眼时,他已转身朝屋里走去。

门没锁,推一下就开。他径直穿过堂屋,从床底下拖出一把长梯。木质的,三节可伸缩,原本是用来换灯泡的,平时靠在墙角积灰。他拍了拍灰,扛着走出门,走到屋侧,将梯子缓缓展开,一头抵住墙基,另一头顶住屋檐下的横木,试了试稳固性。

然后他开始往上爬。

梯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每一步都让脚底的横档微微晃动。爬到第二节时,他停下,伸手够向主梁。指尖触到木头的瞬间,一股细微的感应掠过神经,像是电流,又像某种确认。

“检测中……”

没有更多提示。

他继续往上,直到肩膀高出屋檐。这时离主梁只有不到两尺距离。他探身,手掌贴上那块陈年老木。掌心传来粗糙的质感,还有阳光晒透后的温热。

就在接触的一刹那,脑中再次闪现那个红圈位置,比之前更清晰了些。同时多了一句补充信息:

“该点位曾受外部干扰,结构完整性受损。建议修复后再行签到。”

秦守平收回手,盯着那道裂痕看了几秒。

他知道这房子建于民国初年,经历过多次修缮。五十年代那次大翻修,据说是街道统一安排,由几个临时工队接手。当时易中海负责监工,很多细节没人留档。如果真是那时候动过主梁,很可能无意间破坏了原本的隐藏结构。

他慢慢下梯,落地时膝盖微屈卸力。收好梯子,重新靠回墙边,动作平静,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但他心里清楚,这个点位不一样。

之前的井台、门墩,都是地面可见、日常能接触到的地方,签到顺手就行。而房梁不同,位置高,结构复杂,一旦频繁靠近容易引人怀疑。更何况现在全院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哪怕搬个梯子都可能被人议论。

他得找机会。

而且,必须搞明白“特定条件”到底是什么。

是时间?季节?天气?还是需要某种物品配合?

他站在屋门口,仰头望着那根主梁,阳光斜照过来,在木纹间投下细密的影子。风穿过院子,吹动屋檐下一串晾着的辣椒,轻轻摆动。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暴雨后屋顶漏水,老陈来修,掀开几片瓦查看梁架时嘟囔过一句:“这根梁中间空了一截,早年怕是塞过东西,后来封死了。”

当时没人当回事。

现在想来,那句话或许不是随口说的。

他转身进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本子和铅笔,翻到空白页,凭着记忆画出屋顶结构草图。主梁、次梁、连接点一一标出,最后在东侧接口处画了个圈。

放下笔,他又拿出怀里的账本复印件,翻到最末一页空白处,写下几个字:

“房梁,未解锁。

触发条件不明。

疑似与历史状态还原有关。”

写完合上本子,放进书桌最底层抽屉,压在一叠旧图纸下面。

天色渐暗,院里安静下来。各家陆续亮灯,锅碗瓢盆的声音从厨房方向传来。他站在窗边,看着对面易中海家依旧紧闭的门窗,窗帘缝里一丝光都没有。

他知道,这场仗还没完。

但至少,他已经拿到了下一张地图。

他重新走出去,站在院中,抬头最后一次看向房梁。

晚风拂过,一片碎瓦轻轻颤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轻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