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裂缝下的大明王朝 > 第35章 大明的突变
换源:


       清晨的太和殿,香炉里的檀香还没燃尽,内阁大臣们就被朱由校的急召惊得心头打鼓。魏忠贤揣着弹劾西南土司“私通教导军”的奏折,刚要上前,就见皇帝挥手打断:“今日不谈边事,先看三样东西。”

太监抬上三张图,正是朱由校彻夜画成的——电动车歪歪扭扭像头铁驴,电脑被画成带格子的方盒,超市货架则堆满了圆圈(代表粮食)。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唯有徐光启认出画中“铁驴”与通州试验的蒸汽机车有几分相似。

“这是……陛下新作的木匠图样?”东林党御史刘宗周忍不住发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朱由校却没动怒,指着“铁驴”说:“此物名为电动车,百姓驾着它送货,不论贫富贵贱,给钱就能使唤,一日可跑百里。”

他又指向电脑:“这是办事的器具,写文书、算账目,比十个师爷还快。寻常百姓开店,半日就能办好手续,不用看官脸色。”最后点向货架,“这里的粮食,堆得比国库还高,百姓用纸片(指纸币)就能换,不用等官府开仓。”

殿内鸦雀无声。魏忠贤嘴角的笑僵住了——他本想借土司之事发难,却被这莫名其妙的“新物件”搅了局。

朱由校突然提高声音:“徐阁老,你说,我大明百姓为何饿肚子?为何办事难?”

徐光启出列,声音洪亮:“回陛下,非是天地不仁,乃是法子不对。

民无恒产则乱,官无约束则贪,物无流通则乏。”

“说得好!”朱由校走下龙椅,目光扫过群臣,“从今日起,通州新政往全国推——

各县设‘便民所’,凡开店、分田、纠纷,三日内需办妥;各州建‘储备仓’,粮票通行全国,士绅与百姓同价购粮;各县学堂,必须收女童,谁要是拦,以抗旨论处!”

刘宗周急忙跪奏:“陛下三思!女子入学不合祖制,粮票废银钱动摇国本啊!”朱由校却冷笑一声,从袖袋里摸出那枚外卖小哥给的硬币,放在龙案上:“祖制若好,为何百姓认这枚小铜片,不认你的奏折?”

散朝后,朱由校留下徐光启、秦良玉和穿越者四人。他铺开一张新图,上面画着无数小圆圈,用线连在一起:“这是‘民选村长’,让百姓自己选管事儿的,三年一换。先从皇庄试,徐先生觉得如何?”

徐光启看着图,突然老泪纵横:“陛下……这是要开万世太平啊!”

通州工学院的操场上,刘小峰正在演示车床。朱由校穿着短褂,袖子卷得老高,手里拿着游标卡尺,测量刚车好的铁轴,眼神比看木匠活时还专注。“这机器,一天能造多少根炮管?”他问。

“回陛下,十根。”刘小峰递过图纸,“比人工快十倍,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

朱由校突然对身后的太监说:“传旨,废除‘匠户世袭’,凡在工学院学艺满三年者,授‘匠士’头衔,与秀才同待遇,工艺也是本事。”

站在一旁的老工匠们愣住了,有人掐了自己一把,才敢相信不是做梦——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贱籍,如今竟能和读书人平起平坐。

中午,朱由校在工学院食堂吃饭。玉米饼子、土豆炖菜,和学生们吃得一样。有个叫王二牛的铁匠学徒,捧着碗蹲在他旁边,怯生生地问:“陛下,俺……俺能考‘匠士’不?俺想让俺闺女进学堂。”

朱由校笑着给他夹了块土豆:“只要你能造出图上的东西,别说闺女,你全家都能进学堂。”王二牛激动得眼泪掉在碗里,呼噜呼噜把菜汤都喝了。

下午,朱由校去了通州新学堂。张嫣正给一群女童教简体字,黑板上写着“人人生而平等”。

见皇帝进来,女童们吓得要跪,朱由校却摆手:“不用跪,好好念书。谁能把这几个字背下来,朕奖她一支铅笔。”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站起来,奶声奶气地背完,接过铅笔,突然问:“陛下,俺娘说女子不能当官,是真的吗?”朱由校看向张嫣,皇后笑着说:“陛下说了,以后朝廷要设‘女官’,管学堂、管纺织,就像秦将军管兵一样。”

