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将至。
林骁坐在通信连值班室最角落的位置,手里捏着那块被他亲手捏碎的录音仪芯片,像握着一枚烧红的弹头。
灯光惨白,映得他眼底一片冷光。
耳机塞进耳朵,第七遍重播那段音频——《战术推演自语_02:11》。
“……张排长太保守,这种地形根本不该分兵,直接穿插敌后才是最优解。”
他的声音从耳机里传出来,冷静、理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那是他值夜时随口嘀咕的战术设想,连他自己都忘了说过。
可敌人记得。
他一条条翻看录音文件:哨岗自语、厕所外踱步、资料室烧毁旧档案时的低语……每一句都是私密时刻的碎念,没有一句涉及机密,但加在一起,却像一张逐渐成形的拼图——拼出一个叫“林骁”的人:他的思维节奏、语言习惯、决策模式,甚至情绪波动的规律。
这不是监听。
这是建模。
他们在用数据喂养一个“林骁AI”,用来预判他下一步会怎么走、会提出什么战术、会在哪一刻发起突袭。
“呵。”林骁扯了下嘴角,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想当我的脑内导演?”
他猛地摘下耳机,抬头看向墙上那张泛黄的边境地形图。
目光落在一处偏僻的红点上——代号“鹰眼”。
十年前我军前哨所,建在海拔四千三百米的断脊山口,曾是监视敌方C7补给线的核心节点。
后来因战略调整废弃,断电多年,只留下一座锈迹斑斑的混凝土堡垒和一台老式TQ84B短波电台残骸。
理论上,那台电台早该报废。
但林骁知道,TQ84B有个设计缺陷:备用电池舱独立于主供电系统,只要电池没烂透,哪怕断电十年,也能强行唤醒一次,发出定向短波信号。
“他们不是想猜我吗?”他盯着“鹰眼”,低声说,“那就给他们个答案。”
小刘缩在桌角,手指不自觉地搓着衣角。
这个通信连的实习生,技术过硬,胆子却小得可怜。
他看着林骁摊开的电路图,咽了口唾沫:“你是说……用‘鹰眼’那台报废电台,发一条假情报?”
“对。”林骁点头,笔尖在图纸上画出一条临时供电回路,“编一套‘我方即将突袭C7补给线’的行动计划,加密等级做低,用旧版密码本,让他们破译起来毫不费力。”
小刘瞪大眼:“你这是钓鱼?”
“不。”林骁摇头,眼神幽深,“我是要让他们‘验证’他们的模型。”
如果敌军真在用他的行为数据预测我方动向,那他们一定会对“林骁式战术”格外敏感——大胆、精准、偏好夜间突袭、擅长利用废弃设施反向通讯。
而这一次,他会亲自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
小刘还在发愣,林骁已经收起图纸,起身走向排部。
张排长正靠在椅背上抽烟,眉头拧成疙瘩。
听完林骁的计划,他猛地站起,烟灰抖落在桌面上:“你疯了?‘鹰眼’离敌控区不到八百米!那边连鸟都不敢飞,热成像一扫一个准!你进去就是活靶子!”
“我不带枪,不进核心区。”林骁语气平静,“只进去开机发信号,十分钟就撤。而且——”他顿了顿,“如果他们真掌握了我们的情报体系,就不会放过这个‘漏洞’。我要看他们信不信。”
“信不信?”张排长冷笑,“你拿命去测试敌人的判断力?谁给你这权力?”
林骁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他。
那一眼,让张排长忽然意识到——这列兵不是在请示,是在通知。
他沉默了几秒,终于压低声音:“团部不会批,我也不能签这个字。你要是出了事,我担不起。”
“那就别签。”林骁转身,“算我私自行动。”
“你!”张排长气得拍桌,却见林骁已经走到门口。
就在这时,周大勇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我陪你去。”
人影一晃,老兵周大勇靠在门框上,军装没扣严,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作训背心。
他叼着根没点燃的烟,眼神沉得像山底的潭水。
“万一你被围,至少有人替你断后。”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要去后山捡个弹壳。
紧接着,赵磊也蹦了出来,手里抱着无人机遥控器:“那我在后方架无人机干扰他们的热成像,算不算‘路过’?”
