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马皇后回坤宁宫看了两个孩儿,留下龙纹玉佩,又转身折返到奉天殿。
朱允炆微感惊讶,却也并不意外。他和马皇后情深意笃,心意相通。马皇后既然回来,那是决意与自己同生共死,不由得黯然神伤。对马皇后道:“痴儿,你何苦如此!”
马皇后跪在地下说道:“启禀陛下,臣妾已将龙纹玉佩传给文奎,想必此时他们已安然出城,陛下请安心。”顿了一顿,又泣泪道:“刚刚接到探报,京城守将不战而降,燕军已然进驻城内。事已至此,不管上天入地,是福是祸,刀山火海,妾身跟着皇上,生死与共,共赴黄泉便是。”
朱允炆不料守将如此贪生畏死,不堪大用。自己如此信任他们,将京师重地,甚至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他们,他们竟然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开门投降。真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自己一国之君,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罢、罢、罢,投降就投降吧,百姓可免于战乱之苦。四叔,是你赢了,朕彻彻底底的败了!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之声,接着那人道:“皇后之言,令人动容。不想帝王之家,也有如此凄美爱情!”这人声音颇为苍老,笑语声中掩饰不住亢奋之色。
这声音也不大,却震得各人耳朵嗡嗡作响。
可是是谁这么大胆无礼,皇宫禁院之中,竟然肆意妄为,不仅偷听,还口出狂言。
齐山河义愤填膺,抢到门边,推开房门,只见门外三丈处站着一个老和尚,脸上布满皱纹,额广鼻圆,唇红耳白。双眼成三角之行,形如病虎,身穿一件灰色僧袍,虽是僧人,却是满脸透着杀意。
齐山河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闯到禁宫里来,不怕砍头么!”
那和尚手持一串佛珠,单掌立于胸前,微一低头,打个问讯说道:阿弥陀佛,老衲法号道衍。”
他此话一出,众人都吃了一惊!
原来这个道衍和尚俗家姓姚,自小聪慧过人,喜好诗词,精通各家经典,十四岁在苏州府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号道衍。
虽然做了和尚,他却不在寺庙吃斋念佛,一心研究阴阳术数之学。后来拜一名海外高人为师,学了一身绝顶武功。曾有相师给他相面后说他嗜好杀戮,日后必会将大明王朝搅个天翻地覆,乾坤倒转。道衍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心下暗喜。
洪武十五年,道衍毛遂自荐,做了朱棣的谋士。据说道衍第一次和燕王见面,便屏退左右,说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白加王乃是“”皇”字,道衍之意是要辅佐燕王当皇帝。
初时燕王大惊,还以为是父皇故意派遣此人试探自己,因此虽留道衍跟随自己,却并不重用。后来道衍屡次给燕王献计,才逐渐取得信任。
取得朱棣信任之后,他不老老实实给朱棣出谋划策,却劝说朱棣建造了很多地下密室,打造兵器,煽动朱棣造反,说天降异象,帝星移位,朱棣日后必为天下之主,应该早日起兵发难。后来朱棣发动靖难,固然是情势所逼,道衍的鼓动也是重要因素。
靖难期间,道衍坐镇后方,运筹帷幄,遥遥指挥朱棣大军攻守进退,一路高歌猛进,打到了南京城。眼见胜利在望,为山九仞,可别功亏一篑,道衍放心不下,便急匆匆从燕京赶来,当面献策。
今日大军围城,守将投降,沐冰掩护两位皇子出城,被守军发现,擒获了二皇子朱文圭,大皇子被一群神秘黑衣人掳走。
道衍得到情报,一边派遣骑兵追朱文奎,一边向朱棣禀报。商议之下,道衍决定亲自潜往皇宫,查看朱允炆动向。
此时紫禁城外全是自己士兵,道衍武功高强,皇宫中又有内应,此行并无多大危险,便孤身来到了皇宫内院。恰好听到皇后说要誓死追随朱允炆,感人至深,便接了一句口。他多年夙愿将要达成,因此语声中不免有些得意之情。
朱允炆在燕军中有不少细作,当然知道道衍和尚的大名。心想:“我沦落至此,多半是拜你所赐,我对你恨之入骨,你竟然还敢孤身前来范驾,可谓胆大包天,且听听你说些什么。大内侍卫都是干什么吃的,一群饭桶!皇宫内苑,深宫禁地竟由敌人来去自如,成何体统!”
