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崩铁:不做星神信徒 > 第34章:锚与风
换源:


       星图数据库的光流像瀑布般涌过阿烬的意识。他站在“时间渡口”的中央平台上,周身环绕着无数跳动的数据流,每个编号对应的休眠舱影像、使命描述、当前状态,都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1号的影像最先清晰起来。

那是个穿银灰色制服的青年,眉眼间有和阿烬相似的轮廓,眼神却像深不见底的星核湖。他的休眠舱嵌在母星地核的熔岩裂隙里,舱体覆着厚厚的结晶层,数据流在他周身形成闭环,与母星自转频率完美同步。

【1号载体任务:锚定文明原点。】

【核心指令:留存母星最原始的星核频率,为所有“幼苗”提供基因坐标校准。】

【状态:永久休眠,信号强度恒定。】

一段音频从数据流中飘出,青年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却异常清晰:“他们说我是‘定盘星’,可定盘星哪有会动的?阿禾要飞,17号要醒,都得有个不动的东西当参照物,不是吗?”

阿烬的结晶斑轻轻震颤。他忽然明白,在母星感受到的“本源力量”正来自1号的锚定——就像船要远航,总得有个固定的码头。

数据流继续流动,掠过2号到16号的影像。他们有的藏在小行星带的金属矿脉里,有的沉在气态行星的液态氢海洋中:有的记录宇宙辐射图谱,有的储存母星植物基因样本,有的监测巡猎舰队动向……共同点是,他们都停在原地,像散布在宇宙中的灯塔。

“这些编号,”姬子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1号影像上,“就像埋在不同地方的种子库?”

“更像锚。”阿烬轻声说,“长老说过,文明像艘船,总得有几个锚点,不然航行时会散架。”

三月七举着相机对准亮起的19号标记:“那阿禾呢?她可是飞得最远的!”

19号的影像应声放大。阿禾的休眠舱在一颗蓝色星球轨道上漂流,舱体布满陨石凹痕,却仍亮着微弱信号灯。数据流显示,她抵达后释放了上万枚搭载文明信息的微型探测器,像撒向宇宙的漂流瓶。

【19号载体任务:开拓文明疆界。】

【核心指令:在宜居带播撒文明火种,标记安全航线。】

【状态:半休眠,信号持续扩散中。】

阿禾的声音片段紧随其后,带着少女特有的轻快:“1号哥总说我毛躁,可风里长大的种子,哪有不先飞起来的?等我找到足够多的落脚点,就把坐标发给17号,到时候……”

声音戛然而止。阿烬知道,她没能说完这句话。

数据流最终定格在17号界面。他的影像与其他编号不同——没有固定休眠舱,只有一道不断穿梭的光轨,从碎星环到母星,从时间渡口到未知星云。数据流边缘,缠绕着1号的锚定频率、19号的开拓轨迹,还有其他编号的补充信息,像一条编织起来的光绳。

【17号载体任务:串联文明脉络。】

【核心指令:整合所有编号的信息,在宇宙中重建文明的完整图景。】

【状态:激活中,融合度91%。】

“原来如此。”阿烬笑了,结晶斑光芒变得柔和,“1号是锚,阿禾是风,而我……是把锚和风连起来的线。”

远处飞船群突然发出整齐的嗡鸣。所有编号的影像向17号界面汇聚,1号的锚定频率注入他的意识,19号的航线图在他脚下展开,其他编号的信息像溪流汇入江河,顺着结晶斑流向星穹列车的数据库。

长老走上前,递给他一枚银色徽章,上面刻着交错的数字“1”和“19”,中间是小小的“17”。

“这是‘文明织线者’的标记。”长老说,“不是谁比谁重要,是少了谁,这张网都织不起来。”

阿烬接过徽章别在胸口。星图数据库的光流渐渐平息,只留下一幅完整的星图悬在虚空中——母星坐标是起点,阿禾标记的蓝色星球是支点,无数锚点散布其间,而17号的轨迹像一条闪烁的银线,把所有点串在了一起。

“该走了。”丹恒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列车已校准下一个坐标,19号标记的蓝色星球。”

阿烬最后看了一眼1号的影像。青年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影像里的嘴角微微上扬,像在无声告别。

经过长老身边时,他下意识放慢脚步。想再说些什么——上次在母星见到长老,还是隔着冰冷的通讯屏。

“别停脚。”长老的声音从身侧传来。阿烬回头,正撞见他抬手想拍自己的后背,指尖却在距离肩膀半寸处停住,化作一缕淡光消散在空气中。

那瞬间,阿烬清晰地闻到了长老灰袍上的星尘味,甚至看到他鬓角未褪的霜白里,藏着一根和记忆中一样的银色发丝。可当他伸手去碰那缕光时,掌心只接住几片闪烁的星屑,像握住了一捧会碎的时间。

“织线的时候,别总回头看锚。”长老的身影越来越淡,声音却带着笑意,“风在前面等着呢。”

阿烬望着他彻底融入光网的方向,低头摸了摸胸口的徽章。金属的凉意还在,可刚才那转瞬即逝的触感——长老掌心的老茧、说话时带着的轻微咳嗽声,都真实得不像幻觉。

“走了!”三月七的喊声从列车舱门传来,她举着相机对着光网拍照,“再不走,阿禾的蓝色星球就要下班啦!”

阿烬最后看了一眼光网,转身踏上星穹列车的舷梯。舱门关闭的瞬间,他仿佛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像风吹过旧书页的声音。

列车缓缓驶离“时间渡口”,窗外的光网渐渐缩成一颗光点。阿烬靠在窗边,指尖划过徽章上的数字,忽然明白:有些告别,不必非要拥抱。能带着他的温度和期待往前走,就是对这份“记忆”最好的回应。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