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军事小说 > 那些年的军校日子 > 第十八章 高端设备的“奇葩”用法与藏在笑声里的心动
换源:


       通信班新列装的红外热像仪到了那天,王浩抱着设备盒在机房里转了三圈,活像得了个宝贝。“据说这玩意儿能穿透烟雾,夜间探测距离三公里!”他举着热像仪对准窗外,屏幕上瞬间浮现出训练场的热成像图,哨兵的轮廓像团橙红色的火焰,“啧啧,高科技就是不一样!”

苏婷婷正在调试新到的短波电台,闻言抬了抬眼:“别瞎摆弄,这是演练用的装备,弄坏了要赔的。”

“知道知道,”王浩嘴上应着,手指却没停,突然把镜头转向食堂方向,“哎?食堂后厨好像有动静,是不是在做宵夜?”

屏幕上跳出几个模糊的热斑,王浩眯着眼瞅了半天:“看着像……蒸笼?难道今晚有包子?”

“你就知道吃。”我拍了下他的后脑勺,刚要把设备拿过来,苏婷婷却突然走过来,眼睛亮晶晶的:“让我看看。”

她接过热像仪,调整焦距的动作比王浩熟练多了——毕竟是玩惯了精密仪器的人。屏幕上的图像渐渐清晰,食堂后厨的灶台泛着亮红色,蒸笼的热辐射像团白雾。“好像……不止蒸笼。”她突然笑了,指着屏幕角落,“那儿有个长条形的热区,温度不高,会不会是……粉条?”

“粉条?!”王浩瞬间来了精神,扒着苏婷婷的肩膀就往上凑,“在哪在哪?我就说今天大师傅切菜声音不对,肯定是在泡粉条!”

苏婷婷刚要再调焦,热像仪突然“嘀”地响了一声,屏幕上跳出行提示:“探测到非军事目标,建议关闭设备。”紧接着,食堂后厨的热像突然模糊下去,只剩下片灰蒙蒙的色块。

“哎?怎么回事?”王浩急得直拍设备,“关键时刻掉链子!”

苏婷婷摆弄了半天,最终无奈地耸耸肩:“估计是食堂大师傅关了灶台,没热源了。”她把热像仪还给王浩,语气里带着点惋惜,“看来今晚真没粉条。”

王浩盯着黑屏的设备,突然捂着胸口作悲痛状:“连红外热像仪都告诉我没粉条……这日子没法过了!”逗得我们直笑,连隔壁班路过的新兵都探头进来,以为出了什么事。

这事没过两天,刘勇又开发了新装备的“土味用法”。他拿着刚配发的激光测距仪,不是测通信塔的高度,而是对着食堂的馒头比划。“直径12厘米,厚度4厘米,”他推了推眼镜,在笔记本上记数据,“比上周的小了0.5厘米,看来面粉又涨价了。”

苏婷婷路过时瞅见了,拿起另一个馒头递给刘勇:“测测这个,我刚从炊事班拿的,好像大点儿。”

激光测距仪“嘀”地响了一声,屏幕显示“直径12.6厘米”。刘勇眼睛一亮:“果然!靠近蒸笼边缘的馒头更大,这是热胀冷缩原理!”他转头对王浩喊,“明天抢馒头要站蒸笼边上!”

王浩听得连连点头,转身就去拿笔记本记“抢馒头秘籍”,被苏婷婷笑着敲了下脑袋:“别教坏他,有这功夫不如多背道通信原理题。”

要说把高端设备用得最“离谱”的,还是苏婷婷自己。上周基地下大雨,通信线路出了故障,我们冒雨去排查。她背着新配发的便携式频谱分析仪,本该用来检测信号干扰,却突然蹲在一棵梧桐树下,对着树根扫来扫去。

“你看,”她把屏幕转向我,上面显示着杂乱的频谱图,“这树根底下有空洞,信号反射异常,估计是雨水泡松了土壤。”

我正佩服她的专业,就见她突然指着屏幕一角:“而且……这下面好像有东西在动,热信号很弱,会不会是……兔子?”