林骁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
但那一瞬间,他脑子里闪过前世加班到凌晨的画面——同事拍他肩膀说:“走,吃宵夜去,别一个人扛。”
他喉头动了动,最终只吐出两个字:“谢了。”
计划没变。
当晚,暴雨倾盆。
乌云压山,雷声滚过边境线,像战鼓在远处擂动。
雨水冲刷着荒原,把脚印、车辙、热源信号全都搅成一团混沌。
三个人影在泥泞中潜行,贴着山脊低处前进,像三道被夜色吞噬的风。
林骁走在最前,手里攥着一张手绘的“鹰眼”内部结构图。
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颈,冷得刺骨,但他步伐稳定。
所以,他故意在出发前十分钟,让小刘在通信连“误发”一条加密日志:“侦察三组夜间例行巡逻,方向西北。”
——让他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巡查。
可真正目标,是那座十年未响的电台。
是那一次,由他亲手设计的“错误答案”。
是那场,即将在敌军指挥系统中引爆的思维风暴。
三人在距离“鹰眼”哨所三百米处停下。
林骁抬头望去,暴雨中,那座废弃堡垒像一头伏地的巨兽,黑洞洞的窗口,像它闭着的眼睛。
他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准备。”
然后,贴墙摸进主控室,一脚踢开塌陷的天花板,露出布满灰尘的电台主机。
暴雨如注,天地间只剩雨幕与雷鸣。
林骁的手指在布满锈迹的电台主机上迅速游走,指尖划过氧化发黑的蓄电池接口时,眉头一拧——果然,触点几乎完全钝化,电流根本无法导通。
“不行,直接接电打不着。”他低声说,声音被雨声撕碎。
赵磊蹲在他身后,无人机遥控器屏幕闪着微弱绿光:“热成像扫描显示周围三公里无移动热源……至少现在没有。”
周大勇靠在墙边,手按战术刀柄,目光死死盯着门外那片混沌的夜:“十分钟,再多一秒都是找死。”
林骁没说话,从急救包里抽出一个看似普通的止血敷料袋——里面装的却是他私自调配的浓缩盐水。
这是他穿越后第一次任务时就养成的习惯:把一切“非战斗物资”都改造成战场可用工具。
他撕开包装,将液体缓缓滴入金属接口。
嗤——细微的电解反应响起,白烟混着雨水蒸腾而起。
“通了!”他眼睛一亮。
赵磊立刻递上逆变器,野战电源接入瞬间,主机内部传来几声断续的咔哒响,像是沉睡十年的机械心脏被强行唤醒。
终于,面板上一盏红灯微弱闪烁,继而转为稳定的绿光。
成了!
小刘的声音通过加密耳塞传来:“情报文本已上传,加密等级低,用的是2018版战术密码本——他们十分钟内必破。”
林骁迅速调频,锁定敌军高频监听波段,手指悬停在发送键上。
这一刻,他不是在发一条假命令,而是在向整个敌军情报系统投下一枚认知炸弹。
“行动代号:破晓,时间:明晨五点三十分。”他按下按钮,信号如一道无形利刃,刺穿风雨,射向敌营深处。
“发完了!”他拔掉电源线,转身就要撤离。
可就在他跨出主控室门槛的一瞬,脚步忽然顿住。
不对。
他的瞳孔骤缩。
头顶那根锈蚀的避雷针,在狂风暴雨中轻轻晃动——但频率不对。
不是风压导致的摆动,而是有节奏的、极其轻微的踩踏震动。
就像有人正趴在屋顶边缘,静静等待猎物出笼。
他猛地回头,目光扫过哨所侧门。
那一眼,让他脊椎发凉。
门缝底下,卡着一粒极小的黑色橡胶碎屑,边缘呈锯齿状,和普通巡逻靴完全不同。
他曾在一次敌后残骸分析中见过——那是“影狼”特战队专属作战靴底纹的磨损特征,耐低温、防滑、无声渗透专用。
他们早就来了。
不是监听,是设局。
他们知道我们会来,甚至……可能一直等着这个“林骁主动暴露战术风格”的时刻。
“快走!”他低吼,声音压得极沉,“他们早就在等我们!这不是突袭——是请君入瓮!”
话音未落,远处山脊猛然亮起三点猩红。
红外激光。
精准锁定三人撤退路线。
林骁一把拽倒赵磊扑向掩体,周大勇已经抄起枪准备反击。
暴雨中,死亡的准星已悄然套牢他们的身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