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45章 皇上亲自监考
换源:


       “殿下当年随陛下靖难之时,麾下将士,想必多有出身草莽,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汉子吧?”

朱高煦眉头一皱,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含糊道:“自是有的。”

“那下官就奇了怪了。”李子城故作不解。

“战场之上殿下与那些将士们同生共死同食同寝,怎地就不怕他们污了您的耳朵?莫非……在殿下心中,那些为您拼死搏杀的将士还不如今日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寒门书生干净?”

“你!”

朱高煦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李子城这一问实在太过歹毒!

他若说嫌弃那些士卒,便是寒了全军将士的心,忘恩负义!

他若说不嫌弃,那他方才的话,岂非自相矛盾,成了天大的笑话?

朱高煦被噎得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指着李子城“你你你”了半天,却硬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整个大殿,静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龙椅之上。

这场争论,已经从书院章程,上升到了治国理念,甚至牵扯出了两位皇子。

是非对错,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朱棣始终沉默着。

他看着殿下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看着慷慨陈词的李子城,看着温厚的大儿子和被气得发抖的二儿子。

许久。

“啪!”

一声巨响,朱棣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霍然起身!

全殿大臣,无论文武,齐齐跪倒在地,山呼:“陛下息怒!”

朱棣的目光如电,缓缓扫过跪伏的众人,最后,定格在李子城身上。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轰然炸响。

“都别争了!”

“是非对错,你们说了不算,他李子城说了也不算!”

朱棣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宣布道:

“三日之后,翰林书院开考!朕,要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朱棣要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翰林书院入院考核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应天府的上空轰然炸响!

这一下,整个京城的目光,无论是朝堂之上的王公大臣,还是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这座刚刚挂上牌匾的新书院上。

原本这不过是李子城与保守派文官之间的一场意气之争。可天子一旦亲自下场这事的性质便彻底变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入学考核,而是大明天子在向全天下昭示他选拔人才的决心与标准!

这书院也不再仅仅是一座学府,它成了一个巨大的风向标。谁能进入其中谁的文章能得陛下青眼,谁就可能成为大明朝堂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那些先前暴跳如雷叫嚣着绝不让自家子弟与泥腿子为伍的勋贵们此刻集体哑了火。

开什么玩笑?

陛下亲自监考!皇子皇孙全都要入学!

你家孩子要是不去是想干什么?是瞧不上陛下还是想自绝于朝堂?

一时间无数拜帖雪片般地飞向了李子城的府邸。只可惜李府大门紧闭李山长以备考为由一概不见。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考核之日天光乍亮。

翰林书院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却又诡异地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拨。

一边是数百名衣着朴素甚至可以说是寒酸的读书人。他们三五成群面带紧张与激动,手中紧紧攥着笔墨纸砚仿佛攥着自己全部的未来。他们看向书院的目光如同饥渴的旅人看到了绿洲充满了敬畏与渴望。

而在人群之中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旧儒衫的青年显得尤为瞩目。

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瘦,虽衣衫褴褛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透着一股不屈的坚毅。此人名叫王敬之,乃是应天府出了名的寒门才子苦读十余载只恨报国无门。

另一边则是百余名衣着华丽绫罗绸缎佩玉悬香的勋贵子弟。他们个个神态倨傲三五成群地高谈阔论仿佛不是来参加考核而是来参加一场游园会。

“呵,瞧瞧那些穷酸,一个个跟没见过世面似的紧张成那副德性!”

英国公徐辉祖之孙徐文正轻摇着一柄象牙折扇满脸不屑地对着身边的几个纨绔指指点点。

“文哥说的是!也不知那李子城走了什么狗屎运竟能当上这山长!还搞出什么不问出身的鬼规矩,简直是把咱们的脸往泥里按!”

“就是!待会儿进去随便写两笔交了差事便是。咱们是什么身份?难道还真怕进不了这破书院?”

徐文冷笑一声眼中满是轻蔑:“这书院咱们不是想不想进而是陛下要咱们进!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至于跟这些泥腿子同窗……哼,本公子就当是养了一群会念书的珍禽异兽权当解闷了!”

就在他们肆无忌惮地嘲讽之时一阵整齐而沉重的甲胄摩擦声自街道尽头传来。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只见一队杀气腾腾的锦衣卫开道明黄的御驾龙辇在重重护卫下缓缓驶来。

“陛下驾到——!”

一声尖细的唱喏响彻云霄。

在场所有人无论贵贱尽皆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棣一身龙袍自辇上走下。他并未立刻进入书院而是目光如电缓缓扫过跪伏于地的两拨考生。

他的目光在那些衣着华丽的勋贵子弟身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随即又落在了那些神情紧张的寒门学子身上,最终才在一片肃杀的寂静中迈步走入了翰林书院。

考场设在书院最大的讲堂内数百张案几早已备好。

考生们依序入场依旧是泾渭分明地分坐两侧。

李子城身为山长立于堂前神色肃然。

待所有考生坐定,朱棣于讲堂正上首落座大太监王景弘侍立一旁。

“肃静!”

王景弘一声清喝整个讲堂落针可闻。

朱棣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那股久经沙场的帝王威压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

他没有说任何勉励的废话只是对着王景弘淡淡地点了点头。

王景弘会意上前一步展开一卷明黄的丝帛,用他那独特的嗓音一字一句地念出了此次考核的题目。

“陛下考题——”

“朕以靖难得天下,然天下未平民心未安,尔等有何策可安天下?”

此题一出整个考场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考生全都懵了!

尤其是徐文那群勋贵子弟一个个脸色煞白额头上瞬间渗出了冷汗!