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领悟无字经书里的草木真意后,守拙的修行像是挣脱了无形的桎梏。往日里照料草木的琐碎日常,成了他最扎实的修炼功课——给凝露草浇水时,他不再只关注叶片是否舒展,而是让指尖灵气顺着水流渗入土壤,随根系脉络游走,感受草木吸收养分时的细微律动;给青纹草松土时,灵丝不再是生硬的“工具”,而是像藤蔓般轻柔缠绕土块,灵气在经脉里流转的轨迹,竟与草叶纹路隐隐相合;就连坐在灵根池旁晒太阳,他都能闭眼“看”到天地间的游离灵气,像晨雾般围绕着草木,缓缓汇入自己的经脉。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枯木谷还浸在淡淡的薄雾里。守拙像往常一样提着陶罐去溪边接晨露,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折射着微弱的天光,一碰就顺着叶片滚落,带着沁人的清凉。他蹲下身,指尖轻触一片柳叶,刹那间,一股比往日更浓郁的灵气顺着指尖涌来——这灵气裹着晨露的清润与柳叶的生机,顺着手臂经脉快速流转,径直汇入丹田。
守拙心中一动,赶紧闭上眼,集中精神内视。丹田内,原本稀薄如雾的灵气,此刻竟凝聚成了一缕缕细小的“灵丝”,这些灵丝在丹田内缓缓盘旋,像溪水里的细流,彼此缠绕又互不干扰。他忽然想起师尊曾提过的“炼气境分九重,一重一凝丝,九重丝成缕”,当初他刚入谷时,连一缕灵丝都凝聚不起来,如今丹田内的灵丝竟已细密如织,显然是摸到了炼气九重的门槛。
“该试试冲击炼气九重了。”守拙深吸一口气,按照无字经书里的草木真意指引,调动丹田内的灵丝。他没有像传闻中那样强行压缩灵气,而是想象着灵丝像朝阳花的花盘脉络,一圈圈向外扩散,又像藤蔓缠绕般彼此交织——这是他从经书纹路里悟到的“聚气之法”,顺应灵气的自然流动,让灵丝在流转中自行凝聚。
灵丝在他的引导下,渐渐加快了盘旋速度。起初,还有些灵丝散乱在外,像没扎根的草叶;可随着他不断贴合草木“生长节奏”,灵丝竟慢慢变得规整,一缕缕相互缠绕,最终凝聚成一团淡绿色的“灵气云”。这团灵气云比之前的灵丝更凝练,散发出的气息也更醇厚,在丹田内缓缓转动,像灵根池里的漩涡,不断吸引着天地间的游离灵气。
“嗡——”
一声细微的轻响在体内响起,守拙只觉得丹田一暖,一股更强劲的灵气从灵气云里散发出来,顺着经脉快速流转,瞬间传遍全身。他猛地睁开眼,指尖轻轻一弹,一缕灵气喷涌而出,在空中凝聚成一片小小的“柳叶”,柳叶边缘清晰,甚至能看到叶脉纹路——这是炼气九重的明证!
“终于到炼气九重了!”守拙握紧拳头,心里又惊又喜。他曾听外门师兄说,很多人卡在炼气六重、七重就停滞不前,就算天赋好的,冲击九重也要耗费数月功夫,可他从炼气一重到九重,只用了半年,这其中,无字经书里的真意功不可没。
他提着陶罐快步往灵根池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师尊。刚走到池边,就看见师尊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那本无字经书,指尖在封皮的“木”字刻痕上轻轻摩挲,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在师尊身上,给破道袍镀上了一层金边。
“师尊!弟子突破到炼气九重了!”守拙快步上前,语气里难掩兴奋,说着还抬手凝聚出一片灵气柳叶,递到师尊面前。
师尊抬起头,目光落在灵气柳叶上,眼底闪过一丝赞许:“嗯,灵气凝形,脉络清晰,确实是炼气九重的火候。你能这么快突破,一是靠日日与草木为伴,灵气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二是悟透了经书里的真意,懂得顺灵气之势而为,不做无用功。”
守拙点点头,又有些急切地问:“师尊,弟子现在到了炼气九重,接下来是不是该冲击通脉境了?”