他此时来不及细想,也不便追究侍卫之责。心里愤恨交加,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诛其九族,口中却淡淡的说道:“大师大名,如雷贯耳,亲身来此,不知有何指教?便请入内奉茶。”
道衍也不禁佩服朱允炆的定力,自己一手毁了他的江山,此刻来到他面前,他竟然还能面不改色。当下开口道:“是,多谢施主。”
齐山河让开道路,道衍走进殿来。见殿内灯火通明,朱允炆和马皇后背身站着,齐董二位指挥使护卫在旁,一名太监手持拂尘,站在下首垂手侍立。一旁的香炉上点着檀香,几缕青烟袅袅飘过,闻之心旷神怡。
道衍刚进的殿来,太监王忠尖声道:“见了皇上还不下跪磕头!”
道衍淡淡一笑,开口说道:“佛家眼中,众生平等。老衲平生只拜佛祖,不跪皇帝。”
朱允炆一摆手,示意王忠退下,上下细细打量道衍,他早已得到密报,知晓道衍和尚的所作所为,也知道他在燕王朱棣那里的身份地位。想不到自己的江山社稷,竟然毁于这么一个老和尚之手。
沉默片刻,朱允炆叹道:“大师来此,是我四叔燕王所遣吗?他怎不亲自前来,朕有多年不见四叔了,甚想和他见上最后一面。”
道衍道:“不错,燕王也甚是挂念陛下。燕王说,事到如今,他也是万般无奈,情非得已。实不知该如何收场是好!”
朱允炆微一沉吟,便即明白朱棣之意,不禁苦笑一声,道:“有劳四叔挂怀,朕心里甚为感动!请大师回头转告四叔,朕知道四叔心之所念,会按他的心思做,让他不必担心就是!”
马皇后明白两人对话之意,丈夫朱允炆现在还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朱棣想做皇帝,进了南京,却不进紫禁城来,显然是不想背上弑君之名,这就派了这个道衍老和尚来,逼迫朱允炆退位甚至自杀,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走马紫禁城了。
如此险恶用心,当真令人发指。皇上显然也是明白朱棣的用心,说会照着他的心思做。朱棣犯上作乱,还派人来说风凉话逼宫,天下间欺人之甚,更莫逾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宁死不愿受此侮辱。
念及此,她转过身来指着道衍厉声喝道:别在这假惺惺了,回去转告朱棣,他做个仁德爱民的好皇帝便罢,否则本宫做鬼也不会放过他!”
众人都是一愣,均不明白马皇后意所何指。
道衍空有一身武功,突然被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气势所摄,一时竟不知如何反驳。
马皇后说完,又深情默默的看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皇帝朱允炆,心说:“陛下,我先去了,谢谢你这几年对我的宠爱呵护,嫁给你是我一生的幸运。”慢慢从怀中摸出一把早已藏好的匕首,一头扎进心窝,鲜血迸溅,登时倒地身亡。
众人料想不到马皇后竟会自寻短见,均是抢救不及。朱允炆飞步抢上,俯身扶起马皇后头颈,哽咽着冲太监王忠大叫道:“快去传太医,快去传太医!”王忠忙不迭点头道:“是,是……”拔脚飞奔而去。
齐山河略通医理,这时也顾不得礼仪尊卑,飞身过来,伸出右手,连点马皇后心脉七处大穴,暂缓血液流出。
接着伸指搭在马皇后脉搏,但觉触手微凉,哪有丝毫跳动。知道匕首已经插入马皇后心脏,厉刃穿心,便是神仙也救不活了。对朱允炆呜咽道:“皇后驾崩了,陛下看开些吧。!”说完流下泪来。马皇后平素对御前侍卫慈和眷顾,深得众人爱戴,此时突然自尽。齐山河甚为伤心难受。
道衍虽是和尚,心中已绝七情六欲之念,但看到马皇后堂堂一国之母之尊,被燕王和自己逼得自杀而亡,心下不禁恻然。
自己已然出家几十年,早应四大皆空,却一直放不下心中恩怨执念,成为杀人之刀,到底该是不该!一时想不通透,怅然若失。
朱允炆贵为皇帝,却和马皇后感情极好,大小事情也都和马皇后商量,两人可以说是心心相印,情深似海。他此时心神已乱,失魂落魄般抱着马皇后尸身大哭道:“你为何不逃走?你为何这么傻……”朱允炆虽然做了几年皇帝,毕竟才二十多岁,情感和普通百姓并无二致,这时眼见心爱之人已死,再也不能和自己漫步、谈心、说笑、议事等,不由得泪如雨下,放声大哭。
忽听得门外哒哒哒声音,太监王忠慌慌张张跑进来,跪下叩首道:“启禀陛下,太医们……都……都……都跑了,连侍卫们也……都……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