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31章 大人竟能看出其中弊病?
换源:


       朱棣听罢,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小子,倒以为自己是文武双全了?”

“微臣不敢自夸,唯愿替陛下分忧!”李子城答得不卑不亢,面色凝重。

一旁的朱高煦嗤之以鼻:“朝廷能人众多,改良兵器、克制倭刀这等事,哪轮得到你一个文官插手?”

“汉王殿下,此言可是小觑了文官?”姚广孝面上含笑,言语间却带着一丝告诫。

放眼朝堂,除却天子朱棣,无人敢轻慢这位“黑衣宰相”。便是朱棣在正式场合也要称一声“少师”,遑论新封的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本欲打压李子城,未料反被姚广孝质问,脸上掠过一丝窘迫,强笑道:“少师言重了。小王再是鲁钝,也不敢轻视满朝文武!”

朱棣深知次子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说话常欠思量。

姚广孝这番敲打,也算给他个教训。为让儿子长记性,朱棣索性将他晾在一旁,转头问邱福:

“朕不是早命兵部加紧研制克制倭刀之法?一月有余,竟无半点眉目?”

“回陛下,倭刀轻快锋利,倭寇身形矮壮,下盘极稳,出刀迅疾如电。”邱福声音渐低,“若要在兵器上压制,需将雁翎刀造得更轻、更韧。然此等利器,军中将领尚且未能尽数配齐,何况寻常兵卒?”

朱棣脸色愈发难看:“照兵部这般磨蹭,待他们制出克敌之器,福建沿海怕是要重蹈朝鲜覆辙了!”

李子城将二人言语听在耳中。邱福所言虽有理,却太过拘泥。那些侵扰闽浙的倭寇,实乃东瀛精心训练的武士,名为海匪,装备却胜过官军。若真要大规模改良雁翎刀,耗费的工时物料足以武装更多兵士,用人海战术也能耗死倭寇。

见邱福无言以对,李子城再次开口:“陛下,臣确有一器,可速成,可御倭刀!”

朱棣先前未允,是不愿李子城折了颜面。他已被视作太子府属官,是朱高炽将来的倚仗。若因此事颜面扫地,恐连累太子威严。然李子城再度请命,朱棣不得不正视。

他抬眼看向李子城,沉声道:“李子城,军国重事,非同儿戏。你一言,关乎万千将士性命。此事玩笑不得,你当真确信你那兵器可挡倭奴?”

“臣确信无疑!”

朱棣目光投向姚广孝征询。姚广孝却只捻着胡须,含笑不语,静静看着李子城。

朱棣沉吟片刻,决然道:“此事非同小可,朕亦不能轻断。你既执意接手,便需立下军令状!若造不出御倭之器,朕必以军法严办!”

此言一出,朱高炽脸色骤变:“父皇!李大人方才或是戏言!改良兵器重任,还是交予兵部……”

“太子殿下宽心,微臣绝非一时冲动!”李子城心意已决。

朱高炽急得连连顿足,却无可奈何。

朱高燧见状,在旁冷笑:“好个大哥,为了保他,竟敢忤逆父皇了?”

“三弟莫要添乱!”

“这怎是添乱?分明是大哥对父皇不敬!”

眼看兄弟二人又要争执,朱棣猛地一拍御案:“吵嚷什么?再吵都去军中喂马!”

朱棣震怒,朱高炽与朱高燧顿时噤若寒蝉。

朱高煦瞪了朱高燧一眼,上前对朱棣道:“父皇,既然李大人如此笃定,不如由儿臣做个见证。若他所制兵器不能御倭,非但贻误军机,更恐累及今冬征朝大计!若他事败,当如何处置?”

“臣若不能,甘受军法!”

“军令如山!贻误军机者,斩!”

“若不成,愿献项上人头!”李子城斩钉截铁。

朱高炽脸色瞬间惨白。在他看来,武将都难办成的事,一介文官如何能成?偏偏立约的是素来不睦的朱高煦,一旦失败,绝无生路。

朱棣双目微眯,亦为李子城的决绝所动:“好小子,有胆色!此事若成,朕赏你千金岁禄,官升一级!”

“谢陛下隆恩!”李子城伏地叩谢,随即又道,“微臣督造兵器,需时常出入作部,恳请陛下降下手谕,保臣通行无阻!”

朱棣大袖一挥,立时写就一道手谕。

“持此手谕,作部任你往来,工匠听你调遣!但朕只给你十日!十日后,朕要亲眼见到你造的兵器!”

“陛下放心!十日之内,臣定当献上成品!”

凭空创制一种兵器,自是千难万难。但李子城此番要打造的,却是史上曾令倭寇闻风丧胆的神器——狼筅!

大明后期,倭寇横行,肆虐沿海。戚继光整军抗倭,除特制的戚家刀外,便倚重这曾让倭寇吃尽苦头的狼筅。

倭寇仗着倭刀修长锋利,令沿海守军束手无策。既如此,他便要造出一种更长之器,死死克制住这东瀛之刃!

拿到手谕,他片刻不停,直奔作部。

作部,乃大明开国便设,专为军队打造兵器的衙署。此地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也将是李子城接下来十日的战场!

踏入院中,只见许多赤膊壮汉围坐一处,似在研究什么。李子城眉头微蹙,走上前去:“在看何物?”

一壮汉以为他是监工,惊得猛一缩手,抬头看清来人,脸上却露出笑容:“还道是监工老爷来了,原来是个细皮嫩肉的小哥!”

李子城身形清瘦,一身便装,与满院铁塔般的汉子相比,确显格格不入。

那汉子嘲弄道:“小哥,此地不缺打铁的了,况且这也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趁早另寻活计吧!”

众人只当他是来抢饭碗的,言语自然不敬。

李子城面不改色,自怀中取出明黄手谕:“陛下手谕在此,尔等还不跪接!”

方才还在哄笑的众人,立时跪伏一片。

李子城展开手谕,朗声念道:“自即日起,礼部主事李子城暂调作部,督办兵器改良。作部工匠,一应人等,皆听其号令!见此手谕,如朕亲临!敢有违逆,严惩不贷!”

手谕念罢,众人山呼万岁。

李子城收起手谕,朝那壮汉伸出手:“方才在看何物?拿来。”

壮汉只得递上图纸。李子城只扫一眼,便认出这是兵部所谓“新式兵器”,不过是仿制的倭刀。兵部一味追求劈砍之力,竟将刀身重心尽数压在前端。

他随手将图纸丢入一旁熔炉:“虎头蛇尾!此等兵器上了战场,怕不是要被倭刀一刀两断!”

此言一出,那壮汉面露惊异:“大人竟能看出其中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