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敌后侦查营,我真不想当战神 > 第10章 我只是蹲个坑,怎么又撞上敌军换防?
换源:


       凌晨四点,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营地边缘的野厕。

林骁蹲在坑上,整个人缩在作训服里,哈出的白气刚冒出来就被冻成霜挂在睫毛上。

他眯着眼,脑子里还在复盘昨晚苏晚棠发来的那张照片——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像复制粘贴出来的影子。

“真他妈邪门。”他低声嘟囔,正准备提裤子走人,耳朵忽然一动。

风向变了。

北风原本是从敌境斜吹过来的,带着干冷的雪粒,可现在,夹进来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气味——柴油。

不是我方制式燃油那种带着金属味的刺鼻感,而是偏甜、偏浊,像是老旧发动机烧劣质油留下的尾气。

林骁的动作顿住了。

他缓缓转头,目光穿过铁丝网外那一片被雪覆盖的荒地,落在远处一道浅浅的车辙印上。

那痕迹藏在枯草和冻土之间,若不是他视力经过金手指强化到近乎夜视仪级别,根本发现不了。

他眯起眼,瞳孔微缩,开始分析。

胎纹间距比标准轻型运输车窄0.8厘米,压深偏浅,深度不超过4厘米——说明车辆自重轻,载重不足六成,极可能是空车返程。

而我方情报显示,敌军近三天无后勤调度记录。

那这辆车,是从哪来回的?

更重要的是,这型号的柴油机,只有敌军东部补给线上的T-12改装运输车才会用。

“凌晨四点半,空车返回……”林骁低声自语,“不是运人,就是刚卸完物资。”

他没回帐篷,反而顺着哨岗后侧的掩体猫腰前行。

脚踩在积雪上几乎没发出声音——这是他穿越后三个月里,靠无数次“被迫加班式”夜间巡逻练出来的本能。

十分钟后,他趴在一处塌陷的观测点,望向对面山口。

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五十米。

但就在那片灰白之中,一队人影缓缓穿出。

二十人左右,身着敌军三营冬训服,披着伪装斗篷,步伐看似整齐,实则节奏松散。

领队不断用手势调整队形,像是在刻意控制行进速度。

林骁的视线如扫描仪般掠过每一个人。

肩章反光角度、背包绑带的结法、枪背带的磨损位置……甚至连其中一人每隔三分钟就咳嗽一声的习惯,都被他瞬间录入脑海。

然后,他看到了那三人。

走在中段的三个士兵,身高体型几乎一致,步伐频率完全同步,连左脚落地时脚尖外翻的角度都分毫不差——这种细微动作本该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可他们就像是同一台机器复制出来的。

更诡异的是,他们的呼吸节奏也一致。

“双胞胎?”林骁皱眉,旋即否定,“不,三胞胎都凑不出这种同步率。”

除非……是长期训练的替身,或者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反复出现。

他心头一震。

“影子计划……是真的。”

苏晚棠那张照片不是巧合,而是线索的开端。

他迅速调出记忆中的《敌军部队行为特征笔记》——那是他这一个月来,靠金手指一点一点攒下的“活档案”。

翻开三营条目:长期负重行军导致右肩肌群发达,97%士兵存在右肩微沉现象;背包左侧绑带普遍松一圈以缓解压力;行进时左脚落地略重于右脚。

可眼前这支队伍呢?

双肩平衡,背包绑法标准统一,左脚落地反而偏轻。

全是假的。

“他们在演。”林骁咬牙,“三营根本不在休整,真正的主力已经悄悄换防,这支是替身部队,用来制造‘一切正常’的假象。”

他盯着那队人消失在雾中,手指无意识地掐进掌心。

这不是简单的伪装,而是系统性欺骗。

对方不仅要骗侦察机,还要骗地面观察哨,甚至……骗时间。

“谁会费这么大劲搞这种花活?”他冷笑,“除非他们知道,我们这边有个‘人形数据库’。”

想到这儿,他忽然明白李文斌的意图了——不是为了藏兵,是为了测试他林骁,到底能记住多少,能识破到哪一步。

“拿真人演戏给我看?”林骁站起身,拍掉膝盖上的雪,眼神冷了下来,“行啊,那咱们就看看,是你演技好,还是我记性硬。”

回到营地时天刚蒙蒙亮,炊事班还没起锅,整个营区静得只剩风声。

他没惊动任何人,径直钻进自己帐篷,从枕头下抽出那本用防水笔记本写的《敌军特征手册》,翻到最新一页,迅速记录:

【05:17,铁丝网东侧200米,发现异常车辙,型号匹配T-12运输车,压深≤4cm,判断为空载返程】

【05:25,山口雾区观测到模拟三营行军队列,共20人,肩章反光角偏差12,背包绑法标准化过度,三人步态高度一致,疑似替身轮替】

【结论:敌军启动“影子计划”,以假部队掩护真实换防,意图误导我方情报判断】

写完,他合上本子,靠在行军床上,闭眼回想每一个细节。

张排长会不信,王志远会嘲讽,赵磊会紧张得手抖。

但他更知道,如果现在不说,等敌军主力完成部署,再想翻盘就晚了。

“我只是想蹲个坑……”他睁开眼,望着帐篷顶苦笑,“怎么又让我撞破一场大战的序幕?”

