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城怀揣着那卷滚烫的圣旨步出奉天殿。殿外阳光正好照得他有些睁不开眼。朱棣最后那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为大明,为朕好好教导栽培未来的国之储君与栋梁!”
这哪里是办学?这分明是托孤!
太子朱高炽仁厚,汉王朱高煦勇武,赵王朱高燧阴沉。三位皇子连同他们身后的势力早已在暗中较劲。陛下此举是将所有的皇子皇孙连同满朝文武重臣的子弟都塞进了他这小小的翰林书院。
这书院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观察平衡各方势力的棋盘。而他李子城便是那个执棋之人!
这山长之位是荣耀更是架在火上烤的煎熬!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快步返回宅邸。
推开那扇由锦衣卫守卫的破门陈荀等人早已不见踪影,想来是纪纲撤了回去。
院中一片狼藉尚未来得及收拾。
他径直走向卧房,陈俊茹正盘膝坐在榻上调息见他进来只是冷冷瞥了一眼并未起身。
“事情……解决了?”她声音依旧冰冷却少了几分先前的敌意。
“解决了也没解决。”李子城将圣旨往桌上一放自顾自地倒了杯冷茶一饮而尽。
“陛下非但没有降罪反而擢升我为翰林书院山长仍领礼部郎中之职。”他将事情的经过简略说了一遍。
陈俊茹听完脸上露出几分不可思议:“朱棣……竟如此看重你?”
“不是看重我,是看重我老师的名声以及我这颗棋子的用处。”李子城自嘲一笑道。
“不过这对我们眼下而言是好事。”
他看向陈俊茹神色郑重起来:“从今日起你不能再叫陈俊茹了。”
“为何?”少女柳眉倒竖。
“你父乃建文旧臣,你若顶着这个名字迟早会被锦衣卫的鹰犬查出来。到时候不仅你性命难保连我也要被你拖下水!”李子城耐着性子解释。
“我为你伪造了一个身份。”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文书接着道:“你名陈茹是我自幼失散的远房表妹,因家中遭了灾前来投奔。如此你便可名正言顺地住在此处。”
陈俊茹接过文书看着上面那个陌生的名字心中五味杂陈。她恨朱棣恨所有为朱棣效力的人。可眼前这个青年却又实实在在地救了她为她安排好了一切。
“我……”她张了张嘴那句多谢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李子城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摆了摆手:“不必谢我,我只是不想惹麻烦。你安心在此养伤,至于报仇之事从长计议。朱棣身边高手如云凭你一人无异于以卵击石。”
安顿好了陈俊茹这个最大的麻烦,李子城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
翰林书院既然陛下交到了他手上他便不能只当个甩手掌柜。他要办的不是一所循规蹈矩的官学,而是一所能真正为大明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经世致用之才的学府!
整整三日李子城不眠不休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废寝忘食。桌上的笔墨纸砚换了一批又一批地上散落的废稿堆起了厚厚一沓。
陈茹几次端着饭菜进去都见他伏案疾书,双目赤红神情专注,仿佛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她默默放下饭菜又悄然退出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触动。
三日之后李子城终于走出书房。他面容憔悴眼下乌青精神却异常亢奋。手中紧紧攥着一卷刚刚写就的翰林书院章程。
这章程内容不多核心思想却只有八个字——
“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这八个字在讲究门第注重传承的大明朝无异于一声惊雷!
次日一早李子城亲自带着这份章程来到位于国子监旁新辟出的翰林书院。书院的牌匾由朱棣亲笔题写龙飞凤舞气势非凡。
他命人将那份章程用醒目的黄纸誊抄,而后亲手将其张贴在书院门口最显眼的位置。
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听说了吗?新开的翰林书院出章程了!”
“何止是章程简直是骇人听闻!那李山长竟说入学不问出身,只要有才学便是乞丐的儿子也能进!”
“什么?这岂不是乱了纲常?我等勋贵子弟世代忠良岂能与那些泥腿子同窗共读?”
“简直是奇耻大辱!这李子城不过是个走了运的黄口小儿竟敢如此藐视我等!”
京城之中但凡有些家世的勋贵、官员府邸几乎在同一时间炸开了锅。他们自诩上流视身份血脉为天。
李子城的规矩无疑是在公然挑战他们赖以生存的阶级体系是在狠狠地抽他们的脸!
一时间那些原本等着将自家子弟送入书院镀金的公侯伯爵们纷纷暴怒扬言绝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受这份屈辱。
与勋贵们的震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群人的狂喜。
无数家境贫寒空有一肚子学问却苦于没有门路的寒门学子在看到这份章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
“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李山长真乃我等再生父母!”
“我苦读十年,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
他们奔走相告,将李子城奉若神明。翰林书院门前,顷刻间便聚集了成百上千前来打探、询问的读书人,人头攒动,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面对勋贵集团的集体抵制李子城却只是淡然一笑。
他站在书院门口对着那些或愤怒或质疑或看热闹的人群朗声道:“诸位静一静!”
待人群稍安他才不疾不徐地开口:“本山长知道诸位对我这规矩颇有微词。但我还是要说,翰林书院旨在为国储才非为某家某姓的后花园!”
他环视众人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不管你是王公贵胄还是贩夫走卒。进了我这书院的门便只有一个身份!”
“另外还有一事要告知诸位。”李子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翰林书院初创,地方有限师资亦需精挑细选。故而第一期只招收一百名学生!”
“一百名?”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
“不错,只收一百人!”李子城加重了语气。
“明日辰时书院将在此地举行入院考核,择优录取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