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27章 番邦蛮夷妄想翻身?
换源:


       王景弘一路紧赶慢赶,终于在朱棣临上朝前,把李子城带到了奉天殿。

半月前,李子城还是个无人知晓的小人物。

可今日,这威严肃穆的奉天殿上,竟有了他立足之地。

大殿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笏板,分列两旁。

放眼望去,除了身着衮龙袍的太子朱高炽,就只有李子城的穿着,与这满殿朱紫格格不入。

好在今日能站在此地的,皆是燕王心腹重臣,个个位高权重,这等小事自不会放在心上。

王景弘率先上殿,立于龙椅前高声道:“陛下驾到!”

一声宣喝,百官纷纷撩袍跪倒,齐声山呼:“参见陛下!”

在几名内侍的簇拥下,身着明黄龙袍的朱棣缓缓步入大殿。

他头戴冕旒,身着赭黄袍,马上天子的威严显露无遗。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朱棣端坐龙椅,心中难抑澎湃。

这把至高无上的龙椅,他心中早已不知描摹过多少遍。

他略一示意,王景弘便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崩殂,归于五行,传位于孙,是为建文……”

圣旨洋洋洒洒数百言,王景弘足足念了半刻钟。

这期间,殿上鸦雀无声。站在阶下的太子朱高炽早已看过诏书,神色尚算平静。而他身旁的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却是脸色铁青,暗暗攥紧了拳头。

他们虽不知此诏出自李子城之手,却已将满腔怨愤都记在了方孝孺头上。

宣旨完毕,王景弘退回朱棣身侧。百官皆垂首低眉,仿佛生怕皇帝瞧见自己面上神情。

朱棣缓缓起身,目光如电,扫视殿下群臣:“诸位臣工,想必对这份登基诏书,心中多有疑惑吧?”

“你们或许觉得,此等普天同庆之日,朕却提及建文旧事,甚是不吉。然,对便是对,错便是错!朕既行此事,便不怕天下人评说!”

“自今日起,天下百姓无需再讳言‘建文’二字!我大明没有文字之祸,亦无惧千夫所指的昏君!再告知诸位,为朕草拟此诏者,正是方孝孺的门生——李子城!”

此言一出,满殿目光瞬间聚焦在李子城身上。这一刻,他仿佛成了奉天殿的焦点。他却如青松般挺立原地,坦然承受着众人的注视。

“陈子城师承方孝孺,性情亦如其师,刚直敢言,不为外力所移。若我大明文士皆能如此,何愁天下不兴!”

“陛下明鉴!”百官齐声应和。这一呼百应的威势,令朱棣心中暗爽。他微微颔首,含笑道:“诸位想必也看到了,尔等皆着朝服,独这位李公子,穿的乃是前日朕命人为他特制的礼服。”

“如今他立于众卿之中,颇显突兀。为免稍后受番邦使臣讥笑,朕决意册封李子城为礼部员外郎,官居六品。望你日后克己奉公,慎思民瘼,为天下学子之表率!”

李子城闻言,立刻屈膝跪倒:“学生李子城,叩谢陛下隆恩!”

册封完毕,王景弘亲自为李子城捧上一套崭新的官服。换上这身官袍,他便正式成了这奉天殿上的一员。

待诸事已毕,朱棣方命各地藩王及各国使臣依次觐见。所来使臣,多半是大明属国。其中少数国家虽先前未与大明通好,如今或因外患逼迫,不得不依附大明,以求庇护。

对这些来使,朱棣一概接纳。

李子城立于殿上,默数着觐见的邦国,眼见周边小国几乎都已上殿,本以为朝拜将终,殿外忽又响起一声高亢的通传:

“倭国使臣足利高雄,率使团觐见!”

“倭国”二字入耳,李子城眉头微皱。他记得清楚,此时的倭国应仍处于分裂,且与大明断绝往来。两国复交,该是在郑和率船队出使倭国之后。如今倭国竟突然遣使前来……莫非自己穿越至此,已搅动了天数?

李子城心知倭人此行必有蹊跷,遂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通传声落,几名身形瘦小、脚踏木屐的男子出现在殿门外。这些人鼻下皆蓄着两撇小胡子,个个肤色黝黑,形容猥琐,活似山间野猴。更刺目的是,先前各国使臣为合今日庄重,所穿衣物多尚深色。而这几名倭国使臣,竟个个身着素白麻衣,腰间还系着一条显眼的白绸孝带!这装扮,活脱脱是来奔丧的模样。

一见这身打扮,李子城便知来者不善。

朱棣面上亦笼起一层寒霜。他居高临下,冷冷审视着阶下几人:“尔等便是倭国使臣?”

“正是!鄙人足利高雄,拜见大明大皇帝!”答话者是那为首之人,亦是样貌最为猥琐的一个。他口中说着拜见,却不像之前使臣那般跪伏于地,反而直挺挺地杵在殿前,如同根木桩。

朱棣面沉如水,眼底寒光更盛。

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将按捺不住,率先跨出队列,声若洪钟:“呔!倭国使臣!见我大明天子,竟敢立而不跪?莫非尔等倭国,尽是些不知尊卑的野人不成?”

这名武将声如洪钟,目光如电,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只这一声喝问,便震得足利高雄心头一凛。

站在百官末席的李子城抬眼望去,只见这位将军胸前官补子上赫然绣着一头威猛的麒麟——此乃一品武将的象征!放眼满朝,一品武官屈指可数。况且他竟敢不经圣上首肯便呵斥番邦使臣,足见其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

面对责难,足利高雄非但不惧,反而斜睨着反问:“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老夫乃陛下亲封的淇国公,上将邱福!”

“原来是威名赫赫的邱大将军,失敬失敬!”足利高雄假意拱手,话锋陡转,“既然将军斥责在下不知君臣大义,那倒要请教邱将军:您口中所称的君父,究竟是太祖皇帝钦定的继位之君朱允炆,还是如今高坐龙椅之上……这篡位夺权的朱棣啊?!”

此言一出,满殿大臣的目光如利箭般射向足利高雄!若目光能杀人,他早已万箭穿心!

邱福作为朱棣心腹爱将,岂容此獠放肆?登时须发戟张,怒喝道:“好个不知死活的蛮夷!竟敢在此狂吠!”

邱福身经百战,收拾这几个倭奴自是易如反掌。他正欲动手,李子城的声音却朗然响起:“区区跳梁小丑滋扰殿堂,何须劳动大将军虎威!”

说着,他已从人群中踱步而出,直面足利高雄:“足利高雄,你今日前来,究竟是向大明天子朝贺,还是专程来自取其辱?”

足利高雄冷哼一声:“吾等自然是为朝贺而来!不过朝贺的是大明正统天子,而非僭位夺权的逆贼!”

“我扶桑虽僻处海外,却也不能坐视友邦纲常紊乱!此番奉圣君之命前来,正是为了匡扶大明正统,助其重登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