外面天色渐亮,晨光刺破云层,照在营区旗杆上。

风还在吹,可林骁已经不再觉得冷。

他拿起手机,看了一眼苏晚棠还没回的消息,又低头看了看那本写满密密麻麻笔记的册子。

然后,他轻轻说了句:

“这丝,没白蹲。”张排长盯着林骁递过来的笔记本,眉头拧成个疙瘩,指节重重敲了敲桌沿:“你跟我说,你蹲厕所的时候,顺手记了敌军车辙深浅、步频偏差、连人家手背血管长啥样都看清楚了?”

帐篷里一片死寂。

赵磊缩在角落,手里的对讲机都快被攥出火星子;周大勇抱着枪蹲在门口,眯着眼打量林骁,像在看一头上岗就开挂的野狼。

“我不是顺手。”林骁面无表情,“我是被迫——谁大早上蹲个坑还得兼职反侦察?但我记下来了,您要不要听?”

张排长冷哼一声:“证据呢?光靠你一张嘴,我拿什么跟团部汇报?说我们侦察营靠‘厕所情报学’打仗?”

林骁没恼,反而从本子夹层抽出一张用热敏纸拓印的掌纹图,往桌上一拍。

“第一,铁丝网东侧200米外的车辙,胎纹间距比制式运输车窄0.8厘米,压深不超过4厘米。根据我军后勤数据库,只有敌军T-12改装车用这种非标轮胎,且空载时才会压出这种深度。说明它刚完成转运任务,正在返程。”

他顿了顿,翻到下一页手绘草图。

“第二,山口那支‘三营巡逻队’,二十人里有三人步频完全一致,落地角度误差小于0.5度,呼吸周期同步率高达98.7%。统计模型显示,自然状态下出现这种同步的概率低于0.3%。这不是训练出来的,是演出来的。”

帐篷里有人倒吸一口冷气。

林骁没停,指尖点向第三条:“第三,其中一人摘手套时,左手背静脉分支呈‘Y’型分叉,主支距腕关节7.2厘米——这和昨日敌军后方休假名单中‘三营炊主打菜班长王德海’的医疗档案照片完全吻合。可王德海昨天还在80公里外的补给站领冬装补贴。”

空气凝固了。

王志远原本靠在墙边冷笑,此刻却缓缓直起身子,眼神复杂地盯着那张拓印图。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吐出一句:“……得报上去。”

张排长脸色变了又变,拳头捏得咔咔响。

他知道林骁不是第一次“神”,但这次太离谱了——离谱到如果真是假的,那造假的人脑子得比指挥部还大。

可如果是真的……

他猛地站起身,一巴掌拍在战术地图上:“启动B级侦察预案!周大勇,带两个组上高地,用热成像扫描山口后谷,限时三小时回报!”

三个小时后,对讲机炸响。

“发现目标!敌主阵地后方隐蔽山谷,至少两个连级单位集结,车辆呈战斗展开队形,引擎预热超四十分钟,未开启无线电,疑似静默待命突击……热源图像已传回!”

指挥部警铃大作。

炮兵预备区立刻进入一级战备,五分钟后,第一波覆盖式炮火轰入敌后山谷。

爆炸的火光映红半边天际,原定凌晨七点的突袭,硬生生被掐在了摇篮里。

战后总结会上,团长盯着林骁,眼神像在看某种不该存在于世间的兵器。

“你这兵……怎么连上厕所都能出情报?”

林骁低头,声音平静:“我真就想解决个生理问题。”

没人笑。

因为所有人都开始明白——这人不是运气好,是把整个战场,活生生塞进了脑子里。

而此刻,在敌军前线指挥所内,李文斌摘下监听耳机,屏幕定格在林骁离开厕所那一刻的监控画面上。

他盯着那道背影,低声自语:“不是他运气好……是他连呼吸节奏都能记住。”

他按下通讯键,声音冷得像冰。

“通知‘山鹰’,目标确认存在,启动清除程序。”

夜色渐深,风停了。

林骁独自坐在岗哨角落,怀里抱着那本翻得卷边的《敌军行为日志》。

火光映着他低垂的脸,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

他闭上眼,脑海如录像回放——

双胞胎替身的错位站位,空车返程的细微烟迹……

还有,那三人同步到诡异的脚步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