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影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 第二十六章 困难
换源:


       第二十六章困难

终于,外面彻底安静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一阵沉稳而清晰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了他们办公室门口。

门被推开,先进来的是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随后,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正是祁同伟。

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身姿挺拔,虽然脸上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但眼神明亮而锐利,仿佛能一下子看进人心里去。

他站在门口,目光快速地扫视了一圈这间狭小、简陋甚至有些破旧的办公室——斑驳的墙壁,掉漆的办公桌,还有那两张带着局促和紧张面孔。

县扶贫办陪同过来的一个干事赶紧上前一步,脸上堆着笑,抢先介绍道:“祁主任,这位就是咱们移民吊庄办公室的张树成主任,可是个老黄牛,一直扑在这项工作上。”

他显然不认识旁边那个更年轻的,介绍完张树成就卡壳了,眼神有些尴尬地飘向马得福。

张树成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的,三步并作两步就迎到了祁同伟面前,双手下意识地在裤腿上蹭了蹭,才伸出去。

马得福也紧跟着慌忙站起来,身体绷得笔直,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

祁同伟没有丝毫犹豫,非常主动地伸出手,先用力地和张树成握了握。

他的手干燥而温暖,握力十足,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感。

“张主任,辛苦了。”

他的声音平和,却自有一股让人心安的气度。

松开手,他的目光自然转向旁边紧张得几乎同手同脚的马得福,眼神里带着询问,语气依旧温和:“这位是……?”张树成赶紧侧过身,像是展示一件重要法宝一样,把马得福往前轻轻推了半步,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些,带着一种发现宝藏的兴奋报告道:“报告祁主任,这是马得福同志,是县农机站刚借调来咱们办公室帮忙的生力军,农校毕业的,最关键的是——”他特意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说。”

家就是涌泉村的,土生土长的涌泉村人。”

“涌泉村”这三个字,他咬得格外重。

祁同伟闻言,眉头微微一动,目光在马得福那张还带着稚气、此刻涨得通红的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重新认识他一样。

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赞许和期许的笑意,说道:“好,很好。”

祁同伟没有明白张树成到底什么意思,但是既然着重强调马德福是涌泉村人,肯定有其用意。

他向前微微倾了倾身,看着马得福的眼睛,语气变得更加恳切:“涌泉村出来的知识分子,难得。

学了知识,不忘乡土,这就更难得。

现在家乡正处在脱贫攻坚最要紧的关头,正是最需要你们这样有文化、又知根知底的年轻人回来出力的时候。

好好干。”

这番话,既是对马得福的肯定和鼓励,也隐隐点明了他对“涌泉村”这个点的格外关注。

马得福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紧张感被一种莫名的激动取代,他挺直了腰板,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还有些发紧,却异常坚定:“是,祁主任,我一定努力。”

送走了组织部的领导,祁同伟转身回到这间略显空旷的办公室。

他也没客气,径直走到屋里唯一那张像点样的办公桌后坐了下来——那是张旧桌子,漆面斑驳,桌角甚至有些磨损,但此刻,它就是这间办公室里的“主帅”之位。

他刚坐定,还没喘口气,早就候在一旁的张树成便深吸了一口气,像是给自己鼓劲打气,然后上前一步,开始向祁同伟详细汇报工作。

他说话的速度有点快,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忐忑,重点自然是眼下最烫手的山芋——涌泉村七户吊庄户刚落地玉泉营没两天,就全都偷跑回老家的事。

祁同伟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着桌面,听得非常专注。

当张树成再次提到马得福是涌泉村人时,祁同伟的目光不易察觉地在那位紧张地站在一旁的年轻人身上停留了一瞬。

他心下立刻了然——原来刚才张树成那么卖力地介绍这小伙子的来历,是在这儿等着呢,是想把这“本地娃”当成打开工作局面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老张,看着憨厚,肚子里倒是有点盘算。

祁同伟心里明镜似的,但脸上丝毫没露出来,依旧不动声色地继续听取汇报。

张树成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祁同伟的脸色。

他讲得口干舌燥,心里七上八下的,尤其说到那七户人家是怎么在沙尘暴里狼狈不堪、最后又怎么扒车跑回去的细节时,声音都不自觉地低了下去,生怕这位刚从上面下来的、大有来头的年轻领导一听这烂摊子,就觉得他们基层干部能力太差,不堪大用。

祁同伟自始至终没有打断他,只是听得非常认真,偶尔才会插话问一两个非常具体的细节,比如“当时分配的地块离临时安置点有多远?”“沙尘暴来的那天,指挥部有没有提前收到气象预警?”“跑回来的这七户里,有没有牵头带头的?”。

每问一个问题,他的眉头就会微微蹙起一下,显示出他不仅在听,更在快速地思考和分析。

等到张树成终于汇报完了,办公室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祁同伟没有立刻表态,他向后靠了靠,手指交叉放在桌前,沉吟了片刻,仿佛在消化和权衡刚刚听到的所有信息。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分量:“情况比我在区里看到的报告和资料里写的,要具体得多,也急迫得多啊。”

他引用了一句老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永远没法真正了解底下的难处。”

他目光转向张树成,直接问道:“张主任,接下来,你们是不是打算立刻去一趟涌泉村?”“是,祁主任,我们正准备去……”“我和你们一起去。”

祁同伟果断地说。

“不过。”

他看了看手表。

“今天我刚报到,住宿还没安顿,县里晚上还有个聚餐。

我们明天一早出发,怎么样?今天大家都准备一下。”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语气轻松了些:“区里照顾我下来跑地方,给配了辆车,虽然看起来是辆老吉普,但后勤的同志拍着胸脯保证绝对耐造,跑咱们这的路没问题。

明天咱们就开车去,方便些。”

张树成和马得福自然没有意见。

回到县扶贫办那间临时分配给他的办公室,祁同伟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嘈杂。

他坐在那张略显陈旧、但被擦得干干净净的办公桌后,翻开了厚厚一摞关于海吉县历年扶贫工作的汇报材料和总结报告。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办公室里只剩下他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台灯昏黄的光线照亮了他紧锁的眉头。

他看得非常仔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报告里的数字、项目名称和所谓的“成效”,与他白天听到的、看到的实际情况,常常对不上号。

他手边摊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不时拿起笔,在上面快速地记录着要点、疑问和发现的问题,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急促的声响。

那摞材料里反映出的反复投入却收效甚微的困境,像一团乱麻,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心焦和沉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