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拨开迷雾谷 > 第二十章 :枯木谷
换源:


       跟着师尊穿过层层密林,脚下的路从归云宗外门的青石小径,渐渐变成覆着腐叶的松软泥土。空气中的草木清香越来越浓,混着湿润的水汽,吸入肺中时,连之前对战秦峰残留的经脉酸胀感,都消散了大半。走了近一个时辰,眼前终于破开一片浓密的树荫——谷口没有山门,只有两棵需两人合抱的古松,枝桠交错如伞,松针间挂着些橙红色的野果,风一吹,果子轻轻晃动,坠下的晨露砸在泥土里,溅起细小的水花,竟在地面晕开淡淡的灵气波纹。

“到了,这里就是枯木谷。”师尊停下脚步,枯木拐杖轻轻点了点地面。守拙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才发现“枯木”二字与谷内景象全然不符——谷中随处可见齐腰高的绿草,草叶间点缀着星子般的小野花,粉的、紫的、白的,开得热热闹闹;溪边栽着成片的藤蔓植物,翠绿的藤蔓缠绕着青石,开出一串串淡蓝色的小花,花香随着溪水的流动弥漫开来,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远处的山坡上,还长着一片高大的树木,树叶繁茂如华盖,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灵气浓度比演武场高了数倍,吸入时能清晰感觉到灵气顺着鼻腔滑入经脉,缓缓滋养着受损的灵脉。

“以后你就住那间屋。”师尊指了指不远处一间简陋的木屋,屋顶铺着整齐的茅草,茅草间还夹杂着几株不知名的小草,竟也长得精神;门前摆着两张打磨光滑的石凳,石凳旁放着一个缺了口的陶盆,里面种着株叶片肥厚的多肉;窗边挂着几串晒干的草药,深绿、浅黄、淡紫交织,风一吹,草药轻轻晃动,散发出若有若无的药香,闻着让人心里安定。

守拙刚要道谢,就见师尊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木屋旁的空地上:“谷里没什么规矩,只有一件事——这些花草,你得照料好。”

顺着师尊的目光看去,木屋旁的空地上,用青石砌出了整齐的花台,花台上摆放着数十盆形态各异的花草。有叶片覆着白霜的多肉,肥厚的叶片挤在一起,像极了胖乎乎的娃娃;有藤蔓垂落的吊兰,细长的叶片末端长着小小的气根,风一吹就轻轻摇晃;还有几盆尚未开花的植株,叶片呈椭圆形,上面带着细微的绒毛,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红色,用指尖轻轻一碰,绒毛就会微微颤动,像是在回应。溪边还有一片更大的花田,种着成片的“朝阳花”,金黄色的花瓣朝着太阳的方向舒展,中心的深色花蕊上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撒了一层碎钻。

“师尊,弟子的日常修行……”守拙忍不住开口,心里满是疑惑。他原以为进了枯木谷,能学到比《木灵诀》更高深的功法,或是得到师尊指点突破境界,却没想到首要任务竟是照料花草——这在他看来,不过是外门杂役弟子做的琐事,与修行毫无关联。

师尊拄着枯木拐杖,在石凳上缓缓坐下。肩头的老鸦扑棱着翅膀,落在石凳旁的草地上,歪头啄食着草籽,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发出“哑哑”的轻叫。师尊抬手拂去石凳上的落叶,指尖划过石面时,守拙隐约看到石凳表面有极淡的纹路闪过,快得像是错觉。“照料花草,就是你的修行。”师尊的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些花草,每一株都有灵性。你若能摸清它们的性子,知道它们何时需水、何时需光,何时该松土、何时该避寒,让它们长得生机勃勃,比你闷头练那些死板的法术有用得多。”

说罢,师尊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陶罐。陶罐是深棕色的,表面刻着简单的草木纹路,纹路里积着些灰尘,看起来已有年头。他将陶罐递给守拙,罐口刚一打开,就有淡淡的清香飘出——里面装着淡绿色的液体,液体中隐隐有微光流动,像是藏着细碎的星辰,凑近时能感觉到一股温和的灵气,顺着鼻腔缓缓涌入体内。

