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谎鬼那张嘴,平日里油光锃亮,说起谎来比唱曲儿还动听,竟骗的一具肉身与灵魂融合过上了真人生活。
三五年间竟也诓骗得一份家业,在镇上开了家杂货铺,又雇了两个伙计。
这两个伙计,也不是什么善货。
一个唤作偷尸鬼,五短身材,一双贼眼滴溜溜转,手上功夫甚是了得,店里的柴米油盐隔三差五便短斤少两,都进了他的腰包。
另一个名唤急突鬼,生得牛高马大,性子却鲁莽如火,做事不经脑子,开口便是粗言秽语,三句话不对便要挥拳相向。
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三个活宝凑在一起,真真是黄鼠狼窝里养不出金凤凰。
一日,丢谎鬼又在外头行骗,吹嘘自家的绸缎是天上织女所织,引得一群乡巴佬争相购买。
他唾沫横飞地比划着:诸位乡亲有所不知,我这绸缎乃是上月七夕织女下凡时,托我代为售卖。你们摸摸这手感,滑得能溜泥鳅!穿在身上,保管蚊虫不叮、夏日不热,就连阎王爷见了都得夸三声好!
说罢还拿起一匹红绸往空中一抛,那料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倒真有几分飘逸之感。
谁知他前脚刚走,后脚这两个伙计便起了歹心。
偷尸鬼眼珠一转,对急突鬼道:大哥,这老小子平日里没少克扣咱们工钱,如今他藏在后院地窖里的银子怕是不少,不如咱们...
说着做了个偷东西的手势。急突鬼一听有银子,顿时眉开眼笑:好!好!咱们把银子偷了,远走高飞,让这老小子哭都找不着北!
两人说干就干,偷尸鬼撬开地窖门锁,急突鬼扛着麻袋往里装。
偷尸鬼一边指挥一边抱怨:你轻点!别把坛子碰倒了!
急突鬼不耐烦地回道:知道了知道了,你咋比我老娘还啰嗦!
不消半个时辰,那地窖里积攒的不义之财便被搬了个精光。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趁着夜色逃之夭夭。
丢谎鬼满载而归,正得意洋洋地盘算着今日又骗了多少银子,忽觉后院有些异样。
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地窖,只见门锁大开,里面空空如也。
这一下如同晴天霹雳,炸得他魂飞魄散。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哭天抢地:我的银子!我的宝贝银子啊!哪个天杀的贼羔子偷了我的银子!
哭了半晌,他猛地一拍大腿,想起了县衙。
他平日里骗人惯了,此刻第一个念头仍是撒谎。
他擦干眼泪,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跌跌撞撞地往县衙跑去。公堂之上,丢谎鬼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
他把自己的损失吹得比天还大,一会儿说丢了十万两白银,一会儿说被盗了稀世珍宝,又把那窃贼描述得如同三头六臂的妖怪,如何凶残狡猾,如何飞檐走壁。
县太爷是个老狐狸,见多识广,听着听着便皱起了眉头。
这丢谎鬼平日里的名声谁人不知?他说的话,十句里倒有十一句是假的。
县太爷一拍惊堂木:大胆刁谎!你且如实招来,到底丢了多少银子?若有半句虚言,休怪本官对你不客气!
丢谎鬼哪里肯说实话,依旧胡吹海侃:大人有所不知啊!那窃贼生得青面獠牙,身高丈二,能腾云驾雾,穿墙而过。小人亲眼所见他背着一口袋银子,踩着祥云就飞走了!
可巧,此时捕头来报,说现场勘查并未发现打斗痕迹,且地窖周围只有三个脚印,看尺寸倒像是熟人作案。
这一下,丢谎鬼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县太爷冷笑一声:好你个丢谎!竟敢欺瞒官府,报假案!来人啊,先把他给我押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就在丢谎鬼被打得哭爹喊娘,丑态百出之际,忽闻外面人喊马嘶。
原来是钟馗率领阴兵路过此地。钟馗早已听闻丢谎鬼的恶名,今日一见,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大步流星地走上公堂,对县太爷拱手道:大人,此等奸猾之徒,不必劳烦大人费心,待我钟馗来处置!
钟馗现在已是捉鬼大师,目光如炬,一眼便看穿了丢谎鬼的本性。他指着丢谎鬼怒斥道:你这厮,造言生事,尽舌剑唇枪之巧;诬良为盗,极阴谋诡计之奸!今日若不除你,不知还要有多少人被你所害!
说罢,他大喝一声:来人啊,将刁谎推出斩首,以儆效尤!
丢谎鬼吓得魂飞魄散,连声求饶:钟馗老爷饶命啊!小人再也不敢撒谎了!小人愿将家产悉数捐出,只求留条性命!
可钟馗哪里肯听,只命刽子手速速行刑。
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脑袋便滚落在地。
那头颅落地后兀自张着嘴,似乎还想说什么谎言,却只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响,引得围观百姓一阵哄笑。
接着,钟馗又命人将偷尸鬼和急突鬼抓来。
原来这两个家伙逃到半路,因分赃不均打了起来,正好被钟馗的阴兵逮个正着。
钟馗看着偷尸鬼那双不干净的手,冷冷道:你这厮,惯用双手行窃,今日便剁去你的双手,看你还如何偷鸡摸狗!
又看向急突鬼:你这厮,行事鲁莽,口出恶言,今日便割去你的舌头,让你再也不能胡言乱语!
可怜偷尸鬼和急突鬼,一个没了双手,一个没了舌头,从此成了废人。
偷尸鬼没了手,连吃饭都得人喂;急突鬼没了舌头,想骂人也只能啊啊乱叫,成了镇上的笑柄。
这正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丢谎鬼一生靠撒谎骗人,最终却因谎言败露而丢了性命,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丢谎终丢命
啊!杂货铺从此关了门,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铺面,成了镇上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去处。
每当有人问起这铺子的来历,老人们便会讲述丢谎鬼和他两个伙计的故事,末了总要告诫一句:做人要诚实,莫学那丢谎鬼啊!
而自那以后,镇上的风气倒是好了不少。街坊邻里间少了些勾心斗角,多了些真诚相待。
有人说,是丢谎鬼的下场警示了众人;也有人说,是钟馗老爷的神威感化了人心。
不管怎样,这镇上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偶尔在寂静的夜晚,还能听到有人模仿丢谎鬼的腔调,说着些不着边际的谎言,引得一阵善意的笑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