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率军行至南京道边境时,探子带来的消息让他脚步顿住——耶律淳并未真心降金,而是以“归附”为幌子,暗中联络南京道的宗室与将领,意图在中京与金军交战时,夺取辽朝皇位。
“狼子野心!”耶律大石攥紧马鞭,指节泛白。他深知,此时若贸然进攻南京道,必会陷入“内斗”泥潭,而金军一旦趁机南下,中京将无兵可守。思索片刻,他当机立断:留五千士兵驻守边境,防备耶律淳异动,自己则率主力返回中京,先解外患,再除内忧。
当耶律大石带着军队回到中京时,耶律延禧正站在城楼上眺望东方。见他归来,耶律延禧快步走下城楼,急切问道:“耶律淳之事如何?是否已将他拿下?”
“殿下,耶律淳虽有反心,却未与金军真正勾结,”耶律大石躬身禀报,“如今金军已攻占东京道全境,正集结兵力攻打西京道,若我们此时与耶律淳开战,必被金军趁虚而入。不如暂放耶律淳一马,先集中兵力抵御金军,待击退外敌后,再回头收拾他。”
耶律延禧沉默良久,最终点头——他知道耶律大石所言属实,眼下金军才是最大的威胁。可他心中仍有不安:“可耶律淳在南京道拥兵自重,若他在我们与金军交战时背后捅刀,该如何是好?”
“臣已留五千士兵驻守南京道边境,并派人联络南京道中忠于朝廷的将领,”耶律大石道,“一旦耶律淳有异动,他们会立刻禀报,我们也能及时应对。”
就在两人商议之际,西京道传来急报:金军主帅完颜娄室率领三万大军,猛攻西京道重镇大同府,守军拼死抵抗,已伤亡过半,请求朝廷火速派兵支援。
耶律延禧脸色骤变——大同府是西京道的门户,若大同府失守,金军便可长驱直入,直逼中京。他当即下令:命耶律大石率领两万士兵,即刻前往西京道支援大同府;自己则留在中京,继续征兵整军,防备金军南下。
耶律大石领命后,不敢耽搁,当天便率领两万士兵向西京道进发。可大军行至半途,又接到新的急报:完颜阿骨打亲率五万大军,绕过大同府,直扑中京!
“不好!”耶律大石心中一沉——完颜阿骨打这是声东击西,目标根本不是西京道,而是中京!他立刻下令:大军掉头,日夜兼程赶回中京,务必在金军抵达前,与耶律延禧汇合。
此时的中京,早已乱作一团。得知金军即将来袭,百姓们纷纷拖家带口,逃往南方;朝中的官员也人心惶惶,有的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弃城而逃;有的则偷偷给金军写信,表达归附之意。
耶律延禧站在皇宫的大殿里,看着空荡荡的朝堂——除了萧兀纳等少数老臣,大部分官员都已不见踪影。他心中满是悲凉,却仍强撑着镇定,对萧兀纳道:“萧太傅,如今中京守军不足三万,且多是临时招募的壮丁,根本无法抵挡金军五万大军。你可愿随朕前往西京道,与耶律大石汇合,再图后事?”
萧兀纳老泪纵横,跪倒在地:“殿下,老臣愿随殿下前往西京道。只是中京乃大辽都城,若不战而弃,恐会动摇民心,还请殿下三思。”
“事到如今,已顾不得许多了,”耶律延禧扶起萧兀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还在,大辽就还有希望。”
当晚,耶律延禧带着萧兀纳及少数亲信,悄悄离开了中京,向西京道方向逃去。临行前,他命人将皇宫中的金银财宝装车,以备日后军需;又命东宫侍卫统领耶律石柳(为前侍卫统领之弟)率领一千士兵,留守中京,拖延金军的步伐。
耶律石柳望着耶律延禧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坚定。他知道,自己这一千士兵,根本不可能抵挡金军五万大军,可他还是选择留下——他要为耶律延禧争取更多的逃亡时间,也要为大辽守住最后的尊严。
几日后,完颜阿骨打率领金军抵达中京城下。他看着紧闭的城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身旁的完颜吴乞买道:“耶律延禧倒是跑得快,不过没关系,他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
完颜吴乞买笑道:“兄长,不如我们即刻攻城,拿下中京后,再率军追击耶律延禧,将他一举擒获。”
完颜阿骨打点头,下令攻城。金军士兵推着攻城车,拿着云梯,向中京城墙发起猛攻。耶律石柳率领一千士兵,在城墙上拼死抵抗,他们用滚木、石块砸向金军,用弓箭射杀攻城的士兵,甚至在城墙上浇上热油,点燃火把,阻挡金军登城。
金军一次次攻城,又一次次被打退,城墙下堆满了金军士兵的尸体。完颜阿骨打见状,怒不可遏,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中京!谁先登上城墙,赏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军士兵再次发起猛攻,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终于登上了中京城墙。耶律石柳见城墙失守,拔出佩刀,大喊:“兄弟们,为了大辽,跟金军拼了!”
