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36章 当世最强武器
换源:


       倭刀再利,也难破明军精制的明光甲。

朱棣早已命军部加紧赶制明光甲,便是为在冬日一战中彻底扫清倭患,永绝后患。

朱高燧悄悄凑近朱高煦,压低声音:“二哥,方才……可曾叮嘱几句?”

朱高煦听出三弟话中之意,低声斥道:“莫要胡言!老头子就在上头看着呢,你是想害我徇私不成?”

“实在是李子城那小子太过可恨!二哥难道不想趁机挫挫他的锐气?”

“收拾他的机会有的是!就凭他那根大竹竿子,能在场上有什么作为?你且瞧着,待会儿他输了阵,我定要在老头子面前参他一本……”

朱棣虽听不清兄弟俩嘀咕什么,但看他们凑在一起,便知没好事。他轻咳两声,开口道:“老二,老三,嘀咕什么呢?过来看!”

二人不敢怠慢,忙凑到御前。

此时,场下比斗已起!

那十名“倭寇”锦衣卫,摒弃了平日所习刀法,模仿倭寇惯用的凶狠劈砍突刺之术,猛扑向那五人方阵!

甫一交手,狼筅便显出其刁钻之处。

冲在最前的两名“倭寇”,瞬间被狼筅顶端的锋利梅花刺划伤手臂!与此同时,阵中两杆长枪如毒蛇般刺出!

幸而所用乃是军中训练的木枪!

若换了真铁枪头,只这电光石火间,便已有两名“倭寇”被捅个透心凉!

攻方明明已显颓势,折损人手,却始终未能撕开对方的防线。

眼见局面不利,剩下的八名锦衣卫立刻变阵,试图分散包抄。

就在他们散开的同时,李子城的声音也在场边响起:“散开阵型,挥动狼筅!”

那巨大的狼筅,未灌毒药时不过二三十斤重。一名训练有素的军士,足以在战场上灵活挥舞。

闻令,五名守卫的锦衣卫迅速散开,各守一方,将手持狼筅的同袍护在核心。

那居中者紧握狼筅,稳立不动。但凡有人试图靠近,他便觑准同伴盾牌间的缝隙,将狼筅猛地刺出!这巨物如同改良的长矛,挟着风声,但凡触及,非伤即痛。

护卫在侧的四人亦非庸手。长枪本就克制短刃,又有盾牌手从旁策应,足以抵挡一两名“倭寇”的夹攻。

一番激烈缠斗下来,进攻的锦衣卫们个个挂彩,身上皮甲也被划开数道口子。

反观守卫一方,仅外围两人受了些伤,居中三人,尤其是那持狼筅者,几乎毫发无损。

更关键的是,此人凭借那支巨竹,给攻方造成了最多的“创伤”。

若在真实战场,狼筅中灌满见血封喉的毒药,此刻攻方伤亡只会更为惨重!

这结果,让朱棣大感意外。他侧首看向李子城,眼中带着赞许的笑意:“好小子!此物……着实不凡!”

“陛下过奖了。”

李子城躬身道,“狼筅真正的威力,并非单打独斗,而在于成建制装备于军中。方才五人对十人,最终两人受创,究其缘由,乃是孤军奋战,无友军可倚。”

“试想,若在战场之上,布下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小队,彼此呼应,互为犄角?一方有险,八方驰援,何惧将弱点示人?”

“倭寇惯于正面冲杀?我军便可列盾墙拒之!以狼筅迟滞其锋锐,再以长枪突刺杀敌!此法既可分割敌阵,又能对倭寇形成全面压制!”

“我大明将士训练有素,只需短期操演,入冬前定能练成一支奇兵!一旦投入战场,必令倭奴闻风丧胆!”

李子城这番剖析,条理分明,面面俱到。

朱棣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原先只道此子承袭其师,不过是能言善辩的文人,除了一张利口,别无长技。大明以武立国,朱棣身为马上天子,对文臣有此偏见也属寻常。

可万没料到,这看似文弱的书生,竟给了他如此大的惊喜!

明光铠虽能有效抵御倭刀,但两军接战,伤亡依然难以避免。且明光铠制作精良,靡费甚巨,远不如这狼筅来得廉价实用。

若真能如李子城所言,在军中大规模装备狼筅,不仅省下巨额开销,更能为大明练就一支专克倭寇的劲旅!

想到此处,朱棣心中已有了决断。不过在此之前,他需先了结一桩事。

他抬眼看向一旁的朱高煦:“汉王,此狼筅,你可还满意?”

朱高煦没料到父皇会问自己,受宠若惊,连忙应道:“父皇慧眼如炬,既觉满意,儿臣自然无话可说!”

“嗯,”朱棣颔首,“既如此,你与他之前的赌约,便就此作罢吧?”

“儿臣先前不过是与李大人玩笑几句罢了!”朱高煦忙道。

“好。李子城,”朱棣转向他,“朕记得前诺。你既当真制出克制倭刀之器,朕自当信守诺言,重重赏你!”

“你原为礼部员外郎,今擢升你为礼部郎中,正五品职!另赐京城宅邸一座!望你日后尽心王事,戒骄戒躁!”

从从六品员外郎一跃为正五品郎中,品阶虽只升一级,却意味着实权在握!

李子城慌忙跪地叩首:“微臣叩谢陛下天恩!”

“平身吧。”朱棣语气温和了些,“你老师一直住在翰林院?他年事已高,身子骨要紧,你要多提醒他,莫要太过劳神。”

“京中闲置的宅子尚有不少,稍后朕命人替你选一处合宜的,你就接你老师一同搬进去住吧。”

“谢陛下隆恩!”李子城再次顿首。

南京城作为大明国都,寸土寸金。朱棣所指的“闲置宅邸”,多是那些在靖难之役中被牵连获罪、流放抄家的官员旧宅。今日李子城的表现,无疑赢得了朱棣真正的信任,否则也得不到如此厚赏。

狼筅扬威的消息很快传开,朝中原本喧嚣的休战之声,顿时偃旗息鼓。那些以李宗元为首、试图以死谏阻战的官员,满以为能成事,却不料被李子城一人搅了局。

李子城深知扶桑狼子野心,若任其坐大,后世恐有滔天之祸。如今他们自己撞上门来,正是狠狠教训的好时机!

狼筅开始大批量赶制。

朱棣也亲自挑选了一支百战劲旅,开始按李子城之法操练。

只要此军练成,扶桑倭寇,将再难对大明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