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敌后侦查营,我真不想当战神 > 第8章 排长,那地图是我画着玩的!
换源:


       清晨的营地刚解封警报,铁灰色的天边刚透出一丝冷光,风还割着人脸颊。

林骁蹲在灶台边,手里捏着半个冷馒头,牙口硬地啃着。

冻硬的面皮硌牙,他眯了眯眼,正想往嘴里塞最后一口,手机在兜里震了一下。

是苏晚棠发来的加密消息。

【你爸叫林建国,1987年牺牲名单上的林骁,是你什么人?】

林骁的手指猛地一抖。

馒头掉进雪里,沾上泥灰,像一块被遗弃的残骸。

他盯着屏幕,心跳慢了半拍,又猛地撞上胸腔。

不是因为问题本身——他早知道自己身份不对劲,从睁眼那一刻起,这具身体就不该存在——而是因为,有人开始挖了。

而且是她,那个总举着相机追着他跑、嘴里喊着“卷王别跑”的女记者,居然顺藤摸瓜,摸到了十年前的死亡名单上。

他没回。

也不能回。

他连自己是谁都说不清。

只记得加班到凌晨三点,心脏一沉,眼前一黑。

再睁眼,就是这零下三十度的边疆,班长正踹他脚尖骂:“装什么大尾巴狼,列兵就该有列兵的样子!”

可偏偏,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根本不像个列兵。

敌军三号据点的通风口朝南偏东十五度,误差不超过两度;1983年气象站改建图纸他能默画出来;甚至连早已废止的“山鹰计划”撤离代号,他都能一字不差背下来。

这些记忆像刻进骨头里,冰冷、清晰、无法抹除。

“林骁!”

一声冷喝打断思绪。

王志远大步走来,新调来的副排长,肩章比他多一道杠,眼神比刀还利。

他穿着笔挺的作战服,领口扣得一丝不苟,像是从考核手册里走出来的标准模板。

“今天你带B组去九号巡逻区,别又搞什么‘预判’惹事。”他语气生硬,字字带刺,“上回你说敌军会夜袭补给线,结果呢?我们蹲了三小时,连只耗子都没见着。”

林骁低头拍了拍裤腿上的雪沫,语气平静:“我就是个值班的,能惹啥事?”

心里却警铃大作。

预判?

他哪来的预判?

他只是记得——记得敌军侦察队每逢朔风夜必扰后勤节点,那是他们三年前的老战术,早该淘汰了。

但他不说,不能说。

过目不忘是金手指,不是军功章,说破了,他第一个被送进秘密调查组。

B组成员陆续集合,赵磊凑上来,嘴里叼着根干草:“骁哥,听说昨晚苏记者冲你吼完就跑了,真出事了?”

“她问我爸是谁。”林骁低声说。

赵磊一愣,随即吹了声口哨:“嘶……那你爸是谁?”

“我他妈要记得,还用蹲这儿啃冷馒头?”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出点荒诞的寒意。

九号巡逻区位于边境缓冲带,地势起伏,视野开阔,常年积雪覆盖。

一行人踩着雪壳前行,寒风卷着碎雪抽在脸上,像砂纸打磨。

林骁走在最前,呼吸在面罩上结了一层薄霜。

突然,他脚步微顿。

对面山脊线有异样。

三处伪装掩体藏在岩缝中,外表看是塌方落石,自然得连无人机都未必能识破。

但林骁一眼看出破绽——阴影角度不对。

雪面受光角度与地形不符,说明遮蔽物是后加的。

更关键的是,左侧那处边缘,露出半截迷彩网边角,纹路与昨日敌军运输车上的制式完全一致。

他没说话,只默默记下坐标、朝向、遮蔽物材质厚度,甚至估算出当前风速对热成像设备的干扰程度。

这些信息在他脑中自动归档,像硬盘分区一样清晰。

“你盯那石头看得入迷,”赵磊凑过来,压低声音,“莫非里面藏着敌军司令?”

“记下来,”林骁随口道,“万一有用。”

回营后,文书陈晓峰抱着一摞报告催交:“林骁,你那份呢?别又拿‘一切正常’糊弄我。”

林骁本想随便写两句,可脑子里那些画面挥之不去。

坐标、风向、伪装纹理……像病毒一样反复刷新。

他烦躁地抓过一张废纸,在背面草草画了张示意图,标出三处异常点,又写下一句:“疑似临时观察哨,建议热成像复查。”

随手一塞,扔进报告堆,转身去擦枪。

他不想惹事,也不想立功。

他只想活着,安安稳稳地混到退伍,然后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查清自己到底是谁。

可命运偏偏不让他躺平。

王志远翻到那张草图时,脸色瞬间阴沉。

“谁允许你擅自绘制战术图?这是越权!侦察情报必须由指挥层统一研判,你一个列兵,画什么图?写什么建议?你是想当参谋长还是想进军事法庭?”

