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2之我的双轨人生 > 第41章 她的兴趣是书法,他的“偶遇”在文庙
换源:


       秋意渐浓,蜀州城仿佛被一支巨大的画笔蘸了赭石与藤黄,细细地渲染开来。银杏叶镶了金边,梧桐叶也变得斑斓,空气里多了几分清爽的凉意,天空变得高远而澄澈。

自从图书馆那次“惊鸿一瞥”后,那个穿着白裙子、安静看书的侧影,就在林晓宇心里扎了根。他知道了她的名字——苏晚晴,高一(一)班的学霸,人如其名,晚来晴空,清澈安静。

但他知道的也仅止于此。她就像一本装帧精美却合拢的书,吸引着人去翻阅,却又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淡淡疏离。几次在走廊擦肩而过,她都只是微微颔首,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图书馆那次短暂的对视从未发生过。

林晓宇并不气馁。重活一世,他深知有些事急不得,尤其是对于苏晚晴这种内心世界丰富又敏感的女孩。强攻肯定不行,得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机会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听闻。课间,他听到一班的两个女生在走廊聊天,其中一个用羡慕的语气说:“…晚晴真是太厉害了,这次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又拿了一等奖,听说还是楷书和行书双料呢!”

另一个附和:“是啊,她爷爷好像是咱们蜀州有名的书法家呢,家学渊源。她平时没事就喜欢去文庙那边,说那里清静,有氛围。”

书法?文庙?

林晓宇心里立刻亮起了一盏小灯泡。这简直是天赐的突破口!

蜀州文庙,坐落在这座小城的老城区,红墙环抱,古木参天。棂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虽规模不及那些大地方的孔庙,但也自有一番庄严古朴的气韵。这里是老一辈人休闲喝茶摆龙门阵的地方,也是学生们考前临时抱佛脚、祈求孔子老人家保佑的圣地,平时确实清幽。

周六下午,林晓宇揣着一本崭新的《历代名帖赏析》,出现在了文庙的院子里。他没抱太大希望能“偶遇”,更多是抱着踩点和感受氛围的心思。

午后的阳光透过参天古柏的枝叶缝隙洒下,在地上留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旧书和茶叶混合的味道。一些老人聚在廊下下象棋,啪啪的落子声和轻微的争辩声更衬得庭院幽深寂静。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戟门,走向大成殿后面的尊经阁。据说那里平时更安静。

果然,刚绕过殿角,他的心就轻轻一跳。

在尊经阁侧面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下,摆着一张石桌,两个石凳。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坐在那里,背对着他。

依旧是简单的衣着,一件米白色的针织开衫,蓝色的牛仔裤。她微微弓着背,低着头,神情专注。石桌上铺着一块小小的毛毡,上面压着宣纸,旁边放着砚台、墨汁和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

她正在写字。

林晓宇停下脚步,没有立刻上前,而是隔着一段距离,安静地看着。

她没有发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见她屏息凝神,悬腕运笔,动作舒缓而稳定。笔尖在宣纸上轻轻滑过,留下流畅而富有韵味的墨迹。她的侧脸在树影婆娑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偶尔有金黄的银杏叶旋转着飘落,有一片甚至落在了她的发梢,她也浑然不觉。

林晓宇看得有些出神。这一刻的苏晚晴,和学校里那个安静学霸的形象似乎有些不同。此时的她,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温润的光泽,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专注,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投入。

他耐心地等着,直到她写完最后一个字,轻轻将毛笔搁在笔山上,微微松了口气,才开始端详自己的作品时,他才故意加重了脚步,假装刚走到这里。

“咦?苏晚晴同学?”林晓宇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表情,“这么巧?你也在这里?”