“这里面是‘灵液’,每日清晨取一勺,兑水浇在花草根部。”师尊的目光扫过花台上的花草,一一指点,“记住,不同的花草,浇的量和频率都不一样。那几盆多肉耐旱,三五天浇一次就行,水多了会烂根;吊兰喜湿,每天都得浇,还得往叶片上喷些水,保持叶片湿润;最娇贵的是那几盆‘凝露草’,只能用晨露混合灵液浇,正午太阳大的时候,必须搬到屋檐下遮阴,若是被晒伤,叶片会发黄枯萎,很难恢复。”

守拙接过陶罐,入手微凉,罐身的草木纹路似乎与他体内的木灵气隐隐共鸣。他仔细记下师尊的话,躬身道:“弟子记下了。”

“还有那边的药田。”师尊指了指山谷深处,那里有一片用粗木栅栏围起来的田地,栅栏上缠绕着浅绿色的藤蔓,藤蔓上开着小小的白色花朵,“里面种着‘青纹草’和‘紫叶花’,是练疗伤丹药的材料,你每日午后去松松土,除除草,别让虫蚁伤了它们。除草的时候注意,‘青纹草’的叶片上有细微的绒毛,绒毛里藏着淡淡的毒粉,沾到皮肤会发痒;‘紫叶花’的花瓣很脆,除草时动作轻些,别碰掉了花瓣,花瓣若是受损,药效会大打折扣。”

守拙顺着师尊的手指看去,药田里的青纹草叶片呈淡绿色,上面布满了细细的青色纹路,纹路像是活的,在阳光下轻轻流动;紫叶花的叶片是深紫色的,花瓣呈淡紫色,层层叠叠如绣球,看起来格外脆弱。他再次躬身应下,心里的疑惑虽未完全消散,却也不再多问——从演武场被师尊选中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位师尊行事古怪,或许照料花草背后,真的藏着他不知道的修行门道。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守拙就被木屋外的鸟鸣声叫醒。窗外传来溪水流动的“哗哗”声,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格外悦耳。他起身穿上外门弟子的灰色衣袍,简单洗漱后,就拿着师尊给的陶罐和木瓢,来到木屋旁的花架前。

清晨的露水还沾在花草的叶片上,摸起来凉凉的,指尖一碰,露水就会顺着叶片滑落,滴在泥土里。守拙先走到凝露草的花盆前——凝露草的叶片很薄,呈淡绿色,叶片上还沾着未消散的晨露,像是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陶罐,用木瓢舀出一勺灵液,倒入提前接好晨露的陶盆里,轻轻搅拌均匀。灵液与晨露混合后,液体变成了更浅的绿色,微光更明显了,凑近时能闻到一股清新的草木香。

守拙怕水流太大冲坏凝露草的根部,就用木瓢一点点将灵液水浇在根部的土壤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每浇完一株,他都会蹲下身,仔细观察凝露草的叶片——不知是不是错觉,他觉得浇了灵液水后,凝露草的叶片似乎更绿了些,叶片上的晨露也更晶莹了。

浇完凝露草,他又去浇吊兰。吊兰的根系很发达,从花盆底部的小孔里露出些白色的须根。守拙按照师尊的吩咐,不仅往根部浇了灵液水,还找了个小小的喷壶,往吊兰的叶片上喷了些水。水珠落在叶片上,顺着叶片滑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看起来格外好看。

等他照料完花台上的花草,天已经大亮。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花台上,花草的叶片上泛着光,看起来生机勃勃。守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心里竟生出一丝莫名的成就感——这比在演武场练剑时,多了一种不一样的踏实感。

“你浇得太急了。”

就在这时,师尊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守拙连忙转身,只见师尊拄着枯木拐杖站在不远处,老鸦落在他的肩头,正歪头看着花台上的花草。

“师尊,弟子哪里做得不对?”守拙连忙问道,心里有些紧张。

师尊走到一盆多肉前,枯木拐杖轻轻指了指多肉的根部:“多肉的根怕涝,你刚才浇水时,水流太急,根部的土壤已经有些积水了。再过两天,你看看这里的叶片,若是出现发黄发皱的情况,就说明根已经受损了。”

守拙凑近一看,果然,多肉根部的土壤比其他地方更湿润,甚至能看到些细小的水洼。他心里一阵愧疚:“弟子知错了,下次一定注意。”

“照料花草,最忌心浮气躁。”师尊的目光落在守拙身上,眼神依旧浑浊,却似乎能看透他的心思,“你心里还在想练功法、破境界的事,对吗?”