“急什么?”师尊放下经书,拿起枯木拐杖,在石桌上画了一道横线,“炼气境是根基,九重只是‘满’,不是‘稳’。你得先让丹田内的灵气彻底稳固,让灵气在经脉里流转时没有丝毫滞涩,才能谈冲击通脉境。否则,强行冲击,只会损伤经脉,反而得不偿失。”
守拙恍然大悟,连忙收起兴奋的心思:“弟子知错,是弟子太急躁了。”
“知错便好。”师尊的语气缓和下来,“你这几日就专注稳固灵气,每日用灵气滋养全身经脉,尤其是手部、手臂的几条主脉——通脉境先通‘经手脉’,这几条脉通了,后续才好推进。”
接下来的日子,守拙按师尊的叮嘱沉下心来。清晨接晨露时,他会让灵气随晨露渗入全身经脉,像春雨润田般滋养着经脉壁,把之前忽略的细小淤塞一点点冲开;午后坐在灵根池旁,他会闭眼内视,引导丹田内的灵气在经脉里缓慢流转,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经脉,让灵气流转的轨迹越来越顺畅;傍晚给朝阳花浇水时,他会刻意用灵丝缠绕花茎,让灵气顺着灵丝流入花中,再从花叶回流到体内,形成一个小小的“灵气循环”,既滋养了草木,也锻炼了灵气的掌控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守拙的灵气越来越稳固,经脉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原本灵气在经脉里流转时,还会有细微的滞涩感,像溪水遇到小石子;可到了后来,灵气流转竟顺畅得像风吹过草原,没有丝毫阻碍。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体内的经脉纹路——手部的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臂的手少阳三焦经,这些经脉在灵气的滋养下,变得通透发亮,像一条条细小的绿玉管。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守拙像往常一样在灵根池旁运转灵气。当灵气再次流经手臂的手阳明大肠经时,他忽然感觉到经脉末端传来一阵轻微的“松动”,像是堵塞了很久的小水渠,终于被水流冲开了一个小口。
“时机到了!”守拙心中一凛,赶紧调动丹田内的灵气,顺着经脉往那“松动”处涌去。他没有选择强行冲击,而是按照草木真意里的“藤蔓绕石”之法,让灵气像藤蔓般,一点点顺着“小口”渗透进去,缓缓冲刷着堵塞的地方。
灵气流转的速度渐渐加快,经脉里的“松动”处越来越大,原本细微的酸胀感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畅的舒适感,像积压了很久的郁气终于消散。守拙能清晰地感觉到,灵气顺着被打通的经脉,一路向下,穿过手腕,直达指尖,再从指尖回流,与丹田内的灵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嗡——”
又是一声轻响,这一次比突破炼气九重时更响亮。守拙只觉得全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经脉里的灵气像脱缰的野马,欢快地奔涌着,所到之处,都带着一股清爽的暖意。他睁开眼,抬手一挥,数十缕灵丝从指尖喷涌而出,灵丝在空中灵活地扭动,一会儿缠绕住池边的柳枝,一会儿又编织成一个小小的“草叶篮”,动作流畅,没有丝毫卡顿——这是通脉境的标志!
“我突破到通脉境了!”守拙站起身,激动地在池边踱了几步,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内视了一眼体内的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已完全打通,灵气在这三条经脉里流转自如,像三条永不停歇的小溪。
“不错,通了三条经手脉,算是正式踏入通脉境了。”师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守拙回头,看见师尊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还拿着那本无字经书。
“师尊!”守拙快步上前,语气里满是喜悦,“弟子真的突破了!而且突破时一点都不痛苦,就像草木到了季节自然开花一样。”
“这就是草木真意的妙处。”师尊笑了笑,将经书递给守拙,“通脉境讲究‘顺脉而流,不逆其势’,你用草木生长的规律来通脉,自然水到渠成。若是像旁人那样强行冲击,只会让经脉受损,反而得不偿失。”
守拙接过经书,小心地抱在怀里,心里满是感激:“弟子能有今日,全靠师尊的指点和这本经书的真意。”
“你能悟透真意,也是你的机缘。”师尊走到石桌旁坐下,拿起茶壶倒了杯茶,“通脉境只是修行的第二境,后面还有枷锁、蕴灵等境界,路还长着。你现在只通了三条经手脉,接下来要做的,是继续打通剩下的经脉,尤其是胸口的任脉、督脉,这些都是通脉境的关键。等你打通全身十二正经,才算真正达到通脉境大成。”
“弟子记住了!”守拙用力点头,心里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他知道,通脉境只是开始,后面的路会更难,但有草木真意相助,有师尊指引,他有信心一步步走下去。
夕阳西下时,守拙坐在石桌旁,手里捧着无字经书,一页页地翻看。虽然纸页依旧空白,但他能“看”到里面的草木纹路在缓缓流动,能感受到那缕真意在与自己的灵气共鸣。他低头看了看丹田内的灵气——那团灵气云比之前更凝练,流转时带着草木的生机,顺着打通的经脉缓缓奔涌。
夜色渐浓,灵根池边的萤石灯亮了起来,温和的绿光映在水面上,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守拙站起身,走到溪边,看着溪水缓缓流淌,心里忽然想起了家人——若是他们还在,看到自己突破到通脉境,一定会很开心吧?
“放心,我一定会努力修炼,早日突破更高境界,手刃仇敌,为你们报仇。”守拙在心里默念,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知道,复仇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一步一个脚印,借助草木真意,不断突破境界,终有一天,他能实现誓言。
回到木屋,守拙将无字经书小心地放进木盒,与黑色令牌并排摆放。令牌和经书似乎能相互感应,表面的纹路都泛着极淡的绿光,在黑暗中像两颗小小的星辰。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体内的经脉纹路,浮现出草木生长的规律,嘴角带着笑意,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他站在一片无边的草木田里,灵气像晨露般围绕着他,顺着经脉缓缓流转,一条条堵塞的经脉在灵气的滋养下,慢慢被打通,最终形成了一张通畅的“脉网”,将他笼罩在一片温暖的绿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