一千士兵跟着耶律石柳,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城墙上刀光剑影,鲜血四溅,耶律石柳虽勇猛善战,却终究寡不敌众,身上多处受伤,最终倒在了血泊中。临死前,他仍死死握着佩刀,怒视着金军士兵,口中喃喃道:“殿下……臣……尽力了……”
中京最终被金军攻破。完颜阿骨打率军入城后,下令:“全城搜捕辽朝官员,凡抵抗者,一律处死;百姓财产,不得侵犯。”金军士兵虽未大肆屠杀百姓,却将中京皇宫中的珍宝洗劫一空,还一把火烧了辽朝的宗庙——完颜阿骨打要让辽朝百姓知道,大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耶律延禧带着萧兀纳等人,一路向西逃亡,途中不断有败兵加入,等他们抵达西京道与耶律大石汇合时,身边已聚集了近两万士兵。可耶律延禧刚喘了口气,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南京道留守耶律淳,得知中京失守,耶律延禧逃亡西京道后,竟在南京道称帝,改元“建福”,建立了“北辽”政权,还派人向金朝称臣,请求金朝出兵,共同夹击耶律延禧。
“耶律淳!”耶律延禧气得浑身发抖,“朕待他不薄,他竟在朕危难之际,篡夺皇位,还勾结外敌!此仇不共戴天!”
萧兀纳连忙劝谏:“殿下,如今我们腹背受敌,金军在东,耶律淳在南,若再与耶律淳开战,我们将陷入绝境。不如先前往夹山,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有不少辽朝旧部在此驻守,我们可以在那里休养生息,再图复兴。”
耶律延禧深知,萧兀纳说得是眼下唯一的出路。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下令:“全军向夹山进发!”
大军向夹山行进途中,又遭遇了金军的追击。完颜阿骨打得知耶律延禧逃往西京道后,派完颜娄室率领两万大军,一路追击。辽军士兵本就士气低落,又连日逃亡,疲惫不堪,面对金军的追击,很快便溃不成军。耶律延禧在耶律大石的保护下,拼死突围,才勉强逃到夹山,可身边的士兵已不足五千人。
夹山地处辽朝西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耶律延禧抵达这里后,终于暂时摆脱了金军的追击。可他看着身边寥寥无几的士兵,又想起中京的沦陷、宗庙的焚毁、耶律淳的背叛,心中满是绝望。
萧兀纳看出了耶律延禧的心思,劝道:“殿下,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年太祖皇帝建立辽朝,也曾历经磨难。如今我们虽身处困境,却仍有夹山这块立足之地,还有五千忠心耿耿的士兵,只要殿下能振作起来,整顿军备,联络辽朝旧部,他日定能收复失地,重振大辽。”
耶律延禧看着萧兀纳苍老却坚定的脸庞,又想起祖母萧观音和父亲耶律浚的期望,心中的绝望渐渐被燃起的斗志取代。他站起身,望着夹山的群山,沉声道:“萧太傅说得对,只要朕还在,大辽就不会灭亡。从今日起,朕要在此整顿军备,操练士兵,联络各地旧部,总有一天,朕要率领大军,杀回中京,为死去的将士报仇,为大辽雪耻!”
耶律大石也躬身道:“殿下放心,臣定当辅佐殿下,复兴大辽!”
可耶律延禧不知道,夹山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完颜阿骨打已下令,让金军继续搜捕耶律延禧的下落,誓要将他擒获;而耶律淳建立的北辽政权,也在金朝的支持下,不断向夹山方向进军。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身边的五千士兵中,已有不少人对前途感到迷茫,暗中与金军或北辽联络,准备投降。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而耶律延禧和他的残部,在夹山这个小小的角落里,能否顶住内外的压力,为大辽保留最后一丝希望?没有人知道答案。但耶律延禧心中清楚,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必须在这里坚守下去,哪怕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为大辽的复兴,做最后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