结果我们没找到兔子,倒真在树根下发现了处线路接头被雨水泡坏了。抢修完线路往回走时,雨还没停,苏婷婷的刘海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却笑得开心:“频谱分析仪还能找兔子,值回票价了。”

我把伞往她那边多倾斜了些,看着她睫毛上的水珠:“下次找兔子用望远镜就行,别糟践精密仪器。”

“那多没技术含量。”她踮脚往伞外瞅了瞅,突然指着远处的通信塔,“你看塔顶的避雷针,用激光测距仪测过没?我总觉得歪了点。”

“回头让刘勇来测,他现在快成‘馒头测距专家’了。”

我们俩笑着往机房走,雨水打在伞面上,“噼啪”的声响里混着她的笑声,像串被淋湿的银铃。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上个月的跨区演练。我们班负责伪装通信车,王浩突发奇想,把红外隐身布裁了块下来,裹在食堂的保温桶上:“这样敌人就探测不到我们的‘战略物资’了!”

结果演练到一半,炊事班来送补给,保温桶裹着银灰色的隐身布,远远看去像个不明物体。苏婷婷用热像仪一扫,屏幕上居然显示“无明显热信号”,她捂着嘴笑:“王浩这招绝了,连热像仪都以为是块石头。”

打开保温桶时,里面的包子还冒着热气。王浩得意地拍着隐身布:“看,高科技保温效果就是好!”结果被赵斌撞见,指着他的鼻子骂:“你小子敢用军用物资包包子?回头写份检讨!”

我们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苏婷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偷偷往我手里塞了个包子,热气透过掌心,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这些“沙雕操作”渐渐成了通信班的日常。王浩用卫星电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回来后一脸神秘地说:“这玩意儿信号就是好,我妈在电话里说包饺子放了三勺盐,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刘勇拿着故障检测仪给机房的绿萝“体检”,说“叶子的湿度超标,得少浇水”。

苏婷婷也没闲着。有次她发现新设备的备用电池和手电筒型号匹配,就拆了两节装在手电筒里,结果那手电筒亮得能照透三层帆布。“晚上查线路再也不用摸黑了,”她举着手电筒照得我睁不开眼,“这叫资源优化配置。”

我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这些高端设备的“奇葩”用法,比演练报告上的参数更让人觉得踏实。就像她用频谱分析仪找兔子时的认真,用热像仪看食堂菜单时的雀跃,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瞬间,让冰冷的仪器有了温度,也让平淡的日子多了好多笑声。

有天晚上值班,我和苏婷婷坐在机房整理设备台账。她突然指着桌上的红外热像仪,小声说:“其实……上次我不光看了食堂。”

“嗯?”我抬头看她。

她的耳朵有点红,低头在台账上画了个小笑脸:“演练结束那天,我用热像仪看了看训练场,你的热信号最明显,跑五公里的时候,像团烧得特别旺的火。”

我想起那天她站在终点线旁,手里拿着瓶水,阳光落在她脸上,比热像仪里的橙红色更暖。

“那你呢?”我拿起热像仪,突然对准她,屏幕上瞬间浮现出她的轮廓,心脏的位置是片明亮的红,“你的热信号也很明显,尤其是……”我故意顿了顿,“想偷吃我抽屉里奶糖的时候。”

她“呀”了一声,伸手去抢热像仪,笑声在机房里荡开,惊飞了窗台上栖息的麻雀。设备的“嗡嗡”声里,混着她的笑,我的心跳,还有窗外掠过的晚风,像支乱七八糟却格外动听的歌。

我知道,这些用高端设备干的“傻事”,早晚会被写进基地的趣事录里。多年后想起,或许记不清红外热像仪的探测距离,也忘了激光测距仪的精度,但一定记得那个用频谱分析仪找兔子的下午,那个裹着隐身布的保温桶,还有热像仪屏幕上,两颗靠得很近的、发烫的心脏。

就像苏婷婷说的:“设备再先进,也得有人的温度才好用。”而我们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笑着闹着的瞬间里,比任何高端技术都更能连接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