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年七月初一,沈渊带着青禾,乘坐紫鸢安排的马车前往应天府。此次行程比上次安稳许多,沿途虽有零星的麻烦,却都被青禾提前化解——她在滁州城外发现了伪装成商贩的探子,在扬州渡口识破了假船夫的计谋,还在镇江驿站帮沈渊挡下了一杯下了药的茶。
七月初五抵达应天府后,沈渊住进了之前的“晚晴居”客栈。刚安顿好,就见钱德洪赶来,带来个好消息:“沈渊,你上次的策论被张岳大人呈给了总督胡宗宪,胡大人很赏识你,说若你乡试中举,便推荐你入兵部任职。”
沈渊心中一喜,入兵部正是他所愿,既能参与海防建设,又能接近抗倭事务,为日后推行“开海通商”和练兵之策铺路。青禾在一旁听着,眼中也满是替他高兴的神色,悄悄去楼下为他打来了热水,还在水中加了些安神草药。
次日,沈渊去应天府学熟悉考场,青禾则在府学附近探查。回来时,她带回个重要消息:“公子,今年的乡试主考官是李默大人,副考官是徐阶大人的门生。我刚才在府学外看到副考官的随从,与上次徐府那个被收买的李管家有往来。”
沈渊心中一凛:“你是说,副考官可能会针对我?”青禾点头:“我在随从身上闻到了‘迷魂散’的味道,和上次那个瓷瓶里的一样。他们怕是想在考试时给你下药,让你发挥失常。”
沈渊沉吟道:“李默大人赏识我,副考官不敢明目张胆地动手,怕是会在笔墨或食物里动手脚。你需多加留意,考试期间,我的笔墨和食物都由你保管,旁人送来的一概不用。”
青禾郑重点头:“公子放心,我定会看好,绝不让人有机可乘。”接下来的几日,青禾几乎寸步不离沈渊,白天陪他去府学查阅资料,晚上则守在房外,连客栈送的饭菜都要先尝过,确认无毒后才给沈渊吃。
七月初十,乡试前一日,徐妙云亲自来到客栈,送来一摞自己手抄的范文,还有个食盒:“沈公子,明日就要考试了,这是我亲手做的糕点,你带着在考场里吃,补充体力。青禾姑娘,辛苦你这些日子照顾沈公子,这是给你的点心。”
青禾接过点心,却没有立刻吃,而是悄悄取出银针,在糕点上试了试,确认无毒后才放心。徐妙云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青禾赞道:“姑娘真是细心,有你在沈公子身边,我也放心了。”青禾有些不好意思:“这是我该做的。”
徐妙云离去后,沈渊对青禾道:“徐姑娘是真心为我好,你不用对她太过警惕。”青禾低头:“我知道,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公子的安全最重要。”沈渊笑了笑,不再多言,拿起徐妙云送的范文,认真研读起来。
当晚,沈渊复习到深夜,青禾便在一旁陪着,为他添灯、续茶。沈渊抬头,见她眼中带着倦意,却仍强撑着,便说道:“你也去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陪我去考场。”青禾摇头:“我不困,公子复习到何时,我就陪到何时。”
沈渊心中温暖,不再劝说,继续看资料。窗外月光皎洁,屋内灯火通明,一人伏案苦读,一人静静守候,身影在灯光下交叠,显得格外温馨。临近子时,沈渊终于放下书本,青禾立刻为他端来早已温好的安神茶:“公子喝了茶,早些歇息,明日才有精神考试。”
沈渊接过茶,一饮而尽,只觉得浑身舒畅,连日的疲惫消散了不少。“青禾,有你在,真好。”他由衷地说道。青禾闻言,脸颊微红,低头道:“能跟着公子,是我的福气。”
次日清晨,沈渊带着青禾前往应天府贡院。刚到贡院门口,就见副考官的随从提着个食盒,说是“副考官大人特意为沈公子准备的早饭”。青禾立刻上前,挡在沈渊身前:“多谢副考官大人好意,但我家公子已有早饭,这食盒我们不能收。”
随从脸色一变:“这是副考官的心意,你一个丫鬟也敢拦?”青禾却不退让:“我家公子的饮食由我负责,若副考官大人有其他吩咐,可直接对我家公子说,食物就不必了。”沈渊也道:“多谢副考官大人美意,我已用过早饭,还请带回。”
随从无奈,只能提着食盒离去。青禾低声对沈渊道:“那食盒里有问题,我刚才闻到了‘迷魂散’的味道。”沈渊点头,心中庆幸有青禾在,否则今日怕是要中了副考官的计。
进入考场前,青禾仔细检查了沈渊的笔墨、砚台和食盒,确认无误后,才递给他:“公子,考试时若有不适,就咳嗽三声,我会想办法通知外面的漕帮兄弟。”沈渊接过东西,点头道:“我知道了,你在外面也多保重。”
看着沈渊走进贡院的背影,青禾握紧了手中的短刀,在心里默念:“公子,你一定要顺利,我会在这里守着你,等你出来。”贡院外,阳光正好,青禾站在树下,目光坚定地望着贡院大门,准备为沈渊守好这至关重要的一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