声音拔高,惊得整个营房都安静下来。

张排长闻声赶来,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纸,只看了一眼,眉头就锁死了。

“这……这位置……”他声音发紧,“怎么跟情报科昨天内部推测的高危区,几乎完全重合?”

没人回答。

林骁正低头擦枪,动作不快,却极稳。

枪管锃亮,映出他半张脸——平静,沉默,眼里却有一簇火在烧。

他知道那三个点有问题。

因为他“记得”那里会有问题。

就像他记得很多还没发生的事。

而此刻,他更清楚一件事——

有人已经开始怀疑他了。

不止是苏晚棠。

还有王志远的敌意,张排长的震惊,甚至……昨夜那三闪即逝的信号灯。

仿佛有一张网,正从四面八方收拢。

他不是战神。

他只是个想活明白的死人。

可这张图,已经把他的影子,投进了风暴中心。

夜色如墨,风雪在营地上空盘旋呼啸,像一头不肯离去的野兽。

侦察营的指挥帐篷里灯火通明,气氛却比暴风雪更冷。

周大勇带队炸毁三处敌军前哨的消息刚传回,技术队的红外扫描报告也同步送达——画面清晰显示,三个伪装掩体内部均有持续热源活动痕迹,时间长达四十八小时以上。

其中一处甚至架设了定向监听设备,正对九号巡逻区我方主哨位。

更令人头皮发麻的是,缴获的手绘地图上,标注了我方七处明暗岗哨、巡逻路线和换岗时间,精准得像出自内部人员之手。

“指挥部震了。”张排长站在地图前,声音压得极低,眼神却像钉子一样扎在林骁脸上,“说我们这回掐住了敌军耳目,要给执行组记功。”

“功?”王志远冷笑一声,猛地转身盯住林骁,像要看穿他这具皮囊,“一个列兵,连正式侦察任务都没独立执行过,凭一张草图就把敌军眼皮底下三个高危点炸成废墟?林骁,你告诉我,你是蒙的,还是算的?”

林骁靠在墙边,手里还握着那支没擦完的步枪,动作没停,语气也懒:“我就是画着玩的。”

“玩?”赵磊差点笑岔气,一屁股坐上桌沿,“你玩一次就把敌军三年没暴露的监听网端了?玩一次就比情报科三天分析结果还准?排长,我觉得他这不叫玩,这叫降维打击!”

没人接话。

帐篷里的空气凝滞得像冻住的机油。

王志远盯着林骁,眼神从怀疑渐渐转为警惕——这不是运气,是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必然”。

而这种必然,对体制而言,比敌军渗透更危险。

林骁没理会众人的目光,低头看着自己画的那张草图。

纸边已经起皱,被王志远摔过两次,又被张排长反复翻看。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其中一个坐标点,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动。

——那个左腿微跛的敌军士兵,今天没出现在换岗名单里。

不是缺席,是死亡。

他在记忆里“看见”了那个人:2022年冬训,敌军三连侦察班,代号“灰狐”,左膝旧伤,每逢雪天步幅缩短0.3秒。

这信息本不该存在,可它就那么清晰地刻在脑海里,像一段不属于他的档案。

“不是有内鬼……”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风雪吞没,“是有人记得太清楚。”

这句话没传进任何人耳朵,却像一根针,扎进了他自己心里。

他开始怀疑——这些记忆,真是“穿越”带来的吗?

还是……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根本就没死?

远处,敌军阵地。

李文斌站在被炸毁的哨点前,手套捏着一块残破的迷彩网,指节发白。

照片上,三处掩体炸点分布呈等边三角,起爆时间误差不足三秒,完全是精准斩首。

“他们没用无人机。”他声音低哑,“没派侦察兵踩点,甚至连常规巡逻都没改道……怎么做到的?”

副手低头汇报:“监听设备记录显示,最后一次异常信号是昨晚九点十七分,三闪短光,方向来自我方C2哨塔。”

李文斌眼神骤冷:“那是我们自己人发的确认信号。”

他缓缓抬头,望向边境线另一侧的我方营地,像在凝视一头悄然睁眼的猛兽。

“换通讯方式。”他冷冷下令,“从现在起,所有外围部署停用无线电,改用手势暗号。我要查——他们是不是有个‘活地图’。”

风雪中,两军的暗流已悄然改道。

而风暴中心,林骁正把那张草图塞进抽屉,转身走向物资区。

明天全营清点装备,他被分去报废器材区,登记一批缴获的敌军残件。

他没当回事。

不过是走个过场,勾几笔,混过去就行。

可就在他抬脚的瞬间,太阳穴突地一跳——

一段陌生的画面,毫无征兆地浮现:

锈蚀的金属箱,编号047,内部有块芯片,标签写着“山鹰-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