傍晚,李破陪朱由校在河边散步。春风吹过,田里的土豆苗绿油油的,像一片绿海。“李破,”

朱由校突然说,“朕以前总觉得,当皇帝就是盖宫殿、管百官。现在才明白,是给百姓搭台子,让他们自己唱戏,不是皇帝有多大的本事,而是皇帝相不相信他底下的民众?

每个百姓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那么他们也有机会成为这个大明朝最优秀的人才。

以前我看皇爷爷那么厌烦,同奏折打交道,如东林党,说的是一种懒政!

实际上,也证明了陛下不是万能的,有些事他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皇帝管的应该是国家的大方向,不应该是具体的事物!”

李破望着远处的蒸汽机车,正拉着矿石往铁厂跑,烟囱里的白烟像条白练:“陛下,这台子搭好了,全国百姓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了,那么我们需要的人才自然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戏能唱得比2024年还好。”

朱由校却摇头:“不,要更好。他们没有秦将军这样的女将,没有徐先生这样的通才,咱们有。”

他捡起块石头,扔进河里,水花溅起,“朕要让天下人知道,不是只有皇帝能造乾坤,百姓自己也能。”

皇庄的打谷场上,新麦堆得像小山。十几个村民围着一张桌子,手里拿着玉米粒——这是“选票”,要选村长。杨立文站在台上,大声念着规则:“选张三的放左边筐,选李四的放右边,不许偷看!”

朱由校和徐文静站在人群后,看着村民们紧张地投下玉米粒。有个老汉投完票,摸着胡子笑:“活了六十岁,头回选官,比过年还热闹!”

最终,曾在重庆带百姓找密道的那个老汉当选。他捧着当选证书,手都在抖:“俺……俺保证,先修水渠,再办夜校,让娃们晚上也能念书!”台下爆发出欢呼,有人把草帽扔向空中。

朱由校转头对徐文静说:“你看,百姓心里亮着呢,不用咱们替他们选。”徐文静点头,指着不远处的新学堂——窗户上贴着“男女同班”的红纸,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男有女。

这时,秦良玉骑着马赶来,手里拿着塘报:“陛下,山西八大家的盐商求见,说愿意按朝廷价供盐,只求能参与铁路建设。”朱由校接过塘报,上面写着盐商愿捐白银二十万两,换铁路沿线的商铺经营权。

“告诉他们,盐价必须降三成,铁路股份百姓也能买,一两银子一股,但是60%的股份国有,不管是银行还是铁路或者兵工厂,私人是不允许占绝对优势股份的!”

去了2024年一趟,朱由校已经明白一个词,那就是资本家!

必须有条链子拴着,不能让它胡作非为!

朱由校把塘报递给杨立武,“让银行印股票,谁都能当‘小东家’,可以出售30%左右。”

傍晚,皇庄的广播响了——这是刘小峰造的简易设备,能把声音传到各村。里面传出朱由校的声音:“父老乡亲们,朕知道你们以前怕官、怕士绅。但从今天起,官是你们选的,田是你们种的,日子是你们自己过的。谁要是敢欺负你们,就拿着粮票去便民所告,朕给你们做主!”

广播声刚落,各村就响起了鞭炮声。李破看着朱由校,发现他眼里的迷茫早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光亮——那是看到百姓真正笑起来时,才有的光芒。

“下一步,该让内阁也试试‘三年一选’了。”

朱由校望着天边的晚霞,语气轻描淡写,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里激起千层浪。

徐文静突然想起在2024年看到的那句话,轻声念道:“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皇帝只不过是替天下人管着这个大家,他只不过是大家选出来的这个家长。”

朱由校点头,嘴角扬起笑意:“说得好。朕这个皇帝,就是帮天下人守着这天下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