苏晚晴闻声抬起头,看到林晓宇,琥珀色的眼睛里同样掠过一丝诧异。她似乎不太习惯在这种私人空间被打扰,下意识地用手轻轻挡了一下石桌上的字,脸上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像是自己珍爱的宝贝被人突然撞见。

“嗯…林晓宇同学。”她轻声回应,声音像羽毛一样轻软,“你好。”

“我来文庙随便逛逛,感受一下文化气息。”林晓宇笑着扬了扬手里的书,让自己的出现显得更合理些,“没想到遇到你了。你在…练字?”

他的目光落在石桌的宣纸上,上面写的是一首王维的山水诗,字迹清秀工整,结构严谨,笔锋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洒脱,一看就是下过苦功的。

“写得真好!”林晓宇这句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这楷书,得有十来年功底吧?”

苏晚晴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没有…只是从小跟着爷爷胡乱写写。”虽然谦虚,但听到有人能看出功底,并且准确说出书体,她的眼神里还是闪过了一丝被认可的微光。

“胡乱写写就能写成这样,那认真起来还得了?”林晓宇很自然地走到石桌旁,保持着礼貌的距离,目光真诚地欣赏着那幅字,“笔锋圆润,结构舒展,很有灵气。比我强多了,我连毛笔都握不稳。”

他适时地流露出一点“笨拙”和“向往”,这是拉近关系的好方法。

苏晚晴抬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没想到这个在班里看起来有点“社会”、做生意很厉害的男生,会对书法表现出兴趣。“你也…喜欢书法?”

“喜欢看,但自己写不好。”林晓宇苦笑一下,顺势扬了扬手里的书,“所以买本书瞎看看,附庸风雅嘛。尤其是楷书,我觉得最能见功力,也最考验心性。能静下心来写好楷书的人,都不简单。”

他这几句半真半假的“内行话”,果然引起了苏晚晴的兴趣。她眼中的疏离感又褪去了一些,轻声问:“你喜欢谁的楷书?”

“欧阳询的《九成宫》吧,”林晓宇回忆着前世零星的知识点,“险劲刻厉,法度森严。不过初学可能更适合颜真卿,更厚重端庄一些。”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向基础,暗示自己的“业余”身份。

苏晚晴点了点头,话也稍微多了一点:“嗯,颜体确实更适合打基础。我爷爷也这么说。欧阳询的…对结构和笔力要求太高了。”

“是啊,”林晓宇附和道,然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指了指她刚才写的字,“你刚才运笔的那个‘转’,是怎么做到那么圆润自然的?我总是写得很生硬。”

这个问题问到了具体技法上,显得很真诚。

苏晚晴犹豫了一下,大概是很少与人交流这个,但她还是拿起一支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轻轻示范了一下:“手腕要松,靠手指的细微转动带过去,不能硬折…”

她讲解得很认真,声音轻柔,条理清晰。

林晓宇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两个问题。阳光透过金黄的银杏叶,洒在两人身上,石桌上,和那幅墨迹未干的字上。微风拂过,带来沙沙的轻响和淡淡的墨香。

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认真”。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十几分钟。直到一位管理大爷慢悠悠地踱步过来,提醒快要闭园了,两人才恍然惊觉。

苏晚晴开始收拾东西,动作依旧轻缓有序。

“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林晓宇真诚地道谢,“没想到苏同学你不光学习好,字也写得这么棒,还这么耐心。”

苏晚晴脸又红了一下,摇摇头:“没什么的…只是互相交流。”

两人并肩走出文庙的红墙大门。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以后…如果练字有问题,还能请教你吗?”林晓宇在路口分别时,状似随意地问道。

苏晚晴脚步顿了顿,低着头,轻轻“嗯”了一声,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然后便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快步走开了。

林晓宇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老街的尽头,嘴角微微上扬。

投其所好,果然是最有效的敲门砖。今天这场精心策划的“偶遇”,收获远超预期。他不仅看到了她沉浸在热爱中时发光的模样,更触碰到了她那层坚硬外壳下的一丝柔软。

他知道,通往她内心世界的路,或许就像练习书法一样,需要的是耐心、专注和水滴石穿的功夫。

而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他抬起手,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那淡淡的墨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