守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弟子……弟子确实觉得,这些事与修行无关。”

师尊没有责怪他,只是弯腰捡起一片落在地上的树叶,树叶是深绿色的,叶脉清晰可见。他将树叶递给守拙:“你看看这片叶子,叶脉是不是很像你体内的经脉?草木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灵气,就像你的修行,需要功法、灵气、感悟。你连草木的生长规律都摸不透,怎么能摸清自己的灵脉运转规律?”

守拙接过树叶,仔细看着上面的叶脉——确实,叶脉纵横交错,从叶柄延伸到叶片边缘,像极了他体内的经脉分布图。他之前修炼《木灵诀》时,总觉得灵气在经脉中运转不够顺畅,尤其是在冲击炼气八层时,灵气总会在某个节点卡顿。

“你试着用木灵气感应这片树叶。”师尊的声音再次响起,“别用蛮力,就像你之前感应老槐树那样,静下心来,感受它的生机。”

守拙按照师尊的话,闭上眼睛,将体内的木灵气缓缓注入树叶。起初,灵气只是停留在树叶表面,无法深入。可当他想起胸口的月牙牙齿,指尖轻轻触碰牙齿时,一股清凉的灵气涌入体内,木灵气瞬间变得柔和起来。这一次,灵气顺利地渗入树叶,顺着叶脉流动——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树叶虽然已经落下,却还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生机,叶脉中甚至还藏着些细小的灵气颗粒。

“这……”守拙睁开眼,满脸惊讶。他从未想过,一片落下的树叶,竟还能感应到生机。

“草木有灵,万物有情。”师尊收回目光,转身走向山谷深处,“你若能在照料花草时,悟出草木生长的道理,比你练再多功法都有用。下午去药田除草时,别想着快点完成,慢慢除,感受每一株草的不同。”

看着师尊的背影消失在树荫里,守拙握着手中的树叶,心里的疑惑渐渐消散。他终于明白,师尊让他照料花草,并非真的让他做杂役,而是在引导他感悟木系修行的真谛——木灵脉的修行,本就该与草木相融,而非一味追求力量。

下午,守拙按照师尊的吩咐,拿着小铲子去药田除草。药田的土壤很松软,踩在上面很舒服。他蹲下身,仔细看着地里的草——有的草叶片细长,根系很浅,轻轻一拔就能拔出来;有的草叶片宽大,根系很粗,需要用铲子一点点挖开土壤才能拔出来;还有的草,根系与青纹草的根缠绕在一起,若是用力过猛,很容易伤到青纹草的根。

守拙想起师尊的话,不再急于求成。他先观察每一株草的形态,摸清根系的走向,再用铲子轻轻挖开土壤,小心翼翼地将草拔出来。拔草的时候,他还试着用木灵气感应这些草——他发现,不同的草,灵气波动也不一样,有的草灵气温和,有的草灵气带着淡淡的苦涩,还有的草灵气很微弱,几乎感应不到。

不知不觉间,夕阳已经西下,将药田染成了金黄色。守拙终于除完了所有的草,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心里却很充实。他坐在药田旁的石头上,看着整齐的药田,青纹草和紫叶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精神,心里竟生出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不错,比我预想的要好。”

师尊的声音再次响起。守拙抬头,只见师尊不知何时站在了药田边,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竹篮,竹篮里装着些红色的野果。

“师尊,您来了。”守拙连忙站起身。

师尊将竹篮递给守拙:“这是‘赤灵果’,洗干净可以直接吃,能补充些灵气,对你恢复有好处。”

守拙接过竹篮,赤灵果的表皮很光滑,红得像火焰,闻起来有淡淡的果香。他拿出一颗,用溪水洗干净,咬了一口——果肉很软,甜中带着一丝微酸,咽下后,一股温和的灵气顺着喉咙滑入体内,缓缓滋养着疲惫的身体,连腰酸背痛都缓解了不少。

“多谢师尊。”守拙感激地说。

师尊点点头,目光落在药田中的青纹草上:“你有没有发现,青纹草的纹路,比早上更清晰了?”

守拙凑近一看,果然,青纹草叶片上的青色纹路,比早上更明显了,像是在阳光下流动。他有些疑惑:“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除草时,没有伤到它的根,还无意间用木灵气滋养了它。”师尊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草木很敏感,你对它用心,它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你。以后你每天除完草,都可以用少量木灵气滋养一下这些草药,对你的木灵气掌控也有好处。”

守拙恍然大悟,原来照料花草的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修行的门道。他连忙记下师尊的话,心里对这位古怪的师尊,多了几分敬佩。

从那以后,守拙每天都按部就班地照料花草。清晨,他会准时起床,用灵液和晨露浇灌花台上的花草,仔细观察每一株花草的变化,调整浇水的量和频率;上午,他会坐在花台旁,对着花草调息,用木灵气感应花草的生机,尝试与花草建立更深的联系;下午,他会去药田除草、松土,用少量木灵气滋养草药,感受草药的灵气波动;傍晚,他会坐在溪边,看着夕阳下的花草,回忆白天的感悟,梳理体内的木灵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守拙的生活看似平淡,却收获满满。他对木灵气的掌控越来越熟练——之前很难催动的“共生术”,现在只需心念一动,就能与周围的花草建立联系,甚至能通过花草,感应到谷中灵气的流动;体内的木灵气也愈发凝练,距离炼气八层只有一步之遥;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能“听懂”花草的“语言”——多肉缺水时,叶片会微微发蔫,灵气波动也会变得微弱,像是在撒娇;吊兰长得快时,藤蔓会轻轻晃动,灵气波动变得活跃,像是在开心;凝露草被晒伤时,叶片会发黄,灵气波动变得紊乱,像是在哭泣。

有一次,谷中下起了大雨。守拙担心花台上的凝露草被雨水打坏,冒雨跑到花台旁,想将凝露草搬到屋檐下。可就在他刚要搬动花盆时,突然发现凝露草的叶片上,竟凝聚着一层淡淡的灵气护盾,雨水落在护盾上,会被轻轻弹开,根本伤不到叶片。

守拙有些惊讶,他从未给凝露草施加过灵气护盾。就在这时,师尊撑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站在不远处看着他:“这是凝露草自己形成的护盾。你每天用心照料它,它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这就是草木的灵性。”

守拙看着凝露草叶片上的灵气护盾,心里一阵触动。他终于明白,师尊让他照料花草,不仅仅是为了感悟木系修行的真谛,更是为了让他明白,修行不是一味地追求力量,而是与自然相融,与万物共生。

这天傍晚,守拙像往常一样,坐在溪边调息。他将木灵气注入溪边的花草,感受着花草的生机,体内的木灵气也在缓缓运转。突然,他感觉到体内的木灵气变得格外活跃,之前卡顿的节点,竟在不知不觉间被打通,木灵气顺着经脉顺畅地运转,突破了炼气八层的瓶颈!

守拙睁开眼,满脸惊喜。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木灵气比之前更浓郁、更凝练,感应周围草木的能力也更强了——他甚至能感应到谷中深处,几株千年古木的灵气波动。

“不错,终于突破了。”师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木盒,“这是‘木灵珠’,能辅助你稳固境界,加快木灵气的运转速度。你突破炼气八层,算是通过了第一关考验。”

守拙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颗淡绿色的珠子,珠子里隐隐有灵气流动,与他的木灵脉格外契合。他躬身道:“多谢师尊!弟子能突破,全靠师尊的指点。”

师尊摇摇头,坐在守拙身边的石头上,老鸦落在他的肩头,闭上眼睛打盹。“这是你自己用心的结果。”师尊的目光望着远处的夕阳,声音带着一丝悠远,“草木的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修行也是一样,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